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青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學校開始意識到學生深度學習的價值,開始積極轉換教學模式。近幾年來,新課程標準得到多次優化完善,更是提出大單元主題教學概念,因此,教師與學校應在深度學習背景下,積極開展大單元主題教學,才可解決傳統物理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綜上所述,本文將討論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方法,希望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水平,保障學生深度學習效果。
【關鍵詞】深度學習? 高中物理? 大單元? 主題教學? 實踐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6-0172-03
深度學習背景下,開展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物理知識結構,讓其充分掌握并靈活應用物理知識。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深度學習教學方法,將其運用到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中,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物理教學。
一、深度學習概念解讀
深度學習中,教師扮演引導角色,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水平和興趣點,設計并提供學習資源,帶領學生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探究。教師還需充分發揮自己專業知識經驗,引導學生提出假設、科學實驗、解決問題、總結經驗,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得到提高。同時,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伙伴,并發揮一定啟發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就感,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深度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只有將其結合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才可讓學生思維、認知水平得到全面發展,培養更多的物理人才。
二、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必要性
在深度學習視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的必要性體現在多個方面。深度學習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進行發現式學習。在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探究實驗,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同時結合大單元主題教學,學生在深度學習的同時,還可主動思考問題、探索物理規律。同時,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還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物理教學實踐中,采用大單元主題教學方法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鼓勵其提出新問題、新想法,尋找新型且高效的解決方案,進而激發其創新性、創造性,為日后物理學習奠定創新思維體系[1]。此外,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還會對物理知識進行整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水平。傳統教學中,知識零散且抽象,學生難以建立完整知識結構。通過這種新型教學模式,可將不同領域知識整合,幫助學生建立物理知識之間的思維聯系,理解知識本質,理解物理知識與現實世界的關系,提高學生物理知識運用能力。
三、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方法
(一)深度挖掘教材內容,設置科學單元教學主題
為了在深度學習背景下貫徹落實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目標,教師應對單元主題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置,徹底明確主題后,才可保障之后的教學活動、教學設計順利開展。依據最新版課程標準要求,最新物理教材內容主要表現為單元主題,加上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教學過程會將教材作為基礎,可以看出,教師若想明確設置單元教學主題,應在教學設計、課程安排中將新課程標準作為基礎參考,并將教材內容當作核心內容,深度挖掘教材內容,才可在深度學習背景下使高中物理單元主題重點知識教學過程中形成緊密聯合,從根本上提高各教學環節實效性。例如,教師開展人教版高中物理“拋體運動的規律”[2]一課教學過程中,教材中詳細介紹平拋運動屬于常見曲線運動,教師可將其作為應用運動合成與分解過程典型教學,同時還可成為一般拋體運動的桿件基礎。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可結合實驗帶領學生掌握平拋運動基礎特點,基于理論分析角度掌握運動規律,繼而有效加深一般拋體運動研究,還可讓學生日后對解決類平拋問題奠定思維基礎。為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提高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效果,教師應深度挖掘教材內容,讓學生明白此課的物理觀念,即掌握拋體運動受力特征,結合運動合成、分解方法做好平拋運動理論分析,明確運動規律,并學會平拋運動速度與位移計算方法。該課程的物理科學思維表現為,學生要靈活應用已知直線運動規律對復雜曲線運動進行研究,學生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被滲透“化曲為直”“等效替換”等物理思維模式。通過深度挖掘教材,教師可將本單元相關知識點、拋體運動概念全部引導學生自主接收、靈活使用,同時教師還要對該單元主題進行確認,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深度學習效果,保障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質量。
(二)凸顯學生主體價值,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為在深度學習背景下充分落實大單元主題教學模式,教師必須凸顯學生主體價值,明確單元學習目標,考慮大單元主題和核心內容。確定單元學習目標時,要將大單元主題與學生現實需求相結合[3],確保學習目標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意義。學習目標不僅是對知識提出要求,教師更應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表達觀點和展示能力。因此,開展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中,教師單元學習目標還要充分考慮知識與技能整合,促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內容。除此之外,只有確定學習目標,才可幫助教師順利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深度。確立學習目標途中,教師還應注重將目標與新課程標準、學生實際物理掌握情況互相融合,為實現上述目標,教師應積極轉換傳統教學理念,遵循以學生為本教學原則,深度掌握新課程標準具體要求,只有做好這些工作后,才可為學生深度學習產生積極促進作用。在該過程中,由于不同學生都作為獨立個體,且存在差異化,所以教師開展物理單元教學目標設定過程中,還要充分結合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與認知水平差異。例如,同樣在教學“拋體運動的規律”相關課程內容過程中,教師明確單元教學主題后,要將新課程標準、學生個體差別作為基礎,結合實際教學情況,設置科學物理教學內容,明確單元學習目標。具體來說,教師應首先設置合理測試內容,讓學生在測試過程中表現出學習差異與知識掌握情況,之后教師便可結合鉆研后的新課標內容,依據其科學劃分學生學習層次,可將其分為三個層次:水平良好、水平普通、水平較弱。最后,依據分層情況與教學內容,將教材作為基礎,結合單元主題設計方案劃分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讓每一名學生都可在其中正確認知自己、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目標,真正實現深度學習下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目標。
(三)依托實際生活,創設生活化場景
