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俊鋒 萬靜 劉軍輝
基金項目:本文系萊蕪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職業教育改革項目立項課題,項目名稱:服務區域產業發展的現代商貿專業群數字化轉型建設與實踐;課題編號:2023jg01;課題組成員:狄俊鋒、萬靜、劉軍輝、劉鳳蘭、解寶苗
摘 要:產業數字化升級,深刻改變了企業運行的方式與場景,快速提升了商貿行業的技術應用水平,促進了財經商貿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對智慧財經、數字商貿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商貿專業群需主動轉型以適應產業升級的要求。本文通過深入研究,旨在探討該專業群的數字化轉型現狀、存在問題和解決方案,為培養適應未來商業環境的數字化復合型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業升級;商貿專業群;數字化轉型
一、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升級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的廣泛應用,正深刻改變商貿領域的運作方式和商業模式。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引起人才需求要素的變革?;凇盎ヂ摼W+”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電子商務、移動商務、跨境電子商務等新興高端服務業高速發展,同時基于“智慧+”的物流服務等傳統服務業向智慧物流、跨境物流等產業高端改造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促使產業呈現數字化、智慧化特點,使傳統商貿流通向智慧商貿流通提檔升級,這對商貿專業群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數字化轉型是指利用數字技術來改變和優化組織、企業或者教育機構的業務、運營和文化的過程。在商貿領域,數字化轉型包括但不限于電子商務、數據分析、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人工智能的運用等。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采用新技術,更是一種戰略性的變革,旨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拓展市場、提升服務質量,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商貿領域的發展趨勢,更是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必然選擇。通過數字化手段,商貿企業可以實現供應鏈的智能化管理、市場營銷的精準化推廣、客戶服務的個性化提升等一系列價值鏈的優化。在這一背景下,商貿專業群建設亦需跟隨時代潮流,培養適應數字化商業環境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在數字化時代,電子商務、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數字化新模式接替涌現,傳統商貿業正由以門店為核心的線下實體店消費模式,向以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媒介的線上消費模式轉型和升級。
數字經濟轉型背景下的現代商貿人才應當是具有較高信息素養、掌握數字化相關能力并能將其應用于商業場景的復合型人才。商貿群的升級改造,要將傳統商科教育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進行交叉融合,培養學生跨學科、跨專業的復合型商業能力。
我國數字人才之所以供不應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高校數字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健全,尤其是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等方面不能滿足數字人才培養的需要。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需要專業建設的轉型升級,在此背景下,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數字化人才而實現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成為大勢所趨。
二、商貿專業群數字化轉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商貿專業群數字化轉型現狀
在產業升級背景下,一些職業院校商貿專業群建設進行了數字化升級。對學生進行數字技術方面的技能培養等,并采取了相應的數字化轉型措施。例如,一些院校采用了現代的教學工具和平臺,引入了數字化管理系統等。
(1) 數字化課程設計
在一些高職院校中,為了適應數字經濟背景下商貿行業的需求,在商貿專業群的課程設置中增加包括了數字技術相關的內容,如電子商務、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數字營銷等,并通過教學云平臺、多媒體技術和在線學習資源來支持學生的學習和實踐。
(2) 實踐性教學和產業合作
一些高校與本地商貿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例如,實習、項目合作和模擬商務環境。這樣的合作可以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增強他們的數字經濟應用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新能力培養
在一些院校的商貿專業群人才培養中,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例如,一些院校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組織創業比賽和創新項目,鼓勵學生在數字經濟領域中提出新的商業模式和解決方案。
(4) 教師培養和專業發展
為了適應產業升級的需求,一些高職院校對商貿類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和專業發展,使他們能夠掌握數字經濟理念和技能,并能夠有效地傳授給學生。
2.商貿專業群數字化轉型存在的問題
(1) 專業群組群邏輯與產業升級不匹配
在產業數字化發展過程中,數字經濟滲透度最高的是服務業和制造業。從產業鏈角度看,生產和消費的數字化進程不均衡,主要原因是數字化工具使用效率不高以及復合型數字人才短缺。而數字賦能專業群建設可以整合專業優勢,實現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推動區域產業發展。
