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賢卿?孔繁強?何愛民
何賢卿,1924年10月出生,浙江浦江縣人。1945年3月參加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金蕭支隊,參加過宿北、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及解放上海、抗美援朝等。
1950年初,我任二十軍六十師一七九團九連副指導員,團政治處保衛股干事。9月初,我所在的二十軍結束渡江戰役、解放滬寧杭戰役后,在上海南渡郊區進行兩棲登陸訓練,為解放東南沿海島嶼做準備。
10月7日,上級命令二十軍火速登上火車,前往山東兗州地區補充兵員、彈藥待命。14日,我們到達山東兗州。集結期間,我們只知道部隊要準備去打仗,但不知道目的地。當列車開到東北,我見沿途火車站上貼有許多抗美援朝的標語時,才知道要去朝鮮作戰。
11月4日,六十師奉兵團命令開抵吉林河口地區集結,我們又登上列車。車廂中間有兩個拉門,兩邊四個小窗,一節車廂乘一個排,大家席地而坐,旮旯里放一只便桶,坐臥吃住、學習討論都在車里。火車日夜向北行駛,大小車站一閃而過,只是需要補充給養、供應開水時,才在某個車站停留幾分鐘。經過兩天一夜的行駛,到達沈陽站。工人們向每節車廂送麻包,里面裝的是棉鞋、棉帽。補給完成后,列車直奔丹東市,那里有連接著朝鮮新義州市的鴨綠江大橋。
11月11日,列車在輯安鎮停留。上級命令我們下車到江邊集合,以連為單位,做好輕裝準備。除規定的生活必需品外,凡涉及部隊番號的符號、信件、獎品、紀念章、筆記本、照片等一律不得攜帶。當夜11時左右,我團工兵部隊將橫列在江面上的百余艘鋼駁船用鐵索連接再在上面鋪厚厚鋼板架設成橋。密匝匝的大隊人馬、車輛擠向浮橋。浮橋中間行駛的是輜重車,還有運士兵的、拖大炮的、運送糧食彈藥的車輛。兩邊留出路來,供運輸隊、騾馬隊、擔架隊等通行。之所以選擇天黑過江,是為了避開美機的偵察轟炸。
11月15日,二十軍進入狼林山脈。我團接防地點是朝鮮北部咸鏡南道地區,北前方就是長津湖一帶。海拔1000—2000米之間,林木茂盛,人煙稀少。每年冬季,溫度都是零下20幾度到40度。
白天,由于美軍飛機轟炸頻繁,我軍根本無法運送物資,即使晚上運送糧食的汽車,也會被美軍飛機發射照明彈追著打,很難送上山來。而美軍卻能吃著牛肉罐頭,穿著防寒鴨絨衣褲、毛絨靴、戴絨帽,每人還有一個羽絨做的睡袋,能乘著汽車、坦克行軍。出國作戰時,我們只帶了約兩個星期的口糧,最后幾天沒口糧了。于是,就到當地朝鮮百姓家籌糧,但只籌得一點點土豆和黃豆。

1951年8月,何賢卿在朝鮮的留影
一天夜里,在等候美軍到來的雪堆里埋伏,我團25歲的二連副排長張昌發現機槍栓凍得拉不開了,衣服鞋子被大雪浸濕,手腳也被嚴重凍傷。連里同意他與幾個戰士去找暖槍的柴火。后來張昌同我說,他們有幸在山坳中找到一間儲存有土豆的簡易小木棚。布置好警戒哨后,便拾些柴火,邊烤土豆邊取暖。沒想到,等吃上土豆,鞋脫不下來了。硬脫下來時,腳上的皮肉和指甲居然粘著襪子掉下來,但槍栓經過火烤后可以拉開了,回來時還帶來了一些烤熟的土豆。
1950年11月10日,美陸戰一師自咸興越過黃草嶺,占領了古土里,15日占下碣隅里,25日占領柳潭里、閑下里。美軍在下碣隅里和另兩個要點古土里和新興里修建了三個簡易機場,建立起環形防御線。
軍長兼政委張翼翔在軍黨委會上提出,美陸戰一師已擺成了一長蛇陣,對付長蛇最好的辦法是把它切成幾段,猛擊七寸要害處,分段消滅。我們一七九團主要任務是:切斷長津湖地區古土里與下碣隅里之敵的聯系,阻擊由古土里北援之敵,防止下碣隅里之敵向南突圍。
