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楠楠 任亞倫

摘要:本文深入探討了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的重要性,強調了這些措施對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核心作用。分析了國內外在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方面的研究進展,包括物聯網和人工智能在設施實時監控與性能優化中的應用以及標準化的重要性。此外,還指出了目前系統存在的問題,如維護意識不足、技術和設備老化、法規執行不嚴等。針對這些挑戰,提出了采用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雙胞胎、集成管理系統、增強現實和云計算等創新維護策略,旨在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性能和效率。強調了持續更新維護策略和建立有效信息共享機制的必要性,以確保建筑消防設施的智能化、標準化和系統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公共安全水平。
關鍵詞: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物聯網;公共安全
引言
在現代建筑管理中,消防安全措施的有效性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消防設施的正常運行對火災預防、撲滅初期火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正常運行離不開科學規范的維保檢測[1]。這些設施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持續的維護和定期的檢測。缺乏適當的檢測與維護不僅會降低這些設備的性能,也可能在火災發生時導致災難性后果。由于管理層對消防設施維護重要性認識不足、技術支持不夠或維護成本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常常出現維護不足和監管不嚴的情況。面對這些新情況,消防設施檢測維護保養工作越來越重要,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高的專業技術要求[2]。本文旨在探討和分析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策略,旨在提供一種系統的方法來增強這些設施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本文將通過綜合分析現有的維護策略、探索技術創新應用以及研究政策和標準的實施情況,希望為建筑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提供新的見解和改進策略。這將對提升建筑消防安全標準、減少火災風險并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產生積極影響。
一、國內外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測與維護研究現狀
在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測與維護領域,國內外的研究進展具有一些共同之處,同時也存在一些地區性的特點。
(一)國際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測與維護研究進展
1.技術創新應用方面。物聯網(IoT):許多研究聚焦于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消防設施的實時監控。例如,傳感器可以監測消防噴淋系統的水壓和噴頭的狀態,及時發現異常并自動報警。人工智能(AI):AI技術被應用于火災檢測和預測系統中,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AI能夠預測火災風險并優化消防設備的響應策略。
2.標準化與規范方面。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不斷更新和完善消防設施的維護與檢測標準。例如,NFPA(美國國家消防協會)和ISO(國際標準化組織)等都有一系列關于消防安全的標準。
3.維護與管理模式方面。研究側重于開發綜合性維護管理系統,這些系統不僅能記錄維護歷史,還能規劃未來的維護活動,確保所有設施按時得到檢查和維護。
(二)國內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測與維護研究進展
1.政策和法規方面。我國強化了對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的法律要求。《消防法》和《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規定》等明確規定了消防設施的維護責任和頻率。
2.技術本土化與創新方面。在本土化應用方面,我國不斷研究和推廣適合國情的消防設備和技術。例如,針對高層建筑的特殊消防車和高效滅火設備等。
3.檢測與維護技術創新方面。使用無人機進行消防巡查和監控,尤其在復雜或難以接近的環境中。
4.教育與培訓方面。強調對消防設施維護人員的專業培訓,確保他們掌握最新的技術和符合最新法規要求。
這些研究進展表明,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測與維護正逐步朝向智能化、標準化和系統化方向發展,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建筑環境和提高防火安全水平。
二、常用建筑消防設施(如表1)
三、國內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的現行策略
我國的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受到嚴格的法律法規約束。《消防法》和《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規定》等法律文本明確規定了消防設施的維護責任、維護周期、維護內容及應遵守的操作規程。
(一)定期檢測與維護
日常檢查:確保消防設施的日常功能正常,如檢查消防報警系統的電源和備用電源是否正常,消防水帶和滅火器是否完好可用。月度檢查:執行更詳細的檢查,如測試疏散指示燈和緊急照明系統的功能,檢查消防水泵的運行狀態等。年度全面檢測:由專業機構進行,包括對所有消防設施進行全面的性能測試和安全評估。
(二)檢測與維護記錄
建筑管理者必須記錄每次檢查和維護的日期、內容、發現的問題、處理結果和責任人。這些記錄對于追蹤設施狀態、審計和應對可能的法律訴訟至關重要。
