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山
摘要:在當前城市化快速發展背景下,城市內澇成為一種常見且具有嚴重影響的自然災害。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和地面硬化程度的增強,雨水排放能力受限,導致大量雨水無法及時排出,形成了城市內澇。這種災害不僅威脅到市民的生命安全,也對城市的基礎設施造成重大損害,更增加了應急救援的難度和復雜度。面對城市內澇的挑戰,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重要力量,其快速反應和高效救援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城市內澇環境下的救援行動具有多種挑戰,包括救援路徑選擇難、救援設備適應性問題以及救援操作安全風險等。因此,如何提升消防救援隊伍的應急救援能力,確保在城市內澇災害中能夠有效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從城市內澇的成因和特點入手,深入分析消防救援在此類災害環境中面臨的挑戰,并探討如何通過具體措施加強消防救援隊伍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救援效率。
關鍵詞:城市內澇;消防救援隊伍;應急救援
一、城市內澇頻發的原因分析
(一)極端天氣增多
城市內澇的發生往往源于多重因素的疊加,其中極端天氣的增多顯著加劇了這一問題。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速,極端降雨事件頻發,導致城市排水系統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在這種情境下,城市的基礎設施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有效排除大量積水,尤其是在雨量超出設計標準的情況下。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先進的排水系統也可能會因為降雨量的異常增加而變得力不從心。
(二)部分居民素質偏低
部分城市居民的公共意識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內澇風險。缺乏垃圾分類和隨意丟棄垃圾,直接影響了排水系統的效率。堵塞排水渠不僅減緩了雨水的排放速度,還可能因積水過多而導致溢水,這些行為在不經意間加劇了內澇的嚴重程度。
(三)排水設施規劃不合理
排水設施規劃不合理是城市內澇頻發的另一關鍵因素。在許多城市中,排水系統的設計未能與城市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保持同步。部分地區的排水設施老舊、設計不足以應對當前的降雨模式,直接導致了雨季時排水設施超負荷運轉,從而使正常的降雨也可能演變為災難性的內澇事件。
(四)管理體制不完善
城市管理體制不完善是導致內澇問題頻發的重要原因。在城市規劃和日常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協調和快速響應機制,使得在遇到極端天氣事件時,相關部門的應急措施難以實施到位。管理層的這種滯后性不僅影響了災害的初期應對,而且在災害發生后的恢復工作中也顯得捉襟見肘。
二、城市內澇災害的特點
(一)突發性、兇猛性
一些城市地區的降雨強度較大,并且降雨范圍較為集中,降雨量在較短時間內就達到了百毫米以上,市政排水系統很難及時完成雨水的排放,致使城市內多處出現洪澇災害,可能會促使整個城市處于混亂狀態。內澇災害發生得較為突然,并且發生時間也比較短,來勢較為兇猛,給消防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較大挑戰[1]。
(二)多發、難度大
城市內澇災害通常情況下會在同一時間在城市內多個局部位置出現,尤其是一些低洼地勢地帶。當發生城市內澇災害時,需要大量的消防應急救援人員,并且由于發生地點較為分散,物資運輸壓力較大。部分路段存在嚴重積水的情況,如地下過街通道、立交橋下等,再加上內澇災害的發生較為突然,所以很容易造成一些行人、車輛被困,甚至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消防應急救援開展的難度較大。
(三)易發次生災害
城市內澇災害的出現,通常還會增加交通事故風險,可能導致有毒物質侵染,引發化學毒物泄漏的安全事故。另外,還可能引發電器短路,引發火災事故。
(四)受災區域大