當時,我所在的團奉命部署埋伏在黃草嶺公路兩側的大小山頭上。這一帶是裸露的石頭山,石質堅硬,一鎬下去只碰撞出一點火星和碎石。對此,團部命令我們將帽子、棉衣、棉褲反過來穿,鉆到雪地里,這樣能使天上的敵機無法辨認。
11月29日上午,古土里的敵人連續四次向我六十師陣地進攻,均被擊退。下午,美軍師長史密斯令古土里軍隊組成一個特遣支隊,北援下碣隅里。這個特遣支隊又稱為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有兩個步兵連,兩個坦克連,共計900余人,中型坦克29輛,汽車160余輛。這支特遣隊在30多架飛機掩護下,一路突入我團一營陣地。團長張繼倫命令,堅決阻擊,斷其退路。營長張寶坤和教導員沈燦指揮全營堅守陣地。
下午3點,敵先頭部隊由18輛坦克開道,40多輛裝甲車緊隨,后面是運送士兵的大卡車,企圖通過我1182高地。營長命令部隊立即投入戰斗。二連副連長壽志高帶領三排兩個班,迎擊敵人。當敵人第一輛坦克在一個汽油桶和一堆柴草前停止之際,一排手榴彈投向敵人,一輛汽車炸中起火,三排長華永林帶領四名戰士和一、二排戰士向敵人側后沖擊。美軍紛紛跳下車,躲到車底下,胡亂打槍。我連七、八班的戰士躍上公路,把蘇式手榴彈塞進坦克履帶。八班的青年團員徐正富爬上敵坦克,大喊繳槍不殺。
經過激戰,敵人開始組織火力向我團反撲。炸藥包用完了,面對敵人的坦克,戰士羅金山和徐中啟先后躍上公路,腰捆八顆手榴彈仰臥公路,以血肉之軀炸掉了敵軍坦克。子彈打完了,戰士就爬到敵人尸體上,拿來卡賓槍,繼續反擊。激戰中,壽志高、華永林等壯烈犧牲。一連沖上公路,炸毀了北面的公路橋,副排長馮昌率領的爆破組將最前頭的一輛坦克炸毀。我一營吹響了沖鋒號,迅速壓縮包圍圈。在戰斗中,副營長毛杏表和二連指導員丁國田犧牲。當晚,六十師趁夜色對敵人殘部發起進攻。經過幾個小時激戰,特遣支隊已被我們分割成了數段,并嚴密包圍。
30日凌晨,二連排長背來一位負傷的敵軍官。教導員沈燦向他宣傳我軍俘虜政策。這時,團部也送來一名俘虜并傳達首長指示,開展戰場喊話,迫使敵人投降。團部一營營部派通信班長楊錫林與美軍談判,并說明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美軍少校營長見戰場大勢已去,下達了全體投降的命令。戰斗結束后,志愿軍總部授予我一七九團一營二連的七、八班“銅墻鐵壁,阻擊英雄”光榮稱號,二連立集體二等功。
12月1日至8日,我六十師和五十八師對美軍逃跑線路上的水門橋進行了三次爆破。
12月1日,第一次爆破水門橋是我的戰友郭榮熙帶隊。他當時只有26歲,是六十師的作戰參謀,奉命帶領一個排炸毀了水門橋,后來不幸受傷,被戰友抬下陣地。在雙方攻防的激戰中,水門橋橋墩被摧毀,形成了約10米缺口。8日下午,美軍根據被炸毀的水門橋上的長度、寬度,在日本制造了一座鋼鐵橋梁,并空運過來鋪架成功,完成了逃跑的條件。
第二次戰役,我軍取得了重大成就,殲敵1.3萬多人,繳獲火炮、坦克、汽車無數,扭轉了朝鮮戰局。但我軍也付出了較大犧牲,兵團減員4萬多人,特別是凍傷造成的減員,僅二十軍就有1.2萬人,首次超過了戰斗減員。
12月12日,二十軍奉命在下碣隅里、古土里一線休整。
在五次戰役前的休整期間,有一天,炊事班長沉著臉對我說:“指導員,咱們連有位排級干部,部隊沒開飯就提前私拿幾個土豆吃,怎么勸阻也不聽。”
晚上,在黨支部會議上,我就指出那位干部的錯誤行為,并讓他作檢討。沒想到他說:“不就是幾個土豆嘛,干嗎要這么認真?”支部大會沒有通過他的檢討。第二天,我單獨找他談。經過教育,他認真寫了一份檢討書,并在黨支部大會上作了深刻檢討,獲得大會通過。
戰斗期間,由于營養跟不上,許多戰士患上了夜盲癥,我與戰士們用打爛的汽車鐵皮制作農具,把國內寄來的雞毛菜籽撒入泥土地種植。菜生長速度特別快,沒過幾天就可食用。對緩解夜盲癥起了一定作用。
