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領域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游戲化教學成為一種新興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游戲化教學通過有趣的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知識的吸收和技能的培養。本文詳細闡述了五項主要的游戲化教學策略,即營養與健康飲食教育的角色扮演游戲、體育健康教育的戶外自主游戲、個人衛生習慣的生活實踐游戲、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的情境體驗游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沙盤模擬游戲,旨在為幼兒園健康教育提供實用的參考和指導。
一、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開展的意義
(一)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幼兒正處于好奇心旺盛、喜歡探索和游戲的發展階段,游戲化的學習方式與幼兒的內在需求相吻合,能夠激發幼兒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通過游戲,健康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直觀和易于理解,使幼兒更愿意主動參與和學習。并且,游戲化的課程設計往往伴隨著積極的鼓勵,能夠減輕幼兒的學習壓力,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加之教師提供的積極反饋和獎勵機制也能進一步增強幼兒的學習動力,提高其參與度。教師也會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如角色扮演、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這些體驗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學習內容,還能夠滿足幼兒多方面的興趣和需求。參與不同類型的游戲,幼兒能夠從多個角度理解和掌握健康知識,這種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二)促進知識的吸收和應用
教師根據健康知識的教學目標合理設計多元游戲,讓幼兒學習健康知識和技能,如通過模擬烹飪游戲學習營養平衡、通過清潔游戲學習個人衛生等。這種學以致用的過程不僅能夠讓幼兒在樂趣中學習,還能夠加深幼兒對健康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幼兒的學習成果更加牢固。游戲化教學可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讓幼兒在游戲的探索過程中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該種主動學習的態度有助于提高幼兒知識吸收的效率和質量,讓幼兒更加主動地理解和掌握健康知識。并且,游戲化教學通常涉及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體驗,多感官參與可以增強幼兒對健康知識的記憶。例如,參與顏色豐富的食物分類游戲,幼兒可以更容易記住不同食物的營養價值;參與體育游戲,幼兒能夠實際體驗到運動的有趣,從而了解運動的重要性。
(三)發展幼兒的社交技能和健康情感
游戲化學習有很多形式,通常以集體游戲為主,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如何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意見、聽取他人的觀點,以及如何與他人協作以達成共同的游戲目標。在游戲中共同經歷挑戰和成功,能夠增強幼兒間的情感聯系,提高幼兒的群體歸屬感。而這種歸屬感是情感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幼兒在社會關系中感到安全和被接納。同時,游戲化學習中的挑戰和競爭也可以成為幼兒學習情緒管理的自然場景。比如,他們需要學習如何處理失敗的情緒,如何在贏得游戲時保持謙遜,進而學會在生活中有效管理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是,通過游戲化學習,幼兒能夠在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這對于提高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心至關重要。此外,游戲活動中的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可以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強自我意識。
(四)培養幼兒的終身健康習慣
培養幼兒的終身健康習慣是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教學的核心意義之一。人的健康習慣往往在兒童早期形成,并會持續一生。通過游戲化學習,幼兒可以在玩樂中自然地形成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個人衛生等健康習慣。這種學習方式易于被幼兒接受和內化,有助于幼兒從小建立起正確的健康行為模式。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幼兒通過游戲化的方式學到的健康知識和習慣更容易被記住和實踐。通過游戲化學習,幼兒不僅能學習健康知識,還能形成積極探索和終身學習的態度。這有利于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更新健康知識,適應變化的健康信息和環境,保持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此外,游戲化學習不僅教會幼兒具體的健康行為,還能通過規則設定、目標達成等游戲元素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這種能力對于幼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關重要,能夠幫助幼兒在日后獨立地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選擇。
