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災害事故的類型趨向于復雜化與多樣化。2018年10月,消防部隊改革轉制后,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職能定位,消防裝備轉型升級,救援裝備數量規模顯著提升,隨著職責大幅拓展,任務也大量增加。在實際的滅火作戰和搶險救援行動中裝備的配備、使用及管理情況更是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結合基層消防救援站在裝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明確崗位職責、拓展培訓方式、加強理論與規范裝備管理等方面多角度提出策略,進一步提高基層消防救援站裝備管理水平。
關鍵詞:基層消防救援站;裝備;管理;效能
一、當前消防救援裝備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裝備管理使用認識不足,“愛裝、管裝、用裝”意識薄弱
基層消防救援站對“全員學裝、科學管裝、規范用裝”工作認識不足,普遍存在“重購輕管”和“重形式輕實效、重使用輕檢查維護”的思想;尤其是對新型裝備和“高精尖”裝備的“使用率低、故障率高”,使用管理不夠重視;部分指戰員認為裝備管理維護是裝備維護員的職責,普通消防員只負責使用,不參與裝備管理維護,缺乏對裝備學習探索的積極性、主動性;裝備管理維護保養方面學習不系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比較普遍,導致實戰中裝備與人的結合難以實現效能最大化[1]。
(二)裝備管理專業人才緊缺,管理能力跟不上形勢發展需求
一是基層裝備管理維護員素質參差不齊。高中文化多,本科和消防管理、汽修等專業的少,多數人員又未進行專業系統培訓,裝備管理處于粗放型。二是裝備技能不高。基層消防救援站裝備維護員大多屬于“半路出家”,業務水平只停留在對裝備簡單維護保養,缺乏裝備操作學習和應對裝備異常情況的能力。三是裝備維護員骨干培養途徑單一。學習不系統,特別是消防車上裝部分,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基本不懂運行原理和故障處理。四是缺少車輛維護保養隊伍。裝備管理人才缺乏,裝備工程師、汽修等技術人員嚴重短缺。五是裝備人員作用發揮不充分。部分隊站對裝備維護員的職責不明確,沒有給維護員施展才能創造平臺,有的是兼職和隨意調整崗位,導致裝備人才流失,作用難以發揮。
(三)裝備管理滯后,管理效益不高
一是部分隊站對裝備的管理過于傳統。管理仍停留在靠人記、靠筆寫,配備了電腦只是輸入有關數據,進行簡單統計,管理效率不高。二是裝備管理手段不強。因維護保養意識不強,管理措施缺乏,沒有以執勤備戰、確保裝備完好為出發點來抓好裝備管理工作。三是裝備管理系統數據不準確。部分隊站未及時更新數據,未按照規范的裝備名稱、規格、型號錄入,裝備檔案內容不詳細,不能規范操作提供保障。四是模塊化投送不精準。當前儲備能力不足和現有的模式影響以及運輸力量也極為有限,無法實現快速高效保障[2]。
二、提升消防裝備管理使用效能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學習教育,切實提高愛裝、管裝、用裝意識
一是要抓好裝備管理使用經常性教育。把愛裝管裝用裝納入隊伍教育,將裝備管理融入日常工作中,堅決克服“重突擊輕管理”“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真正把裝備經常性管理工作貫穿于隊伍教育、訓練等環節中。通過經常教育,使廣大指戰員樹立齊抓共管思想,強化指戰員愛裝管裝用裝意識,增強指戰員管理使用裝備的責任心。二是培養指戰員裝備管理使用的主人翁意識。重點針對裝備維護員存在的重使用、輕管理等模糊認識,積極引導指戰員牢固樹立“管為戰”思想,堅持“養、修、管、用”一體化理念,努力實現裝備管理使用效能最大化。三是強化裝備維護員職責。基層裝備維護員應正確認識職責,充分調動學習裝備的熱情,堅定投身消防事業的信念,并把這種熱情和信念轉化為愛裝管裝用裝的精神動力,以高標準、嚴作風扎實抓好管理。