我們不光要受炮火威脅,還得忍受饑餓和干渴的煎熬。補給運輸,時斷時續,有時全靠肩扛背馱,抄山間小道運上來,常常接濟不上。最初,炊事員給我們送來的是“百寶飯”(有玉米、粟米、高粱、山洋芋、野菜、野草,然后用面粉混合做成的),雖不好吃,但能填飽肚子。后來,不知為什么好幾天了,什么也沒送來。我們只能把帶的干糧(炒米、炒面、壓縮餅干)吃了。因連日打仗、修工事,山上又沒有水,我們早已嘴唇干裂了。實在沒辦法,有的戰友只得把牙膏涂在嘴唇上,稍作清涼解渴。
一天傍晚,突然,炊事員給我們送“百寶飯”來了,大家十分高興。飯是裝在面粉袋里背上來的,打開發現成了冷飯干。炊事員內疚地說:“這飯我冷了熱,熱了又冷,不知熱了多少次。爬了許多山頭,總是找不到你們。”我說:“我們的確轉移了好幾次山頭,況且這一帶不只是我們一支部隊,怪難為你的。”他說:“現在后方糧食根本接濟不上,這點大米還是我尋了多個山谷,向好幾戶朝鮮農民買來的。”我們無話可說,只好拿起冷飯干吃了起來。
1951年3月20日,二十軍結束休整,奉命自咸興、五老里地區南下,進行第五次戰役準備工作。此時,我調任一七九團一營二連副指導員。
4月22日,我所在團七、九連分別向被南朝鮮第六師占領的712、547.4高地發起攻擊,并成功搶占。二營配屬八連立即向敵縱深穿插,一舉搶占了荷吾峴,然后分班搶占了兩個山頭。我部用兩個排兵力向敵566高地兩側鉗擊,將其擊潰后,進占三臺洞,完成插入敵人縱深的尖刀連任務。23日凌晨,一七九團按時搶占道馬峙,并占領加里山及附近地區。
1951年5月中旬,志愿軍總部決定發動夏季攻勢,命令在東線的九兵團十多萬兵力,消滅東線的李承晚軍七個師。我部主力從咸鏡南道五老里出發一路沖鋒陷陣,所向披靡。李承晚軍力圖保存實力,向南逃竄,我團則一路窮追不舍,追擊到200公里外的三八線以南漢江、昭陽江邊。美軍為穩住李承晚軍陣腳,向十二軍陣地猛攻,陣地易手,使我軍側后暴露。總部命令停止追擊,由我一七九團掩護主力撤退。
我團接受任務后,三營八連守衛平安南道鷲峰山一線,一營二連守衛三陽里。敵人連續多次向我方進攻,都被我們打退。敵軍損失慘重,我軍也有大量傷亡。后奉命撤出,退守平康、新高山一線高地。
6月,我又被調到一七九團一營機炮連當指導員。團部命令我們必須堅守新高山一線七晝夜,配合一、二、三連打好阻擊戰,沒有新的命令,不得撤退。新高山一帶,盡是沙土,工事挖不深,堆不高,只能挖個齊腰大坑,砍來木頭架在上面,再蓋上樹枝樹葉,壓上一層沙土。大家隱蔽在下面洞穴里。

何賢卿獲得的抗美援朝紀念章及志愿軍軍功獎章
天剛蒙蒙亮,敵人的飛機就沿著山頭俯沖掃射,緊接著敵人用排炮猛烈轟擊我方陣地。山頭沙土飛揚,都灌進了我們的衣領。有的掩體被擊中后,樹木、沙土伴隨著硝煙,紛紛揚揚落下來。炮聲沉寂后,敵人發起了沖鋒。我們全力阻擊敵人,一天輪番數次,筋疲力盡。待夜幕降臨,我們立即掩埋好戰友的遺體,加緊趕修工事,然后吃一點炒麥粉,抓緊休息,準備迎接更艱苦的戰斗。第二天,敵人又用幾千發的炮彈,不到一小時,就把我們一晚上修筑的工事給毀了。但是,敵人也付出了慘重代價。經過連續七天七夜的戰斗,我們終于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戰役勝利結束,我們共殲敵4.2萬多人,把整個戰線向前推進了50—70公里。
我因在戰役中表現積極,分別獲得四等功一次和三等功一次。1952年9月,我九兵團接到命令,將防務陣地移交給二十三軍,回國改裝。10月,我隨二十軍的戰友們回到了祖國。(責任編輯 崔立仁)
整理者:孔繁強,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浦江縣新四軍研究會會員;何愛民:何賢卿長子,浦江縣博物館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