二、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開展的現狀
(一)來自園內資源和設施的限制
一些幼兒園在資源分配和空間規劃上,更多地注重傳統教學活動的需求,忽視了游戲化學習環境的建設,對游戲化學習效果的認識不足,導致其在資源分配中的優先級較低,如場地狹小,缺乏足夠的戶外活動空間或專門的活動室,難以開展大型運動游戲或團隊合作游戲。部分幼兒園缺少專門的游戲化學習工具和設備,如相關的健康教育互動電子設備、模擬廚房或醫院的玩具設施,游戲活動的多樣性和教育的深度性受到限制。部分幼兒園無法提供足夠多樣化的教育玩具,游戲活動重復度高,難以滿足不同年齡幼兒學習的需求和興趣。
(二)教師游戲設計指導能力有限
游戲化學習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還需要具備設計游戲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然而,由于教育體系、師資培訓和實踐機會等方面的限制,部分教師在這些領域的能力會有所不足。比如,一些教師重復使用相同或類似的游戲,缺乏新穎性和創意,導致幼兒的學習興趣下降。部分教師難以有效地將健康教育內容融入游戲設計中,使得游戲雖然有趣,但教育目標達成效果不明顯。在游戲活動中,一些教師過分強調結果和規則,忽視了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探索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限制了幼兒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評估和跟蹤學習效果有難度
游戲化學習強調通過游戲活動促進幼兒的健康知識學習和習慣培養。雖然這種方法能夠以更加互動和有趣的方式吸引幼兒參與,但同時也帶來了評估和跟蹤學習效果的挑戰。現有的評估工具和標準不適用于游戲化學習多元和動態的特點。游戲化學習不僅包括知識的吸收,還涉及技能的培養、情感的體驗和社交的互動,這些復雜的學習成果難以通過簡單的測試或觀察來全面評估,特別是在情感和社交方面的進展。在缺乏明確評估工具的情況下,教師便會依靠主觀判斷評估幼兒的學習效果,進而導致評估結果的不一致性。
(四)家長和社會的參與度待提升
要想實現游戲化學習的最大效果,不僅需要教育者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家長和社會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傳統的教育觀念影響著家長和社會對游戲化學習的看法,認為游戲主要是玩樂而非學習的方式,因此在認可度和參與度上有所保留。同時,一些家長對幼兒園開展的游戲化健康教育缺乏了解和參與,很少了解相關的家庭作業或活動,未能在家庭環境中延續和加強學校的教育內容。并且,社區和社會資源在幼兒健康教育中的利用不足,如社區健康中心、公園等資源未能有效結合游戲化學習,減少了幼兒接觸和學習健康知識的機會。
三、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開展的策略
(一)營養與健康飲食教育,開展角色扮演游戲
隨著兒童肥胖和不健康飲食習慣問題日益凸顯,營養與健康飲食教育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難以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了有效傳達健康飲食的知識,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游戲,通過更互動、更寓教于樂的方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角色扮演游戲能夠讓幼兒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其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廚師、營養師、顧客等,增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參與感,讓幼兒更好地認識到健康飲食對個人健康的重要性,增強其自我保健意識。
以“健康食品超市”角色扮演游戲為例。教師準備一些超市必需的道具,如購物車、貨架、收銀臺等,在教室或活動空間內模擬超市環境,設置清晰的貨架區域,將食品按類別擺放并設立明顯的收銀區。然后,將幼兒分成不同的角色,如顧客、收銀員、超市管理員等。“顧客”使用購物車在“超市”內選擇食物,然后帶到收銀臺結賬。其間,教師引導“顧客”討論為什么選擇這些食物,鼓勵他們選擇更多健康的選項。游戲結束后,教師組織一次小組討論,讓每個“顧客”分享購物經驗和學習到的營養知識。通過游戲,幼兒能夠學習到各種食物的分類以及哪些食物對健康有益、哪些可能有害。
(二)體育健康教育,開展戶外自主游戲
戶外游戲提供了豐富的物理活動,有助于幼兒的身體成長,如增強體力、改善協調性和平衡能力。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需要與同伴溝通協作,共同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和執行。這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社交技能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戶外自主游戲不僅能夠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也有助于幼兒情感、社交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便于實現健康教育的全面培養目標。