同時,把做好日常裝備維護保養的重要性、必要性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指戰員,做到營區有氛圍、人人有意識;積極引導消防員認識到裝備維護保養關系到救援任務的完成,關系到消防員的生命安全,進一步提升思想認識,共同學習裝備維護保養知識,共同鉆研裝備維護保養方法,創新裝備器材維護保養模式,不斷強化“全員學裝、科學管裝、規范用裝”的責任感。四是要明確責任抓管理。在維護管理制度科學合理上下功夫,應熟悉裝備管理使用制度,把握精神實質,明確裝備管理責任,使人人都做懂裝管裝用裝的“明白人”。裝備維護員應具備常抓不懈的思想,在勤檢查、常督促、重落實上下功夫;上級應經常組織力量對基層落實管裝用裝制度情況進行督導,幫助基層解決問題,建立有效的獎懲制度,力爭使裝備管理使用做到層層有人抓,經常有人管,事事有人問,人人有責任,確保隊伍裝備管理使用工作形成良性循環[3]。
(二)加大裝備管理人才培養力度,強化技術骨干隊伍建設
一是優化裝備管理人才結構。新型裝備的發展,對操作使用的人員、裝備管理人員在文化素質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這就需要吸收不同院校、不同專業的人才到基層消防救援站工作,改善人才結構。選好裝備人才:要重點針對裝備崗位瑣事繁雜、技術性強、更新快的特點,在選人時把目光鎖定在思想素質好、文化高、無私奉獻、自己確實想在裝備崗位長期發展的人選上,從源頭上確保裝備崗位人員的質量,把裝備人才放在發揮其特長和潛能的最佳崗位,做到人盡其才,揚長避短。形成年齡梯次:按照“老、中、青”建立裝備人才儲備庫,充分發揮裝備骨干優勢,認真做好基層單位裝備管理的“傳幫帶”工作,形成人才梯次,防止人才斷層。對有發展潛力的消防員,用心鍛煉、提供機會,使他們在摸爬滾打中增強才干,使裝備人員隊伍后勁充足,實現良性循環[4]。二是優化裝備人才成長環境。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最重要”的觀念,實現“管理人才”到“尊重人才、服務人才”轉變,建立起“能者上、庸者讓、劣者下”的用人機制,使裝備工作形成外有壓力,內有動力,人人拼搏進取的良好氛圍,不斷激發裝備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使其樂于奉獻、勤于管理、有干頭、有盼頭;不斷提高裝備維護員待遇,開展裝備維護員評選活動,為裝備維護員成長創造條件,營造有利于裝備管理人才發展成長的環境,從而保障人才引進、培養、使用,使更多的裝備管理人才愿意來、愿意干、愿意留,真正服務裝備建設[5]。
(三)建立完善裝備管理制度,強化制度執行質效
一是大力推進“全員學裝、科學管裝、規范用裝”工作制度化。主官親自抓,定期開展“全員學裝懂裝”活動,及時糾正指戰員在管裝用裝中的錯誤行為,規范動作,全面掌握現有裝備類別、型號、滅火救援裝備的基本原理、性能、操作規程、維護技能和管理制度,促進從“給我管,要我管,請我管”到“我要管,我能管,我會管”的轉變,真正達到提升戰斗力、凝聚力的目的。二是狠抓裝備管理制度落實。把裝備器材管理工作納入日常工作,堅持常抓不懈,形成制度管理格局。按照“誰分工、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切實增強責任心,做到裝備“底數清、情況明”。嚴格落實裝備故障報批制度,實時掌握裝備執勤戰備情況。三是建立完善裝備采購驗收制度和接裝培訓。按照“采驗分離”要求,建立裝備驗收機制,抽調采購專家委員會、裝備處及需求單位,明確采購項目需組建驗收小組,從制度上確保裝備驗收不漏項、缺項。明確各級采購項目驗收流程和要求,設置相應條款由紀檢部門負責,從法律層面堵住驗收質量缺口;切實將接裝培訓作為裝備質量驗收、裝備操作使用的首要前提,按照“接裝必訓、驗裝必訓、用裝必訓”的原則,采取裝備人員駐廠培訓與供應商家技術人員定期到隊施訓相結合,摸索裝備廠家遠程視頻教學機制,強化裝備基礎知識、使用操作、維護技能等方面的培訓。四是建立裝備人才傳、幫、帶機制。重點加強裝備實訓,裝備助理員、質量檢驗員、裝備人員發揮傳、幫、帶作用,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使全體指戰員掌握裝備基本原理、性能、管理,切實形成裝備管理保障合力[6]。
(四)建立科學管理模式,提升裝備管理使用效能