(2) 技術障礙
①基礎設施問題:某些高職院校因為網速慢、缺乏更新的電子設備,影響了數字化教學的順利進行,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揮。
②技術培訓:某學校在推行數字化教學時,教師未接受足夠的數字技術培訓,導致他們難以適應新的教學工具和平臺,影響了教學質量。
(3) 課程設計的創新
一些高職院校的商貿類專業仍然采用傳統的課程設計,滯后于產業升級的需求,課程內容和設計未能及時更新,未充分整合數字化元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和市場需求,導致學生畢業后在數字化商業環境中面臨挑戰。
(4) 師資隊伍建設
有些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中,缺乏具有深厚數字化背景的專業人才,限制了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教師隊伍中存在數字化能力差異,有些教師由于缺乏數字素養培訓,無法有效地利用數字化工具進行教學,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5) 學生培養模式
一些學校在商貿類專業中缺乏與行業企業的緊密合作,導致學生缺乏實際項目經驗,難以適應實際工作中的數字化要求。學生在課程中缺乏足夠的企業實際案例分析和項目實踐經驗,導致他們對數字化應用的理解較為理論化。
(6) 與產業需求脫節
行業對數字化技能的需求在快速演變,產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急需具有數據分析和電子商務技能的人才,但有些學校的培養方案未能及時調整以滿足這些需求。學校與企業的溝通不暢,未能充分了解產業對數字化人才的具體需求,導致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下降。
三、商貿專業群數字化轉型路徑
1.確立“互聯網+商業”的商貿專業群組群邏輯
職業教育專業群數字化轉型的原生動力來自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全面適應數字商貿線上線下融合、物流商流配合的發展新特征,重新整合專業優勢,打造現代商貿流通全產業鏈、全崗位鏈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基于現有商貿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本文通過研究域內的商貿流通及現代服務業產業鏈發展情況,調研分析相關崗位能力需求與典型任務技能需求,重新理清專業群組群邏輯,探究“對接產業鏈條的專業群組群邏輯”的實施路徑。圍繞產業鏈布局專業鏈,使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需求相匹配。
商貿專業群對接現代商貿流通業,主要包括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專業群內電子商務專業支撐面向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電商運營、新媒體營銷等崗位,線上完成商品交易、客戶開發和市場開拓。市場營銷專業支撐傳統服務業數字化升級,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壁壘,線上線下雙向賦能,實現智慧新零售?,F代物流管理專業支撐智慧物流發展,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將線上交易的商品送到用戶手中,從而完成最終的銷售。群內各專業完整覆蓋現代商貿流通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實現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
2.構建崗課賽證結合,四階遞進的數字化實踐教學體系
崗課賽證結合: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有機融合,課程內容與證書培訓內容的有機融合,教學過程與崗位真實情境的有機融合,課程評價與職業技能考核的有機融合,用人單位選聘標準與學業評價的有機融合。以崗、證定課,以證、賽促建,“崗課賽證”相互融通。
構建“基礎、應用、綜合和創新”的“四步進階”式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將數字化能力融入課程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字化技能。從培養學生數字思維開始,到具備初階的通用數字能力、中階的崗位數字能力及高階的綜合數字能力和創新數字能力,從而提升學生適應數字化轉型的職業能力。
3.構建模塊化、數字化課程體系
(1) 產業、崗位、核心技能分析
數字化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學校、行業、企業等多方面的合作與支持。在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數字技術賦能,產業發展業態和工作模式趨向數智化和集約化;工作內容升級,新崗位和高端任務提升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規格。對接財經商貿類專業目錄(2021版)新內容,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和財經商貿產業高端領域新崗位,研究高端引領、區域同頻、動態對接、崗位融合、模塊靈活、多崗適應、專崗精通、可持續發展的課程建設路徑及內容,分析不同崗位群核心技能,融入職業資格標準,融入“1+X”證書模塊和技能大賽模塊,以核心崗位模塊化課程建設推動專業群建設,服務區域重大戰略需求。
(2) 重構專業群課程體系
為適應產業升級需要,要重構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涵蓋未來職業崗位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一是在課程內容中融入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相關數字技術的內容,提升學生對新信息技術理解、掌握和應用的能力;二是通過增加基于數字經濟的企業調研、案例分析和項目實訓,訓練學生新的商業思維和意識,從而提升學生對新商業模式的認知;三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通過設置不同方向的課程、跨專業課程以及第二課堂,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遷移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使學生們能在新的經濟環境中較快地遷移自己所學知識和技能,快速地更新知識,適應社會發展新需求。
(3) 全過程的創新創業培養體系