引發城市內澇災害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強降雨。近些年,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雨島效應”“熱島效應”加快,導致城市降雨頻率與降雨量顯著增加。同時,在進行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城市內不透水面積不斷增加,建筑物數量也越來越多。即便是同一城市,不同區域的地勢也有所不同,導致在遇到強降雨天氣時,雨水很容易在低洼地帶快速匯集,引發內澇災害,內澇災害面積較大[2]。
三、城市內澇災害消防應急救援的特點
(一)人員裝備投入多
城市內澇災害的應急救援任務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員和裝備投入,而且面臨的現場情況極為復雜,救援難度顯著增加。在人員和裝備配置上,消防救援部門必須確保充足的救援力量以及高效的救援裝備。這通常意味著不僅要投入大量的救援人員,還需要配備專門針對災害情況的設備,如排水泵、救生艇以及防水通信設備。這種高投入的需求源于內澇救援的緊迫性和復雜性,任何延誤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二)救援現場情況復雜
面對內澇災害,救援現場的情況往往變化莫測,這主要體現在積水速度快、水流湍急及各種障礙物的存在。這些因素使得救援行動不僅要考慮到救援效率,還必須時刻注意救援人員和被救助者的安全。例如,救援隊伍需要根據實際水位變化快速調整救援策略,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行動。此外,涉水救援中可能遇到的電力設施、化學品泄漏等潛在風險,也需要救援人員具備高度的專業技能和快速應變能力。
(三)應急救援難度大
應急救援的難度還體現在對救援效率和精確度的嚴格要求上。在內澇情況下,救援不僅要快,更要準。救援人員需利用先進的定位和通信技術,精確識別受困人員的位置,并根據環境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優的救援路徑。此時,對救援策略的靈活調整和對技術的依賴尤為關鍵,直接關系到救援操作和救援效果。
四、加強城市內澇應急救援的幾點措施
(一)堅持地方政府在救援工作中的主導地位
在城市內澇應急救援中,確保地方政府的主導地位是實現高效救援行動的關鍵。地方政府作為最了解本地實際情況的機構,在災害響應中的領導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一個由地方政府領導的災害應急指揮中心,該中心負責協調所有救援資源,包括消防隊伍、醫療救護、公安、交通等。這樣的中心可以實時收集災情信息,評估災害影響,制定科學的救援計劃,并快速部署救援任務。此外,地方政府應加強與國家級救援機構的合作,確保在資源調配、信息共享和技術支持等方面得到充分支持。例如,通過建立與氣象局、水利部門的直接聯系,可以更準確預測和監控降雨情況及可能導致的內澇風險,從而提前做好準備。同時,地方政府還需要制定具體的法規和政策,確保所有建筑項目都符合防洪減災要求,減少未來潛在的風險。加強地方政府在這一過程中的決策權和執行力,不僅可以提高救援行動的響應速度和效率,還可以在事前通過規劃和防范措施來減輕災害的影響。通過這樣的措施,可以確保每次救援行動都能在地方政府的統一指揮下迅速有效展開,最大限度保護和救助受災群眾。
(二)重點承擔三個方面的救援任務
對于消防救援隊伍而言,城市內澇救援中的職責可以具體化為三個核心任務:救人、排水和保障交通。在救人任務中,消防救援隊伍須確保所有被困人員能夠迅速安全被救出。這要求救援隊伍不僅具備水上救援的專業技能和裝備,如橡皮艇、救生衣等,還需進行定期的救援演練,以提升救援效率和安全性。特別是在密集居民區,更須確保救援行動的精確執行,以防救援過程中發生二次傷害。排水工作是減輕內澇影響的關鍵環節。消防隊伍需要配置足夠的水泵和其他排水設備,并掌握快速部署這些設備的能力。在災害發生后,迅速排除積水不僅有助于減輕直接的水患威脅,也是確保其他救援任務順利進行的前提。因此,消防隊伍應與水務部門緊密合作,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應急排水預案。
(三)配齊備足專業救援器材裝備
