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電信企業關于網絡成本的核算只能實現整體核算,很難實現對子網的成本核算,進而無法對各子網進行效益評估。通過電信企業長期的實踐探索,找到切實可行的分網核算方法,同時對移動網絡的成本核算結果進行深入分析,找出移動網絡成本與流量規模、成本效益與流量單價的變動規律,進而提出移網流量產品的定價思路,為電信企業網業協同提供決策支撐。
關鍵詞:電信企業;分網核算;流量單價
一、引言
電信企業基于網絡成本的分網核算是一個世界難題,國際、國內電信企業都曾進行嘗試,但都未有成功案例。由于存在共用關系,電信企業關于網絡成本核算只能實現整體核算,很難實現對各業務子網的成本核算。這種網絡成本核算粗放的管理模式,造成無法對利潤成因進行精準分析,不僅影響巨額投資的效益評估,更影響后續投資方向的決策。
通過電信企業的長期實踐探索,對網絡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和核算,將主要成本項目以各業務子網實際使用進行直接歸集,部分共用成本項目按照資源占用或收入占比進行成本攤分,進而實現對子網成本的核算。同時,通過將分網成本數據與業務量、業務收入進行協同分析,找出網業協同新思路,為分網效益評估以及業務營銷策略制定提供決策支撐。
二、電信企業分網核算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電信企業網絡投資和網絡運營產生的折舊攤銷和運維費用在運營成本中占比很大,網絡建設和維護部門成為電信企業最大的成本中心。以某電信企業為例,網絡折舊攤銷占運營成本的 30%,運維成本占運營成本的 25%,兩者合起來約占運營成本的55%,這就決定了網絡建設和維護部門在電信企業運營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由于電信企業只能實現基于網絡的整體成本核算,沒有考量各子網的成本,對各子網的投入產出缺乏精細化分析與管理,導致各子網的投資、運營未能統籌平衡,也造成投資、運維與市場部門協同不足,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子網效益無法精準評估,影響網絡投資的科學決策
電信企業網絡投入與產出缺乏清晰對應關系,各子網效益無法精準評估。電信企業網絡結構復雜,難以分離各業務資源占用情況,且現有資源與業務的銜接不斷變化,如對網絡資源占用進行全面梳理,工作量巨大且時效性較差,而動態收集所有資產資源占用數據,管理成本巨大,依據業務對現網資源占用情況進行直接成本分攤,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網絡資源投入與產出之間只有總量對應,而各子網投入與其創造的業務量之間沒有清晰的對應關系,缺乏各子網投入產出的效率考量,無法反映各子網成本與其對應收益的關系,投資損益無法精準判斷,后續投資也難以科學核定。
2.子網運營缺乏精細化管理,網絡部門和市場部門協同不足
一是投資部門和運維部門存在協同不足的情況。部分已經投入運營的網絡資產未能形成能力,部分已經形成能力的網絡資產未及時進入運營,閑置的資產未能及時處理或再利用,同時又有部分資產存在擁擠超限問題,用戶接通率降低,直接影響網絡的運營質量和效益。二是網絡部門和市場部門協同不足。首先,市場部門業務定價未考慮網絡成本情況。市場部門主要根據外部競爭環境、存量用戶維系兩個因素進行產品定價,未考慮網絡側成本情況,更沒有分析相關業務的業務量和成本之間的對應關系。其次,市場部門網絡資源需求與網絡部門不一致。市場部門對網絡資源的需求是多多益善,即使沒有新用戶進來,由于存量用戶是不斷流動的,在網絡覆蓋補盲之后,對用戶感知和業務發展也是有利的;而網絡部門為了控制網絡成本以及提升網絡資源利用率,則是盡量少建網絡,尤其對用戶量較少的區域,建網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入不敷出。最后,網絡運營效益未建立明確的責任主體,在網絡成本效益低下時,市場部門和網絡部門存在相互推諉的情況。市場部門稱因為網絡投資建設周期太長,項目竣工后市場已被競爭對手搶占,而網絡部門則稱因為市場側未提前布局,還存在發展不力的情況。
如何對網絡成本進行精細化管控、平衡網絡成本和用戶發展、收入增長的關系、做好市場和網絡的協同發展,分網核算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分網核算通過挖掘網絡成本的驅動因子,明確資源投入與業務對應關系,測算分網成本效益,衡量子網的投入產出效率,以價值創造為牽引,促進各業務網絡TCO最優,助力電信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目標。