通過研究數字化轉型對創新創業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學生開發數字化商貿創新項目,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的融合。
(4) 開發數字化平臺及數字化資源
學校和行業、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以“自上而下”的視角統籌數字化教學資源在專業層面的框架搭建、配置和共享方案。在教學層面,靈活運用基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智能化功能,突破課堂教學內容的時空界限,做到線上線下結合、理實結合。以“自下而上”的視角規劃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長期建設、維護、更新以及應用方案。通過構建數字化教學方案,能夠加強教學資源的開放性、組織性和交互性,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
(5) 建立評估機制,對數字化課程體系進行定期評估和優化,根據市場需求和學生反饋進行不斷改進和更新。
4.深化產教融合,構建“虛實”結合的實訓基地
(1) 校內實訓室進行數字化升級
將數字化能力融入實訓課程、項目實踐、頂崗實習中,利用多樣化的軟件平臺與工具,如電子商務平臺、數據分析軟件、在線廣告平臺等,使學生能夠熟悉和應用實際工作中所需的數字化工具。
(2) 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數字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面對新業態、新職業,與行業領軍企業新建數字化校外實訓基地,滿足數字商貿專業群的教學需求和職業培訓需求。與先進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辦學,前置企業數字化技能需求課程,開發員工培訓項目,輸出技術服務。
(3) 建立校企合作數字化研究中心,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校企共建數字化研究中心,通過引入企業實際案例和真實項目,營造真實職業場景,使學生能夠進行真實場景的訓練,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5.對接產業鏈發展,打造數字化教師團隊
通過改革師資管理模式與產教協同機制,對教師團隊進行數字化改造,緊跟數字化商貿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和技術趨勢更新專業知識,對教師進行數字化素養培訓,提升教師數字化水平。根據崗位人才需求的變化,按照課程模塊組建教師團隊,采用“一課多師”教學,構建服務于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雙師型”梯隊式、結構化、動態型數字化教學團隊。通過構建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引項目、建團隊,進行教師進平臺、學生進項目、教學進現場、師傅進課堂的培養機制研究,搭建師資培養平臺,探索并完善師資培養機制。教師到企業掛職輪崗,學習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掌握數字化技術技能要求,為培養學生數字化技能積累經驗。
基于產教融合平臺建設,搭建行業、企業發展聯盟,推進教科研的協同創新,通過參與實際數字化項目、行業合作和實訓基地的建設等方式,能夠將實際案例和經驗應用到教學中,實現師資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6.構建數字化人才評價指標體系
在數字化人才評價方面,要根據數字化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科學地構建數字化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數字化人才的評價指標、評價過程、評價方法和評價應用應根據產業發展和行業、企業對數字化人才要求的實際進行動態調整與優化。
通過大數據技術,科學評價人才培養全過程。邀請企業、第三方機構、公眾等參與評價,建立專業群診斷與改進制度,研究制定專業群建設各個關鍵環節的質量標準,借鑒CIPP評價模式,主動對接區域產業數字化升級發展需要,將縱向發展與橫向發展相結合。設計專業群評價的維度、指標及觀測點,將崗位、證書、大賽評價融入考核評價,體現專業群建設中診斷與改進、螺旋上升的過程。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畫像等技術實現“過程與結果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全面與重點結合”的專業群數字化評價方法。
四、結語
數字化轉型作為應對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對商貿專業群建設與實踐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在研究中發現,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更新,更是對教育理念、課程設計和學校管理模式的全面變革。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商貿專業群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不可回避的任務。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高職院校商貿專業群建設提供清晰的方向,以更好地適應產業的升級和未來的發展。數字化轉型不僅是教育的現代化,更是培養學生適應未來職業需求的關鍵路徑。
參考文獻:
[1]張瑩,賀婷,劉碩.數智化背景下職業教育專業適應性提升路徑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23(5):63-68.
[2]曹穎.數字經濟背景下新商科專業群建設研究[J].科技資訊,2022(5):114-116.
[3]李訓,林川,董競飛.數字經濟背景下新商科專業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以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為例[J].高教學刊,2021(10):86-89.
[4]李鳳梅.數字經濟時代商貿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以職業院校為例[J].商展經濟,2023(14):149-152.
[5]王佳.數字經濟時代高水平電商專業群的建設路徑探索[J].科技經濟導刊,2021(17):12-14.
作者簡介:狄俊鋒(1975.05— ),女,漢族,山東萊蕪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