劉錦瑩
摘要:楊樹是我國重要的造林樹種,但其生長過程中常受病蟲害的威脅,如爛皮病、灰斑病、潰瘍病、銹病等病害以及楊大透翅蛾、天牛、美國白蛾等蟲害。這些病蟲害嚴重影響楊樹的生長和木材質量,甚至導致樹木死亡,給林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因此,確保楊樹免受病蟲害的侵害至關重要,這是保護和維護其健康的關鍵所在。本文綜述了楊樹常見病蟲害的種類、危害特征、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包括加強栽培管理、清除病原體、采用生物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等。通過綜合運用這些措施,我們可以有效控制楊樹病蟲害的發生,保障楊樹的健康生長,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們還需注重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減少防治措施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以更好地保護楊樹資源。
關鍵詞:楊樹;病蟲害;防治措施
楊樹作為我國廣泛種植的樹種之一,其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深受林業工作者的喜愛。然而,楊樹在生長過程中也會遭受各種病蟲害的侵襲,這不僅會影響楊樹的生長速度和質量,還可能給林業生產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因此,了解楊樹常見的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至關重要,對于保護楊樹生長、提高林業生產效益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需要深入了解楊樹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為楊樹的健康生長保駕護航[1]。
1 楊樹病害類型及相應的防治措施
1.1 爛皮病
1.1.1 病害癥狀
楊樹爛皮病主要危害楊、柳樹的樹皮,表現為樹皮腐爛、變薄,呈暗褐色,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不清晰。隨著病害發展,病斑逐漸連成一片,最終導致枝條枯死。
1.1.2 病原
楊樹爛皮病的病原體是真菌,其中主要有擬莖點霉和殼二隔菌。病原菌通過風雨等自然因素傳播,進而侵染楊樹。同時,這些病原菌可在病殘體上越冬,待次年春季氣溫上升時,重新對楊樹植株進行侵染。
1.1.3 發病規律
楊樹爛皮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一般在春季氣溫回升、濕度較大時,病原菌活性增強,病害發生嚴重。楊樹爛皮病多發生在幼樹上,成年樹抗病能力較強。不同品種的楊樹對爛皮病的感病性具有顯著差異。另外,當楊樹林的密度過高,導致通風和光照不足時,也有利于楊樹爛皮病的發生。
1.1.4 防治措施
營林措施:合理規劃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長環境,提高抗病能力。
清除病源:及時清除病原體,減少病原菌來源。
化學防治:為了應對發病期,建議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病害防治。這兩種藥物都是經過驗證的有效選擇,能夠準確識別并對抗植物上的病原體,從而保護植物健康生長。請確保按照推薦的濃度進行噴灑,并遵循正確的使用步驟,以確保防治效果達到最佳。
生物防治:利用病原菌的天敵微生物,如抗病菌劑,降低病原菌活性。
抗病育種:選用抗病性強、生長快的楊樹品種,降低病害發生風險。
1.2 灰斑病
1.2.1 危害癥狀
楊樹灰斑病主要發生在葉片和嫩梢上。初期,病斑呈現為水漬狀、失綠斑點,隨后迅速擴展成不規則形的褐色斑;隨著病斑的擴大,病斑中心部分變為灰白色,邊緣則為灰褐色;在后期,如果遇到潮濕的環境,病斑上會產生黑綠色的霉狀物,即分生孢子堆。這些病斑經常連成大塊的黑斑,葉背面則沒有明顯的界線。當嫩梢受到侵染時,會出現黑色的梭形斑,隨后嫩梢變黑、萎縮并下垂。在楊樹苗的頂梢受到侵染后,容易出現多頭梢的現象。
1.2.2 病原
楊樹灰斑病的病原主要由東北球腔菌引起。這種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的形式在落葉上越冬,并成為次年的初侵染源。
1.2.3 發病規律
楊樹灰斑病的發病與溫度和濕度密切相關。適宜的發病溫度為20~25℃,而在連陰雨之后,病害的發生往往更為嚴重。此外,楊樹的不同品種抗病性也有一定的差異。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越冬后,于翌年春季萌發,并通過風雨和氣流傳播,從氣孔或直接侵入楊樹體內,潛育期一般為5~10 d,同時在一年中,分生孢子可以重復侵染楊樹。在部分地區,病害每年會出現兩次發病高峰,分別在7月和9月初。
1.2.4 防治措施
對于楊樹灰斑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在苗木的栽培過程中,應避免過高的栽培密度,并適當清理葉片,以保持空氣暢通。此外,苗圃的整地工作也很重要,要做好排水措施,避免積水,從而降低苗圃和林地的濕度。