(三)定期消防應急演練
定期的消防演習不僅測試人員對消防設施的操作熟悉程度,同時也是檢驗設施功能是否良好的實踐方式。
(四)操作維護人員定期培訓
為保證設施得到正確維護,管理和操作人員需接受專業培訓,學習最新的消防技術和維護技能。這包括理論學習和實操練習,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正確使用消防設備。
四、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的問題與挑戰
(一)缺乏維護意識和投資
很多建筑所有者或管理者可能缺乏對消防設施維護重要性的認識,視其為非優先的開支,從而導致維護投資不足。這種短視的態度可能導致設施在需要時無法正常工作,增加火災風險。
(二)各機構檢驗與維護質量不一
由于市場上維護服務提供商的質量參差不齊,消防設施的檢測與維護質量也大相徑庭。為獲取更多的客戶,檢驗機構之間的惡性壓價,造成檢驗質量得不到保障。許多檢測機構不能對消防設施展開有效的檢測,造成消防設施的檢測和維修工作無法落到實處,給實際消防工作留下了一系列的安全隱患[3]。
(三)技術更新與設備老化
隨著技術的發展,新的消防技術和設備不斷出現,但老舊建筑中的設施可能無法升級或升級成本過高。此外,設備隨時間老化可能導致性能下降,增加故障率。
(四)操作人員培訓不足
由于建筑設施的檢驗與維護測試工作都需要到施工現場進行,這就對測試人員的業務素質有了一定的要求。技術人員應不斷加強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是培訓工作的成本和測試維護人員承受的日常業務壓力可能導致培訓工作效果差,進而導致無法真正有效執行檢驗和維護任務。
(五)法規執行和監督欠缺
雖然許多地區有嚴格的消防安全法規,但在執行和監督方面可能存在缺口。法規的不一致執行和監督不足可能導致建筑在不符合安全標準的情況下運營。
(六)數據管理和信息共享不足
消防設施的有效管理依賴于準確的數據記錄和分析。缺乏有效的數據管理系統和信息共享機制,可能導致維護工作的延誤和決策失誤。
(七)成本與資源分配
合理的成本控制和資源分配是確保消防設施得到適當維護的關鍵。然而,經費限制和資源分配不當可能阻礙必要的檢測和維護活動。
五、創新建筑消防設施檢測與維護策略
(一)物聯網(IoT)技術應用
實時監控系統:通過在消防設施中安裝傳感器,如煙霧探測器、溫度感應器和水流監測器,可以實時監控設備狀態并自動報告異常。這些數據可以遠程監控,允許維護團隊及時響應潛在問題。智能預測維護:利用收集的數據,應用機器學習算法預測設備可能的故障點,從而實施預防性維護,減少設備故障和意外停機的風險。
(二)人工智能(AI)與機器學習
故障診斷:AI可以分析歷史維護數據和實時輸入,快速識別問題的根源,從而縮短診斷時間并提高維護效率。優化維護計劃:AI可以幫助制定更為精確的維護計劃,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和性能自動調整維護周期和維護活動。
(三)數字雙胞胎技術
虛擬模擬:創建消防系統的數字復制,即數字雙胞胎,以虛擬方式測試系統反應。這可以用于模擬不同的火災情景,評估系統的響應效果和制定應急計劃。
(四)集成管理系統
綜合安全管理平臺:通過將消防設施與其他建筑設備和系統進行集成,實現設備的互聯互通和智能化管理,提升建筑的整體效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4]。開發集成平臺來管理所有消防系統的數據和維護歷史。這樣的系統可以提供一體化的視圖,幫助管理者做出基于數據的決策。
(五)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
培訓和模擬:利用AR和VR技術進行消防安全培訓和應急演練,建設基于VR技術的智慧消防及安全培訓體驗區,通過VR技術設置多種場景、多種火災類型,開展滅火器選擇及操作方法訓練,進行消防安全培訓[5]。提高維護人員和消防隊員的操作熟練度和應急反應能力。
(六)云計算技術
依托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建筑消防設施狀態的監測和性能評估。云計算能充分利用自身強大的分布式計算力,對海量消防設施狀態數據進行數據分析,大大提升數據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使消防監管的效率得到加強。在消防安全監督中,云計算還可以提供靈活的計算資源,根據實際需求動態分配計算資源,避免資源浪費和資源不足的問題[6]。
結語
建筑消防設施的檢測與維護正逐步朝向智能化、標準化和系統化方向發展,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建筑環境和提高防火安全水平。構建有效的保溫材料質量控制體系不僅需要符合標準化的流程和規范,還需要企業高層的支持、員工的積極參與和不斷的過程優化,以適應市場和技術的變化,最終達到提升產品質量、滿足客戶需求的目標。監管機構需定期評估和更新維護策略,根據技術進步和過去的火災案例學習經驗。同時,建立反饋機制,鼓勵建筑使用者、消防設施維護人員和消防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通過創新檢測與維護策略,建筑消防設施的管理可以變得更加高效,同時還能大幅提高建筑的整體安全性。這些策略的實施不僅能夠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還能顯著降低維護成本,增強系統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參考文獻
[1]高丕.建筑消防設施維護保養檢測中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今日消防,2023,8(02):11-13.
[2]杜燕平.加強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維護中介服務機構監管的探析[C].2013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2013.
[3]張洋.建筑消防設施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3(21):176-178.
[4]張幫.建筑消防設施維護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措施[J].中國設備工程,2023(08):71-73.
[5]胡昌盛,董為虎,郭李學鑫.BIM+IoT+5G等技術在發電企業智慧消防中應用實踐[C].2023年度滅火與應急救援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3.
[6]曾麗霞.消防物聯網安全監督技術應用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