三、電信企業分網核算方法
基于網絡折舊攤銷和運維成本兩類成本的特性,分別制定相應的分網核算方法。折舊攤銷核算基于投資分類映射及分攤,對應到各業務的網絡資產及成本,根據不同網絡分類采用直接歸集或按照業務量/收入進行分攤;運維成本核算則考慮依托現有的財務報表,根據成本專業與科目的關聯關系,直接歸集或按照業務量/收入進行分攤。
1.網絡折舊攤銷分網核算方法
在網絡投資管理環節中,通過將業務網絡需求進行精細化管理,就可以將折舊攤銷歸集至各業務下。折舊攤銷源于各業務網絡投資所形成的固定資產,各業務網絡資源投入源于業務需求。在具體核算中,各業務網絡投資以更細的顆粒度進行管理,每項投資都有專屬編碼,投資形成的資產帶有該編碼信息,通過項目編碼信息關聯投資、資產和折舊攤銷。在投資立項階段,須選擇投資對應的業務類型,從業務大類再至小類,逐項建立網絡投資與業務的一一映射關系,進而實現各業務網絡投資形成資產及其對應的折舊攤銷與業務的關聯歸集。對于一一對應的直接網絡成本,則直接歸集至相關業務下;對于支撐網絡和公共資源網絡存在一對多個業務的情況,則考慮采用資源占用或收入占比方式進行成本分攤(見表1)。
2.網絡運維成本分網核算方法
根據成本報賬的會計科目和成本指標,將成本分解至移動、寬帶固話、政企客戶、公共基礎4個一級專業和14個二級專業,并基于成本系統搭建網運成本專業分解功能模塊,將省公司、本地網、區縣公司的運維成本按上述邏輯分解,按月自動出具分專業、分科目的運維成本報表。
具體核算時,根據成本科目以及報賬系統、合同系統中映射的成本指標,在成本報表中將網運成本分解至專業項下。如成本項目與成本專業屬一一映射關系,則按照成本專業直接歸集相關業務下;對于一對多映射的成本專業和科目,則按照各業務使用量(流量)占比進行分攤,無業務量數據的,按照收入占比進行分攤(見表2)。整體上看,按照業務直接歸集以及按照業務量占比進行分攤的運維成本占比分別達到60%、20%,基本上實現按業務網絡資源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成本歸集。
同時,為保證運維成本專業和成本項目數據的準確性,降低報賬人員工作難度,編制成本核算規范。明確科目定義,避免科目隨意調整;明確業務屬性與成本專業的對應關系,劃定報賬科目選擇的范圍;強調權責發生制,確保運維成本的發生與工作量、資源量的變化相匹配。
四、電信企業分網核算應用分析
電信企業分網核算為厘清各業務的網絡成本提供了方法。通過在長期實踐中對分網核算數據持續驗證分析和迭代優化,某電信企業已實現系統自動定期出具報表數據,數據質量得到保證,具備結果分析和應用的基礎。
1.網絡折舊攤銷和運維成本變動趨勢
通過對移動網絡相關成本和業務數據進行聯動分析,移動網絡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變動趨勢如下:
(1) 網絡折舊攤銷保持穩定
網絡折舊攤銷與業務量變化沒有相關關系,即流量業務增加,網絡折舊攤銷保持穩定。經分析,隨著5G網絡投資不斷加大,5G網絡折舊攤銷逐步加大,但因2G、3G網絡退網,電信企業移動網絡資產整體規模保持穩定。另一方面,隨著共建共享的推進,電信企業可用網絡資源規模變大,承載的業務量增長。
(2) 網絡運維成本保持穩定
網絡運維成本與流量規模沒有相關性,即流量業務增加,網絡運維成本也保持基本穩定。原因與以上折舊攤銷保持穩定原因基本一致,即移動網絡整體資產保持相對穩定,但共建共享的推進,可用網絡資源規模變大,進而承載流量逐步增加。
2.流量收入、流量規模、流量單價變動趨勢
通過對移動網絡流量收入、流量規模和流量單價變化進行聯動分析,相關變動趨勢如下;
(1) 流量收入隨流量規模增加而穩步提升
流量收入與流量規模呈正線性相關,即移網流量業務增長,流量收入也呈增長趨勢,但流量收入增長幅度遠低于流量規模增幅,主要是流量單價逐步下降,流量規模雖然增長,但對收入拉動作用有限。
(2) 流量規模隨流量單價下降而增長
流量規模與流量單價則成負線性相關,即流量單價下降,流量規模逐步增長,這與實際情況一致。近年來,隨著提速降費的持續推進以及電信企業不限量流量套餐、定向流量套餐的推出,流量單價越來越低,而實際中高清視頻、游戲、購物等大流量應用場景普及,刺激用戶流量釋放,流量規模穩步增長。
3.網絡成本效益與流量單價變動分析
從以上趨勢分析中可以得出,流量收入與流量規模呈正線性相關,流量規模與流量單價呈負線性相關,那么流量收入與流量單價則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變化趨勢。流量單價下降時,流量規模增長,當流量規模增長帶來的流量收入增長大于價格下降帶來的收入下降時,流量收入隨流量單價下降而上升;當流量規模增長帶來的流量收入增長小于價格下降帶來的收入下降時,流量收入隨流量單價下降而下降。同時,由于移動網絡成本(折舊攤銷加運維成本)基本保持穩定,那么移動網絡成本效益(流量收入減去網絡成本)也呈現先升后降的“倒U”型變動趨勢(見圖1)。
