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游戲是指流傳于廣大民眾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其簡單易學、趣味性強且種類繁多,對促進特殊兒童身心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兒教師應當充分認識民間游戲的價值,將其巧妙運用于幼兒園融合教育實踐之中。本文立足于幼兒園教育實際,以幼兒園中特殊兒童這一群體為切入點,從促進作用、具體策略以及相應原則這三個方面入手,針對融合教育背景下民間游戲促進幼兒園特殊兒童發(fā)展這一主題進行了細致闡述與探討。
【關鍵詞】融合教育? 民間游戲? 幼兒園? 特殊兒童
【中圖分類號】G6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6-0133-03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園不僅有正常的孩子,也有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的特殊兒童,作為幼兒園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民間游戲所蘊含的智慧,依托民間游戲組織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讓包括特殊兒童在內(nèi)的幼兒充分與民間游戲接觸,呵護正常幼兒成長的同時也推動特殊兒童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以下,我僅結(jié)合自身教育實際經(jīng)驗,針對融合教育背景下民間游戲促進幼兒園特殊兒童發(fā)展這一主題發(fā)表個人認識與看法,以望拋磚引玉,促使更多幼兒教師充分關注特殊兒童這一群體,能充分認識民間游戲所具有的教育價值,以民間游戲浸潤幼兒童心,為幼兒成長保駕護航。
一、融合教育背景下民間游戲?qū)τ谔厥鈨和砷L的積極促進作用
對于幼兒來講,游戲是他們建立同外界接觸,由此獲得發(fā)展的一種重要渠道。對于特殊兒童,這一道理同樣適用。作為幼兒教師應當正確認識民間游戲?qū)τ谔厥鈨和硇某砷L與發(fā)展所具有的突出價值。
(一)民間游戲能補償特殊兒童的各種機能缺陷
特殊兒童由于身體機能的缺失或障礙會造成感知、動作、語言、認知、社會行為、生活自理等方面的困難或發(fā)展遲緩,而各種民間游戲?qū)ρa償他們的各種機能缺陷有著突出的作用。可以說,特殊兒童在參與民間游戲的過程中,他們所缺失的各種機能將得到有效修補或完善。例如,聽覺障礙兒童難以感知周圍的聲音刺激,若任其發(fā)展,會加重幼兒的自卑心理,這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作為幼兒教師便可以帶領聽覺障礙兒童玩“你拍一,我拍一”這一民間游戲,該民間游戲具有非常固定的節(jié)奏,在以此類推增加拍手次數(shù)的過程中將引導聽覺障礙兒童建立對聲音、對節(jié)奏的感知。又如,自閉癥兒童大多患有社交溝通障礙,經(jīng)常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對此,幼兒教師便可以帶領自閉癥兒童與其他幼兒一起參加“老鷹抓小雞”的民間游戲,在這一集體性、互動性的游戲中引導自閉癥兒童與其他幼兒盡可能多地接觸、交流與溝通,這將有助于促進自閉癥兒童社交能力的發(fā)展。總而言之,不同的民間游戲能推動特殊兒童充分發(fā)揮不同的感官器官,進行靈活的感官訓練,而這將補償特殊兒童不同的缺陷,推動其更好地發(fā)展。
(二)民間游戲能為特殊兒童搭建正常社交平臺
特殊兒童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很多時候難以建立同外界的正常聯(lián)系,而這并不利于他們的健康發(fā)展。為此,融合教育理念應運而生,其提倡將特殊兒童置于正常兒童之中,旨在加強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的正向互動,推動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共同進步與發(fā)展。而民間游戲往往需要兩人及以上人員的參與,因此,其組織與開展能為特殊兒童搭建一個同外界交流、互動的社交平臺,使得特殊兒童在樂享游戲的同時獲得社交能力及其水平的發(fā)展。例如,對于腿部有障礙的兒童,他們不便于進行跑、跳等游戲,對此,幼兒教師便可以帶領他們玩“過家家”“七巧板”等民間游戲,這樣的民間游戲使得腿部有障礙的兒童能同正常孩子一樣參加,一起玩耍,這將充分呵護他們敏感的內(nèi)心。再如,對于視覺障礙兒童,教師便可以組織他們與正常孩子一起參加“捉迷藏”的民間游戲,在這一民間游戲中視覺障礙兒童會因為自身已經(jīng)習慣了黑暗、對聽覺更敏感的優(yōu)勢獲得游戲信心,也能在同其他幼兒正常相處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這有助于他們正常人生觀的塑造,有益于他們社交能力更好的發(fā)展。概括來講,融合教育背景下,民間游戲能為特殊兒童搭建正常社交平臺,將推動他們社交水平的進步與提升。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教師科學運用民間游戲的具體策略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教師既要面對正常幼兒,也要考慮特殊兒童,因此,其在將民間游戲運用到教育實踐過程中時需要格外注意,采用恰當?shù)牟呗约捌浞绞椒椒ǎ源_保民間游戲充分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推動包括特殊兒童在內(nèi)的所有幼兒的進步與成長。