高中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現象之間存在密切關系,物理是研究自然界基礎規律和現象的科學,這些規律和現象貫穿于日常生活。通過高中物理深度學習,學生可掌握更多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原理,利用知識解決問題、改善生活。比如,力的作用、能量轉化、光傳播等[4],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能直觀感受的現象。通過創設生活化主題教學場景,學生可系統理解現象背后機理,更好地解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問題。此外,物理不僅局限于基本自然現象,教師還可將其拓展到高科技領域,如通訊技術、材料科學等。通過物理深度學習,學生可深度理解、靈活應用物理知識與先進技術。可以看出,創設主題教學情境屬于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中的關鍵內容,且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必須積極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結合深度學習、學生興趣、教學實際情況開展大單元主題教學,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真正價值,讓其高效利用物理知識積極實踐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教師開展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頓運動定律”課程相關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首先確定單元教學主題,即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同時對單元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進行科學設計,之后將目標作為基礎,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實際生活情境,如生活中學生乘坐公交車時,如果遭遇司機急剎車,人將會在慣性力影響下前傾。再如學生放學回家洗完手后,可以將手甩一甩,即便手部運動突然停止,水滴也會隨著慣性繼續保持運動狀態被甩到地面上。這些生活情境與學生每日接觸到的現象息息相關,通過這種方式,可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生活化的理解與認識,進而在生活中探索物理、尋找物理知識[5],同時還可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凸顯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深度,還可保障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模式優勢充分發揮。
(四)科學設置學習問題,激發學生活躍思維
學習問題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思維活躍性。結合傳統物理教學模式來看,由于物理知識較為抽象、復雜,因此,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過程中,可能會面臨較多問題,認為物理是學習難度較高的一門學科。因此,為實現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目標,教師應靈活設置學習問題,對學生思維邏輯形成逐步引導,讓學生跟隨正確思路學習物理、操作實驗,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思維深度,讓其通過努力、解決問題獲取更多成就感、自信感,激發其物理學習熱情與興趣。同時,物理實驗作為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關鍵內容,教師還要科學設置實驗流程,讓學生參與到物理實驗學習過程中,加強與教材中知識的聯系。例如,教師開展人教版高中物理“杠桿”相關知識點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設置單元教學主題,即與杠桿有關的系列知識。該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徹底認知杠桿究竟為何種結構,并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工具中精準辨別杠桿結構。同時,學生還要理解并靈活使用杠桿平衡條件,利用其解決相關問題。帶領學生做實驗之前,教師應讓學生準備好抽水機模型、切紙用小鍘刀、剪刀等工具,并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也要為其提供實驗器具,如杠桿和支架、鉤碼、尺、線等。開始上課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什么是杠桿?”“如何使用硬棒將重量較高的石頭翹起?”提出問題后,學生可自行動手操作,觀察到抽水機的手柄、切紙的鍘刀、剪刀都是杠桿,還可明確在力的作用下,硬棒需要圍繞哪個固定點進行旋轉。完成上述操作后,教師可帶領學生學習力臂繪制方式:首先確定杠桿的支點,再確定力的作用線。使用直角三角板畫出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線上,符號指明哪個線段是力臂,并寫出字母L1或L動,力臂常用虛線畫出。完成繪制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杠桿平衡條件進行研究,并向學生設置合理問題:“為什么調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為什么在杠桿兩邊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調節鉤碼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通過實驗與研究,學生便可自行回答出:“杠桿只有在水平位置平衡,從支點到動(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即力臂的長度,才可從杠桿上的刻度值直接讀出。”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對學生思維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得到問題—驗證問題—解決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物理思維活躍性,提高其物理學習熱情,實現深度學習目標,保障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效果。
(五)提高教學評價多元性,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持續提升
傳統教學評價方法以考試為主,注重學生知識記憶和應用考察。這種評價方法雖能檢驗學生基本功,但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深度學習背景下,評價方法應特別強調學生全面素質、實踐能力評價,深度發掘學生創新潛能、解決問題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將傳統評價模式轉換為綜合評價,考查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實驗能力、動手能力、思維品質和合作精神等,全面了解、精準評價學生學習情況。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可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對學生長期學習過程跟蹤評價,引導學生定期自我評價,科學設定學習目標,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學習策略,建立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四、結束語
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作為未來我國教育模式主要發展趨勢,教師應深刻意識到其重要價值,在實際開展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正確引導、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價值,同時還要結合生活化情境開展教學,才可真正實現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鈕飄妍.深度學習下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探究[J].廣西物理,2023,44(3):119-121.
[2]韋武文.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實踐研究[J].廣西物理,2023,44(2):95-97.
[3]欒愛民.大概念理念下高中物理單元逆向教學案例應用探討[A].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新的時代 基礎教育論文集[C].江蘇省泰興市中學,2022:646-649.
[4]楊志鵬.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大單元主題教學研究[J].廣西物理,2022,43(4):107-109.
[5]呂銘.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大單元教學設計[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