圖1 移動網絡成本效益與流量單價變動趨勢圖
將以上變化關系通過數學公式表示如下:
移動網絡成本等于折舊攤銷加運維成本,兩者在一段期限內均為恒定值,即C=A+B
流量收入與流量單價呈現“倒U”型變動趨勢,即R=ax2+bx+c,a為負值
移動網絡成本效益等于流量收入減網絡成本,即P=R-C=ax2+bx+(c-A-B)
從以上公式和圖1中可以看出,在最高點(x0)實現移動網絡成本效益最大化。將分網核算數據代入,可以計算此時流量單價值。以某電信企業實際數據代入測算,網絡成本效益最大時的流量單價(x0)為2.6元/GB,而實際上流量單價為2.3元/GB,實際流量單價(在x0的左側x1)低于最優流量單價,網絡成本效益也低于最大值。
4.電信企業分網核算應用啟示
通過分網核算結果分析,電信企業當前移動網絡流量單價已低于最優定價。在不考慮用戶增長的情況下,單獨依靠降價并不能帶來網絡成本效益的提升,且流量單價呈現持續下行趨勢,對電信企業收入增長和網絡成本效益提升不利。尤其在5G投資和網絡運行維護成本逐步增加、2G和3G退網基本完成的情況下,流量單價的持續下降對于電信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產生較大壓力,進而造成電信企業5G網絡投資動力和積極性不足,不僅影響用戶網絡感知,而5G網絡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電信企業應采取穩定流量單價的策略,甚至可以采取提質提價的策略以獲取更高的網絡成本效益,同時持續擴大和推進共建共享力度,降低網絡成本支出,進而為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提供資金保證。具體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嚴控流量單價下降。開展行業競合,避免價格戰,維持行業生態;減少各類流量贈送,對各類低價套餐和低價流量包進行清理;強化新增產品及流量包上架管理,嚴格控制新增用戶流量單價與門檻底線,強化促銷折扣管理,嚴禁無效流量釋放,嚴把新增價值關。
第二,強化流量價值經營。強化流量價值經營體系化保障,設立專項團隊,開展集約化運營,借助大數據手段,加強存量用戶消費行為分析,根據需求牽引,精準釋放流量,實現提質提價,加快創新業務滲透,提升用戶價值貢獻。
第三,降低網絡成本支出。電信企業應積極推進目前的共建共享政策,持續提升共享率,并將網絡共建共享由5G網絡逐步擴大至4G和其他網絡,在實現高效網絡覆蓋、快速形成網絡服務能力的同時,有助于進一步降低網絡建設和運維成本。此外,為降低網絡運維成本,電信企業還應進一步推行運維成本市場化招標、場租費包干以及存量站址合并等策略,以提升網絡成本效益。
五、結語
通過電信企業長期實踐,探索電信企業分網核算方法,為業務網絡成本精準核算提供一條可行的方法。通過分網核算,實現各業務子網成本效益的精準評估,為網絡部門投資和運維決策提供決策依據,也為網業協同提供支撐。通過移動網絡分網核算數據分析,找出移動網絡成本與流量規模以及流量收入、流量規模與流量單價變化規律,當前電信企業實際流量單價已低于最優流量單價。電信企業應采取穩定流量單價的策略,并持續擴大和推進共建共享力度,以提升移動網絡成本效益,為網絡建設持續推進提供資金保障。同時,當前分網核算方法仍存在不合理之處,如移動網絡和寬帶網絡流量按照同等權重參與共用成本分攤,公共網絡成本按照收入占比進行簡單分攤,在今后的實踐和應用中,有待進一步優化完善。
參考文獻:
[1]儲成祥,張玉梅,張振亮.通信經濟學(第3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
[2]樊樹興.通信公司分網核算模式創新的實踐[J].財務與會計,2015(18):17-19.
[3]王崎,趙小梅,楊凱迪.中國聯通5G分網核算模型及系統實現[J].郵電設計技術,2020(8):88-92.
[4]孫冉.中國聯通網絡運營轉型助力降本增效[J].信息通信技術,2020(1):76-79.
[5]李宏.作業成本法在中國聯通網絡單元核算中的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財經大學,2016.
[6]靳艷雪,岳楊.5G時代運營商如何實現降本增效[J].通信企業管理,2020(2):75-76.
作者簡介:李敏(1982— ),男,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經濟師,研究方向:通信經濟和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