(一)融入集體民間游戲,引導特殊兒童積極參與
融合教育中,受教育對象是兩大群體,其一為正常幼兒,其二為特殊幼兒,幼兒教師應當兼顧兩者,有意識地設計與開展一些集體性的民間游戲,引導特殊兒童積極參與。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參加“一二三,木頭人”這一民間游戲,借由這一民間游戲增強特殊兒童同正常幼兒的互動,與此同時,在趣味化的游戲氛圍中將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滲透給大家,引導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一起建立規(guī)則觀念。又如,對于智力障礙兒童來講,他們由于智力缺失,難以理解較為復雜的游戲規(guī)則,教師便可以適當組織一些游戲規(guī)則簡單明了、便于理解且需要多人參與的民間游戲,以吸引智力障礙兒童的主動參與,像“丟手絹”“推鐵環(huán)”等等,促使智力障礙兒童在掌握游戲規(guī)則之后全身心投入其中,感知民間游戲的趣味,在民間游戲中活動身體各部分機能。總而言之,集體民間游戲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環(huán)境,以吸引特殊兒童參與,促使他們在與他人交往和互動中獲得更好的成長。
(二)依據(jù)特殊兒童需求,精準設定個性化民間游戲
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還應當明確,特殊兒童有其各自的特殊之處,需要特殊的引導與教育。因此,除了有意識地組織與開展一些集體民間游戲之外,教師還應結(jié)合不同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精準設定個性化的民間游戲,以讓民間游戲真正契合特殊兒童的實際需求,進而充分發(fā)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呵護與推動特殊兒童的健康進步、發(fā)展。例如,對于唐氏綜合征兒童,其智能落后、身體發(fā)育遲緩,手部精細動作能力較低。對此,教師便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簡單易操作,同時能有效鍛煉唐氏綜合征兒童手部精細動作的民間游戲,像“兩人翻花繩”“剪刀石頭布”“彈玻璃球”等民間游戲。其中,“兩人翻花繩”的游戲規(guī)則為:一人將繩套在自己的雙手上,編成一種形狀,另一人用手指通過勾、挑、翻、拉等動作接過來,翻成另一種花樣。兩人如此交替編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編下去或繩子散開為止。“剪刀石頭布”的游戲規(guī)則為:游戲參與者跟隨口號,任意出代表“剪刀”“石頭”“布”的手勢,根據(jù)“剪刀能剪壞布”“石頭能砸壞剪刀”“布能包住石頭”等生活常識判斷每一次所出手勢的輸贏。“彈玻璃球”的游戲則更為簡單,一方把玻璃球放在前面,另一方用手指擊出自己的玻璃球,若玻璃球擊中別人的玻璃球,則獲勝。這類民間游戲都以手部動作為主,能有效鍛煉唐氏綜合征兒童的手部精細動作,有益于他們的發(fā)展。又如,前庭功能失調(diào)的兒童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雖然能看到桌椅、門墻等“障礙物”,卻仍然會被撞到。針對前庭功能失調(diào)的特殊兒童,教師便可以有針對性地帶領他們進行“兩人三足”的民間游戲,即將特殊兒童的一只腿與教師的腿綁到一起,兩人共有三條腿,兩人協(xié)作要從起點出發(fā),跨越各項“障礙”,到達終點。在這一民間游戲中,前庭功能失調(diào)的兒童將得到適當?shù)钠胶饽芰τ柧殻材軐W習聽從指令,理解規(guī)則與輸贏概念,在調(diào)動他們游戲參與熱情及積極性的同時,還能有效彌補他們前庭功能失調(diào)的不足,加強對他們有針對性的感統(tǒng)協(xié)調(diào)鍛煉,將促進他們的發(fā)展。這充分表明了,教師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面向特殊兒童設計與開展個性化的民間游戲,對于推動與促進他們更好成長的突出作用。
(三)定期進行反思總結(jié),明確民間游戲運用得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由此足可見自我反思之于個體的重要性。具體到教育實踐中,教師也應當及時進行反思與總結(jié),從已有的教育實踐中明確得與失,以為后續(xù)的教育教學提供調(diào)整與優(yōu)化的依據(jù)。可以說,對于教師來講,必要的反思與總結(jié)是提升他們教育水平、促使他們獲得專業(yè)化成長的重要載體。同理,作為幼兒教師,也應當對融合教育背景下民間游戲的運用實踐進行梳理、反思與歸納,以為充分發(fā)揮民間游戲的價值,更好地以民間游戲推動特殊兒童及其正常幼兒的共同進步而貢獻應有的力量。例如,滾鐵環(huán)是一項非常經(jīng)典的民間游戲,備受幼兒們的喜愛,在反復推動滾鐵環(huán)向前行進的過程中,幼兒將充分鍛煉自己手臂的控制能力、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快速跑的能力。但對于特殊兒童來講,其或智力障礙,或身體障礙等,難以有效適應滾鐵環(huán)這一民間游戲,因此,相較于特殊兒童,滾鐵環(huán)這一民間游戲顯然更適合正常幼兒。在反思中形成這一認知之后,幼兒教師可以對原有的滾鐵環(huán)游戲進行改進,像在帶領正常幼兒進行滾鐵環(huán)的游戲時,先不用鉤子推著鐵環(huán)走,而是任由幼兒推動,觀察鐵環(huán)往前滾動的痕跡,待到兒童理解之后再逐漸加入鉤子,進階到正常的滾鐵環(huán)游戲。