在化學防治方面,可以在5~6月進行。當灰斑病發生時,可以使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廣譜性藥劑進行噴灑防治。可使用80%代森鋅500倍液噴3次,每15 d施用1次;也可以選用1∶1∶125~170波爾多液或800倍托布津溶液,每25 d噴1次,連噴2次。另外,在
6月末開始,也可以噴灑65%代森鋅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50%多菌靈或10%雙效靈100倍液,每15 d噴1次,共3~4次,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1.3 潰瘍病
1.3.1 危害癥狀
楊樹潰爛病的病斑主要有水泡型和枯斑型兩種。水泡型病斑初期呈圓形水泡狀;隨病情發展逐漸變大呈褐色水漬狀;后期水泡破裂,流出棕褐色液體,中央稍凹陷,呈濕腐狀;病斑擴展蔓延可包圍整個樹干。枯斑型病斑則表現為干腐和枝枯。潰爛病不僅危害楊樹,還危害柳、槭、桑、核桃、板栗等樹木,造成林木特別是防護林和行道樹大量枯死。
1.3.2 病原
楊樹潰爛病的病原菌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屬于子囊菌亞門真菌。其有性世代在秋季病斑上形成,
10月中旬,子囊孢子大部釋放。無性型為聚生小穴殼菌,屬于半知菌亞門真菌,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器,暗色、球形、單生或集生。
1.3.3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和未成熟的子實體在病組織內越冬。4月開始發病;5月下旬~6月形成第1個發病高峰;7~8月氣溫增高時病勢減緩;9月出現第2個發病高峰。春季氣溫10℃以上、相對濕度60%以上時,病害開始發生;24~28℃時最容易發病。病原菌從傷口或皮孔進入,潛育期約1個月。當樹勢衰弱時,更有利于病害發生。另外,樹皮膨脹度大于80%時不易感病,小于75%時易于感病,小于70%時發病嚴重。
1.3.4 防治措施
適地適樹與合理管理:合理混交,加強管理,抗旱排澇,及時間伐,保持郁閉度在0.7左右。可以適時噴施新高脂膜,可保墑、防止水分蒸發、防曬抗旱、保溫防凍、防止土層板結導致的窒息,還可以隔離病蟲害。
科學整枝:勤修、輕修、適時修。剪口要平滑,修下的枝條要及時運走處理,并在修剪口涂抹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愈合組織生長,防止病原菌侵染。同時應注意防土、雨水污染,防凍、防傷口干裂。
插條處理:為確保插條在育苗過程中的健康與存活率,必須將其存放在陰涼且溫度不超過27℃的地方,以嚴格防止貯藏期間出現大規模感染。
病害處理:對嚴重感染的楊樹植株和楊樹林分,用刀片把腐爛孢子刮掉,用毛刷涂抹護樹將菌母液
100倍液可在其表面迅速形成一層熒光保護膜,具有窒息性殺菌、防止病毒復制和感染、防治腐爛潰瘍等多種皮層病癥以及防凍害等功效。
1.4 銹病
1.4.1 危害癥狀
在春季,楊樹開始展葉的時候,樹上常常會出現黃色粉堆,是畸形的病芽,形狀像黃色繡球花。這些受病害侵染的病芽,如果不及時處理,大約三周后就會干枯。正常生長的楊樹葉片一旦受到這種病害的侵染,也會在葉片上形成黃色的小斑點。隨著病害的進一步蔓延,這些小斑點會不斷擴大,同時在葉子的背面形成散生的黃色粉堆,即銹病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在病害嚴重的情況下,夏孢子堆可能會聯合成大塊,使得葉子的背面病菌部分明顯隆起。受到這種病害侵染的植株會提前落葉,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形成大型的枯斑,導致葉片枯死。在早春的寒冷天氣里,枯落的葉片上可能會出現赭色、近圓形或多角形的皰狀物,即銹病病菌的冬孢子堆。此外,這種病原菌還可能危害楊樹的嫩梢,形成潰瘍斑。因此,對于楊樹的生長和保護,必須高度警惕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以防止這種銹病病害的擴散和危害。
1.4.2 病原
楊樹銹病的病原菌為楊珊銹菌。
1.4.3 發病規律
楊樹銹病主要在春季和秋季發生,其流行規律與幼林內中心病株的數量密切相關。當春季溫度升高和雨水增多時,病原菌開始繁殖。同時,病原菌可以通過風和雨水傳播,危害楊樹葉片。秋季由于溫度適宜和濕度增加,也是病害的高峰期。另外,病原菌以菌絲體狀態越冬,并在翌年春天開始生長和擴散。
1.4.4 防治措施
在初春病芽出現時期,可以利用病芽顏色鮮艷和形狀特殊的特點及時發現并摘除。摘除病芽要早、要徹底,并隨摘隨裝入塑料袋中,以防夏孢子揚散。在該時期建議噴灑多菌靈800倍液以消滅病芽。如果輔以摘除病芽或噴藥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生。在發病期間,噴灑50%的代森氨1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 000倍液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為了減少病害的發生,應選育抗病樹種,并在多樹種搭配的情況下營造混交林。育苗區應盡可能遠離發病的大苗區,以減少病原菌的傳播機會。
2 楊樹蟲害類型及相應的防治措施
楊樹易發的蟲害主要包括楊大透翅蛾、天牛、美國白蛾等,都會對楊樹的健康生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只有明確各類蟲害的危害特征和發病規律,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才能預防蟲害,促進楊樹更好生長。