裝備管理關鍵在機制,重點在執行,制定正規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才能確保裝備保持最佳性能,戰時發揮最大效能。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系統的裝備管理體系。結合當前裝備數量多、流動性大、統一管理難的現狀,充分借助大數據運用和裝備數據錄入NFC芯片,制定完善裝備采購、驗收、維護管理等管理長效機制,對裝備進行調配、運行、維修和報廢情況進行一體化管理,強化對各類裝備配備使用數據的系統分析,著力解決人工統計底數不清、情況不明、裝備數據遺失無法追溯的問題,全面提升裝備信息化、規范化管理水平。同時,針對消防員對執勤車輛、新型裝備性能不熟悉、管理不到位、操作使用不熟練等問題,要充分發揮裝備標識化,內容包括參數性能、操作規程、注意事項和維護保養等信息,可采用二維碼注解等方式,使裝備信息顯示更加直觀,學習應用更加便捷,提高消防員對新型裝備的認識和掌握。同時,督促基層消防救援站嚴格落實每日、周車場日活動,嚴格規范入庫點驗、按類分區、歸類建檔、實行裝備定人與定責的管理模式。二是運用“大數據”推動裝備管理高效運轉。大力推進車輛裝備智能化管理,摒棄老舊繁雜的裝備管理方式,優化日常出入庫管理登記等制度,通過安裝RFID射頻芯片、數據可視化系統,對裝備數據進行采集、匯總、分析裝備故障及執勤情況,實現執勤備戰情況動態監管,為指揮員提供高效、合理、可靠的作戰建議,打造智能管理平臺。三是創建智能裝備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手段對所有裝備實現電子標簽化管理,運用立體式倉儲,形成“數據采集智能化、裝備管理可視化、維護保養精細化、裝備調度便捷化”,打造“存、儲、監、防、運、投”六位一體的智能化消防裝備管理系統,全面實現一鍵調度,徹底解決裝備管理中“底數不清、情況不明”的歷史頑疾。四是建立裝備管理維保體系。按照“隊伍建實體,廠商出技術、搞培訓、供配件”的原則,由支隊戰勤保障部門依托駐地維修點設置維修保養服務中心和巡檢隊,推動建立覆蓋消防車輛裝備維修保障體系,制定裝備年檢機制,對執勤消防救援站開展技術咨詢、維修保養工作[7]。
(五)提升裝備操作能力,在用活裝備上謀打贏
一是強化實戰裝備訓練。有針對性開展裝備操作訓練,制定訓練方案,不斷深化裝備練兵,將裝備應用訓練納入隊伍管理和日常訓練中,列入指戰員的必訓科目,切實加大裝備訓練力度,堅持定期抓、合力抓,定期考核,提高實戰訓練水平。二是深入開展實戰裝備效能測試。堅持以裝備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以打贏為目標,立足高層建筑內攻難、大跨度建筑縱深難、地震救援突擊難等滅火應急救援難題,從實戰化練兵出發,采取“反向教學”和“觀摩踐學”的方式實地實景開展實戰裝備效能測試,精確分析,創新操法、革新裝備,在實戰中破解難題。三是加強裝備訓練體系建設。要針對消防車輛、滅火藥劑、搶險救援等裝備廣泛開展裝備訓練,結合裝備模塊化特點,加大模擬化訓練力度,要針對水域救援裝備、化學事故處置、高層建筑事故處置等模塊,研究創新操法和訓練思路,夯實執勤訓練基礎,促進裝備與裝備、裝備與人的完美結合,有效發揮裝備管理最大使用效能,為圓滿完成滅火救援任務提供有力的裝備保障。
參考文獻
[1]詹少利.新形勢下消防裝備的優化管理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2,8(06):10-11.
[2]覃耀軍.消防滅火救援裝備管理思路及方法[J].消防界(電子版),2021,7(24):33-34.
[3]趙俊平.消防裝備配備管理問題及對策[J].武警學院學報,2021,37(12):81-84.
[4]祁麗萍.消防裝備干部在裝備建設管理中的作用[C].2021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2021.
[5]周云鵬,李瑩瀅.淺析建設物聯網消防裝備管理系統的重要意義[J].物聯網技術,2021,11(09):49-51.
[6]劉顯懿.消防裝備采購管理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J].今日消防,2021,6(06):30-31.
[7]劉勇.消防裝備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8,31(10):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