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姝玲
在日麗風清中,走進重慶市黔江區武陵初級中學校(以下簡稱“武陵初級中學”),教室里傳來瑯瑯書聲,操場上滿是歡聲笑語,各處的花草郁郁蔥蔥,熱烈的陽光為這所嶄新的校園暈染上一層金色的光輝,從中又折射出閃耀的奮斗時光。從2021年建校至今,短短三年時間,這所新生的校園何以擁有如此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從學校管理者到一線教師的奮勇前行、創新探索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和美共生,在創新改革中謀發展
從滿是泥濘的道路、斑駁的墻壁、昏暗的教學樓到如今綠意盎然的石板路、干凈潔白的墻面、鮮亮莊嚴的教學樓,武陵初級中學的建校之路坎坷又熱血。但這份艱難的建校奮斗史卻將踏實苦干、開拓進取的精神根植于每一個武中人的心中,促使著他們在學校教育的改革中不畏困難、勇于實踐。
蹄疾步深、縱深推進,武陵初級中學秉持著“求真、求善、和美、共生”的辦學理念,“精細管理、活動育人、品質發展”的治校方略,以改革為先,以實踐為尺,探索打造小班化教學、個性化培養、體驗式探究的教學模式,著力構建“活動教育、銜接教育、家校共育、生涯教育”的特色育人方式,在創新突破中努力實現“健康身心、發展素養、完善人格”的育人目標。
打造高質量的教學模式,武陵初級中學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從課程改革突破,創新開發一系列“和美”課程。為辛勞的父母做一次按摩、折一束紙花、制一張“感恩卡”、做一頓飯,武陵初級中學以重陽節為契機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學會感恩,樹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觀念。這一主題活動是學校和美德育課程中重要一環。此外,聚焦德育立人,和美德育課程還包括習慣養成、學科德育滲透、職業生涯展望、家校共育、時政學習等內容。
“和美”學科課程,聚焦學生的能力培養,在落實國家課程的基礎上,武陵初級中學積極拓展校本課程、建設學科興趣課程,組建文化課學科社團,如玩轉數學社、英語角社、生物學社等,以主題探究和課題研究的形式開展活動,提高學生學科素養。和美特色課程則關注學生的品質培養,從藝體、科技學科出發,幫助每位學生掌握1—2項藝體技能,提升學生才藝涵養。
構建高水平的育人方式,武陵初級中學以活動教育為抓手,切實開展課后延時服務,拓展學生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活動、合作中進步”,以此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筆一勾畫,一色一斑斕,陽光明媚的校園里,“小畫家們”用彩筆描繪、素描速寫、水彩畫等多種形式呈現了一幅幅創新無限的美術作品,這是武陵初級中學開展的校園美術作品展活動。在絢麗的色彩、百變的線條、細膩的筆觸中,教師得以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發現學生的個性特長。這一活動是學校實現“個性化”教育的重要一環,同時,學校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自我發展的平臺,還開設了諸如宏圖畫社、陶藝社、尤克里里社、八段錦健身社、時政播報社、羽毛球社等21個特色社團。
求真求善,在開拓進取中蓄勢能
培養積極健康、人格完善、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時代新人,創造適合每一個孩子的教育,關鍵在學校教師。教師是學校的品牌,亦是學校最大的生產力。武陵初級中學以“五個一工程”、情境課堂、青藍工程、“雙師課堂”為抓手,借力九三名師工作站,全方位、多層次助力打造一支具有“教育情懷、專業素養、鉆研精神、質量意識、創新能力”的學校教師隊伍。
推進“五個一工程”,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學校每學期開展每位教師讀一本專業書籍、撰寫一篇文章、上一堂公開課、開展一次微講座或論壇、命制一套原創試題的活動,讓教師在閱讀中豐富理論知識,在寫作中增進教學智慧,在實踐中提升教學水平、在交流中碰撞思維火花,在設計中把握教學方向。
打造情境課堂,培育教師核心素養。武陵初級中學以“三課”為基礎,即骨干教師引領課、青年教師示范課、新手教師過關課,打造教師成長梯隊。同時,為激發教師內生動力,學校創新開展“武陵杯”情境課堂優質課暨教學技能大賽,從“問題設計、任務驅動、體驗探究、高效講解、結果內化”等關鍵環節下功夫,賦能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
做實師徒結對,學校實施青藍工程,讓青年教師“一年站穩講臺、三年站好講臺、五年站活講臺”;依托雙師課堂,學校積極鏈接名校資源,滿足師生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達到共育學生、共培教師、共謀發展的目的;借力九三名師工作站,學校開展小初高教師同課異構,助推小初高中協作教育。
在學校全方位、多角度的引導下,武陵初級中學的教師們開拓進取,以實干深耕,鉚足龍騰虎躍的精神,激發敢入虎穴的闖勁,爭做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