2.1 楊大透翅蛾
2.1.1 發生規律
楊大透翅蛾是一種對楊樹造成危害的害蟲。其幼蟲會在樹干枝杈等處蛀入皮層下,食害韌皮部,造成不規則的蟲道,深達木質部。被害部常有似煙油狀的紅褐色的糞屑并由樹脂黏液流出,傷口處容易遭受蘋果腐爛病菌侵染,引起潰爛。
2.1.2 防治措施
選擇抗蟲樹種:如有些雜交楊樹對白楊透翅蛾有較強的抗性,皮光的楊樹抗楊干透翅蛾。
加強檢疫:在引進或輸出苗木時,嚴格檢驗,發現白楊透翅蛾蟲癭要剪下燒毀,以杜絕蟲源擴散。成蟲遷飛擴散能力不強,帶蟲苗木的遠距離運輸是其主要的傳播方式,因此,實行苗木檢疫是防治的關鍵[2]。
人工防治:幼蟲初蛀入時,發現有蛀屑或小瘤,要及時剪除或削掉,或向蟲癭的排糞處鉤、刺殺幼蟲。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在天敵羽化期不要使用農藥。
藥劑防治:在幼蟲侵入枝干后,可用化學農藥涂1環狀藥帶,或滴、注蛀孔,藥殺幼蟲。
2.2 天牛
2.2.1 發生規律
楊樹天牛的發生通常與衰弱木、風倒木、雪壓木、瀕傷木等有關,因為這些樹木為天牛提供了生存環境。
2.2.2 防治措施
林業技術防治:為了預防楊樹天牛的發生,可以采取林業技術防治措施。這包括保持林內衛生,及時清除衰弱木、風倒木等,以減少天牛的生存環境。
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是防治楊樹天牛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采用熏蒸毒簽防治,將毒簽插入新鮮排糞孔內,用泥封閉,以防治天牛幼蟲。此外,還可以使用藥劑注射和噴霧防治等方法[3]。
餌木誘殺:在天牛危害較輕而衛生良好的林分中,可設置餌木吸引成蟲產卵,待幼蟲孵化后,趁其尚未蛀入木質部進行剝皮處理,以消滅天牛幼蟲。
人工捕殺:人工捕殺是另一種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根據成蟲產卵時所咬的傷痕或刻槽,用小刀或錘子將卵刺死或砸死。此外,還可以用鐵絲鉤出幼蟲、捕捉成蟲等。
保護和招引啄木鳥:啄木鳥是天牛的天敵,可以捕食天牛的幼蟲和成蟲。因此,可以通過保護和招引啄木鳥來控制楊樹天牛的發生。
2.3 美國白蛾
2.3.1 發生規律
美國白蛾的發生規律主要包括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階段。其中,卵期一般為7~10 d;幼蟲期最長,可達30 d以上;蛹期為7~15 d;成蟲期則較短,只有2~5 d。美國白蛾的幼蟲會吐絲結網,并在網內取食,對林木造成危害;成蟲則具有趨光性,喜歡在夜間活動。
2.3.2 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在卵期和幼蟲期,可以采取人工摘除帶卵葉片和剪除網幕的方法,集中銷毀處理。對于蛹期,可以在樹干1~1.5 m高處圍成下緊上松的草把,誘集老熟幼蟲在其中化蛹,然后集中銷毀。
物理防治:利用美國白蛾成蟲的趨光性,在成蟲羽化期使用黑光燈進行誘殺。此外,在冬季可以結合土壤翻耕和消毒、清除老樹皮等方法,殺死越冬幼蟲。
生物防治:通過釋放天敵昆蟲,如周氏嚙小蜂等,來寄生美國白蛾的幼蟲,從而控制其數量。
化學防治:在幼蟲期,可以使用化學藥劑進行噴霧防治,如使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2 000倍液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學防治可能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使用時需要遵守相關規定和注意事項。
3 結語
楊樹作為一種常見的樹種,其生長過程中常常面臨各種病蟲害的威脅。這些病蟲害不僅會影響楊樹的生長速度和木材質量,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樹木死亡,給林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
楊樹病蟲害的防治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我們需要從源頭上預防病害的發生,及時發現并處理已經發生的病害和蟲害,確保楊樹的健康生長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要加強研究和實踐,不斷提高防治水平,為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重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盡可能減少防治措施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楊樹資源,推動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蘭玉,耿宗琴,杜萍.沂水縣楊樹常見病蟲害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20(18):117+119.
[2] 楊志梅.河北西北地區楊樹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J].現代園藝,2018(6):46.
[3] 雷鳴雷.遼西地區楊樹主要病蟲害發生規律與防治措施[J].湖北林業科技,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