確保消防救援隊伍能夠有效應對城市內澇的關鍵之一是配備充足且專業的救援器材。在面對水災時,救援隊伍必須裝備有適合水上操作的特種裝備,如水泵、救生艇、水上摩托以及專用的防水通信設備。這些設備使得救援人員能在水中快速行動,有效執行救援任務。水泵的配置應能應對不同程度的內澇情況,快速抽排積水,減輕災害影響。此外,高性能的防水通信設備在維持救援行動中的通信流暢性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保障指揮中心與現場救援人員之間可以實時、準確交換信息。在器材管理上,應建立一套完善的器材檢驗與維護體系,定期對所有救援器材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其在緊急情況下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此舉不僅提升了救援操作的安全性,也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救援隊伍還需要根據最新的技術進展和實際救援需求,定期更新救援裝備,以適應更復雜或更嚴峻的救援環境。通過這些措施,可以確保每次救援行動都能得到必要的技術支持,提升整體救援效率。
(四)加強對轄區地勢低洼地帶的熟悉度
消防救援隊伍需積極、主動和當地城建部門進行溝通,準確把握轄區內分布的地勢低洼地帶,尤其是處于低洼地帶的立交橋、棚戶區等。消防救援隊伍需對這些區域的排水設施、道路交通情況等進行全面把握。根據消防救援站、執勤力量的具體分布情況,對消防救援力量進行統籌調集,預先制定完善和具有較高可行性的城市內澇災害消防救援應急預案。
(五)準確、全面勘察城市內澇災情,科學救援
在發生城市內澇災害時,消防救援隊伍到達災害現場后,須對災害現場的情況以及周邊情況進行全面、準確勘察,了解被困人員的數量、所在位置以及危險等級等,以便根據被困人員所在位置的地物、地形等,快速選取相應的救援器材裝備,對被困人員及時實施救援。首先,需要注意遵循特殊群體優先救援的基本原則。其次,要遵循器材優先的基本原則,盡可能借助安全氣囊、游泳圈和拋繩包等進行救援。再次,遵循團隊優先的基本原則。在進行城市內澇災害救援時,可大聲進行呼叫,力爭讓更多人加入到救援工作中,提高救援效率與效果[3]。
(六)加強安全防護
城市內澇災害不僅會對被困人員造成生命安全威脅,同時也會給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威脅。為了確保城市內澇救援工作順利、安全進行,需要加強安全防護工作,促使每一名消防救援人員均可以在做好安全防護的情況下實施救援。首先,明確要求消防救援人員必須穿救生衣,并且要隨身攜帶安全繩,同時還需要穿上與水上救援相適應的服裝。其次,在實施城市內澇災害救援時,需將船體使用纜繩與堅固的物體緊緊拴牢。同時,認真檢查水內是否存在墜落的電線,避免在涉水救援時發生觸電事故。再次,消防救援人員在橫渡過程中,需要在湍流的區域使用安全繩從該區域橫穿,并將安全繩的兩側進行固定。最后,在完成城市內澇災害救援工作后,所有參與救援的人員均需要做好全方位的洗消[4]。
(七)加強戰勤保障
對于城市內澇災害消防救援工作來說,任務量較大,因此必須做好充分的長時間作戰準備。為此,消防救援隊伍要注重加強戰勤保障工作,為連續進行救援戰斗奠定良好基礎。城市內澇災害現場指揮中心需結合救援任務,對消防救援人力資源以及物資進行合理分配,確保奮戰在救援前線的消防救援人員可輪流休息,避免因疲憊救援而引發安全事故。為了確保消防救援工作持續開展,須最大限度調集照明設備、偵檢裝備、救生工具、破拆設備等,發電車、供油車和炊事等也需要有充足保障。在必要的情況下,還需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進行救援所需的大型車輛調集,像混凝土車、鏟車等。
結語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全球極端氣候的增加,城市發生內澇的概率逐年增加。因此,各級消防救援隊伍應提高對城市內澇救援工作的重視程度,逐步加強城市內澇救援相關裝備的配備,組織隊伍開展相關訓練,切實做好城市內澇救援工作的各項準備,更好履行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神圣職責,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胡建文.淺析如何加強消防救援隊伍的滅火救援能力建設[J].中國科技縱橫,2022(14):136-138.
[2]李曉.提升消防隊伍救援能力措施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3):28-30.
[3]張德鋒.提升消防救援隊伍洪澇災害救援能力的思考[J].中國應急管理,2022(10):62-63.
[4]羅潔.消防救援隊伍滅火救援安全現狀分析與對策探究[J].冶金管理,2022(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