“動物模仿”是一種簡單而富有趣味的戶外自主游戲,旨在通過模仿動物的行為來促進幼兒的身體活動和健康。教師預先選擇一系列動物,如兔子、熊、貓、狗、鳥等,確保幼兒能夠模仿這些動物的動作,然后向幼兒介紹每個動物的特點和它們的典型動作,如兔子跳躍、熊爬行、鳥飛翔等動作。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視頻輔助說明,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每個動物的特征。接著,教師根據幼兒的數量將其分成小組。在教師的指令下,幼兒開始模仿選定的動物動作,全身心投入地體驗動物的行為方式。最后,教師設置不同的游戲任務,如“兔子跳到終點”“熊爬過障礙”等,增加游戲的互動性和挑戰性,確保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模仿不同的動物,以體驗不同的動作和活動強度。通過模仿動物的爬行、跳躍、奔跑等動作,幼兒的身體協調性、平衡感和肌肉力量得到增強。
(三)個人衛生習慣教育,開展生活實踐游戲
兒童期是培養健康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對于預防疾病傳播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生活實踐游戲以趣味性和互動性為特點,能夠激發幼兒對個人衛生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游戲中樂于接受和形成個人衛生習慣。并且,通過模擬實際生活場景的游戲,幼兒可以直觀地理解個人衛生習慣的重要性,在實踐中加深對這些習慣的理解和記憶。
以“洗手小衛士”游戲為例。教師準備洗手液和水龍頭模型、干凈的毛巾,以及細菌模型。游戲開始前,教師需要向幼兒簡單介紹洗手的重要性,以及正確的洗手步驟,這可以通過故事、圖片或視頻實現,使信息更易于被幼兒理解和接受。然后,教師將幼兒分成幾組,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細菌小隊和洗手小衛士。細菌小隊的任務是“污染”物品(貼上細菌模型的標簽),洗手小衛士的任務則是通過正確洗手的方式“消滅”細菌。教師可以創造多種生活情境,如飯前、廁后、玩耍后等,引導幼兒在這些特定情境中進行角色扮演。在每個情境中,洗手小衛士都需要按照正確的洗手步驟展示如何洗手,其他幼兒觀察。每完成一次洗手,洗手小衛士就可以“清除”一個細菌小隊設置的“污染”點。這樣的游戲化學習方式有助于幼兒將正確的洗手習慣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有效預防疾病的傳播。
(四)生命安全健康教育,開展情境體驗游戲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各種安全風險,包括交通安全、火災安全、水域安全等。傳統的安全教育方法往往側重于知識傳授,無法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情境體驗游戲能夠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安全情境,以游戲的形式吸引幼兒參與,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并且,情境體驗游戲能夠提供模擬緊急情況的機會,幫助幼兒學習在遇到危險時的正確反應方式,培養幼兒的應急處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以“火災安全逃生”情境體驗游戲為例。教師先向幼兒講解火災的危險性,以及遇到火災時應遵循的基本逃生原則,如低姿態逃生、利用濕布遮蓋口鼻等。接著,教師利用教室或戶外空間模擬火災發生的場景,設置逃生路線和安全出口標志。由教師啟動游戲,模擬火災發生的情況,如通過音效模擬火警聲、使用紅色布料模擬火焰等。全體幼兒參與緊急疏散演練,按照事先規劃的逃生路線和方法快速、有序地逃到指定安全區域。最后,教師總結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強調正確逃生方法的重要性,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親身體驗和角色扮演,幼兒對火災安全知識的記憶更為深刻,形成了安全意識。
(五)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沙盤模擬游戲
幼兒期是個體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開始形成自我意識,學習表達情緒和處理人際關系。沙盤模擬游戲允許幼兒通過操作沙子和沙盤中的玩具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經歷,為幼兒提供了安全、自由的情緒釋放渠道。通過創造沙盤世界,幼兒能夠在游戲中探索自我,識別和表達個人的需求和愿望,從而增強自我意識。
以“我的小世界”沙盤游戲為例。教師提供沙盤和各種玩具,如小人、動物、房屋、車輛、樹木等,以便幼兒用來創造自己的小世界。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激發幼兒的想象,如“在一個島上,你希望那里有什么?”在創造過程中,幼兒可以表達自己的作品與自己情感的聯系,如講述為什么選擇特定的玩具、顏色或布局,這些選擇如何反映自己的喜好、愿望或當前的情緒狀態。創作完成后,幼兒輪流分享自己的沙盤世界,講述自己的作品故事,教師和其他幼兒作為傾聽者,提供積極的反饋和支持。在分享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識別和討論表達的情緒,以及如何在相似情境中與他人交往和解決問題。在創造“我的小世界”的過程中,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擁有了一種自由探索和表達的方式和機會。
四、結語
綜上所述,游戲化教學策略在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的應用顯示出了極大的潛力和效果。游戲化教學為幼兒園健康教育提供了一條有效的路徑,有助于幼兒健康成長。通過豐富的游戲活動,幼兒不僅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健康知識,還能夠在實踐中培養健康習慣和應對技能。當然,這些游戲化教學策略的成功實施依賴于教師的創新意識、專業能力和對幼兒發展需求的深刻理解。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研究共同體”專項課題“幼兒園和樂特色‘三育’健康課程游戲化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Fjygzx23-2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