又如,撥浪鼓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玩具,對于正常幼兒來講,吸引力不會持久,但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講,越熟悉的玩具他們越愿意拿起來玩耍。在反思中意識到這一點之后,教師便可以有意識地由撥浪鼓這一民間玩具延伸出眾多趣味玩法,以熟悉的玩具吸引自閉癥兒童的積極性。這對于將自閉癥兒童從他們自己的世界中拯救出來,加強同外界的聯(lián)系與互動將產(chǎn)生積極影響。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教師科學運用民間游戲的原則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教師科學運用民間游戲,還應當堅持必要的原則,以確保其充分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助力幼兒共同進步與成長。
(一)服務成長
民間游戲內(nèi)容與形式眾多,各有其樂趣所在。但作為幼兒教師卻要明確一點,即民間游戲的引用應當服務于幼兒的成長,即民間游戲不能僅僅只有趣味性,還應當具備教育意義。如此,才能使特殊兒童及其正常幼兒在參與民間游戲時既能獲得游戲帶來的樂趣,而且還能從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素養(yǎng)等的鍛煉與發(fā)展。以跳房子這一民間游戲為例,其不僅僅是讓幼兒打發(fā)時間,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鍛煉幼兒的平衡、協(xié)調(diào)、反應等能力,這對于前庭功能失調(diào)的兒童來講格外有教育價值。
(二)循序漸進
教育是一項持續(xù)性的活動,特別是面向特殊兒童所實施的教育,其周期更長,更需要教師輔之以持續(xù)的愛心、耐心與責任心。作為幼兒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充分認識民間游戲之于特殊兒童身心成長與發(fā)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也不宜有操之過急的心理,穩(wěn)扎穩(wěn)打,設計與組織每一項民間游戲,將其切實落實到幼兒教育實踐中來,如此,循序漸進中,包括特殊兒童在內(nèi)的幼兒才能與民間游戲充分互動,并切實從中有所獲、有所得。
(三)家園合作
家庭與幼兒園、家長與教師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擔負著不同的責任,有著不同的職責。雙方應當形成密切的教育統(tǒng)一體,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合作,這樣才能給予幼兒更全面的教育與引導。在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教師要想充分利用民間游戲促進特殊兒童發(fā)展,除了自身在幼兒園做好各項工作之外,還應當積極建立起同家長的必要聯(lián)系,引導家長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多帶領孩子參與民間游戲,以讓民間游戲充分走進特殊兒童,給予他們成長以支持。例如,投沙包這一民間游戲不受場地限制,所需要的材料也非常簡單,家長可以自制,也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將游戲規(guī)則講給孩子,便可以帶領孩子充分運動起來。在跑、躲、跳的動作中,特殊兒童的身體機能將得到有效的鍛煉與發(fā)展。
民間游戲中包含民間智慧,對其巧妙運用有助于推動特殊兒童的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鑒于此,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應當科學、靈活運用民間游戲,讓民間游戲走進幼兒、呵護幼兒。后續(xù)我將繼續(xù)從實際出發(fā),對融合教育背景下民間游戲促進幼兒園特殊兒童發(fā)展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以趣味民間游戲點亮幼兒們的快樂童年。
參考文獻:
[1]黃秀萍.傳統(tǒng)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運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3(17):135-137.
[2]韓家偉,石學云.學前融合教育理念下開展兒童體育游戲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綏化學院學報,2023(4):20-25.
[3]蒲海霞.融合教育中聽障兒童角色游戲指導的個案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3(4):53-55.
[4]劉鑫梅,徐德芳,程黎.融合教育環(huán)境下超常兒童早期培養(yǎng)中的游戲活動[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3(5):27-29.
[5]劉敏.例談民間傳統(tǒng)游戲融入幼兒園活動的方法[J].基礎教育論壇,2022(29):109-110.
作者簡介:
呂文艷(1982年11月—),女,漢族,江蘇吳江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