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韜?萬立平
商鋪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門前環境映射著整個城市的環境品質,更考驗著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北京市大興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的要求,結合全國文明城區和國家衛生區創建等工作,加強門前責任區管理,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治理、綜合施策,著力改善群眾身邊環境,助力重大活動城市運行和環境保障,努力營造“環境優美、秩序規范、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全方位打造新大興、新國門、新形象。
根據北京市《“共管門前事、共享新環境”“門前三包”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大興區行動方案,召開動員部署會,制定標準,明確任務。建立“城市問題反映群”“大興區環境問題群”“大興區門前三包工作群”等微信群,區領導在“城市問題反映群”內調度“門前三包”工作,發動全員力量,打通問題反映渠道,日均發現解決各類問題6處。
制定出臺《大興區“門前三包”專項治理月工作方案》《大興區“門前三包”六項措施》,在六項措施中提出了“三個一”行動,即要求責任人每日早、中、晚“掃一掃地面、擦一擦門窗、擺一擺車輛”,幫助商戶明確“門前三包”職責;提出了“1+2”定人定崗措施,每個屬地確定1名環衛工作人員和2名執法隊員具體負責,落實實名制人員管理制度,明確工作分工和責任人。建立每周末環境拉練制度,由主管副區長,城管委主任、主管副主任帶隊組織拉練檢查,每次必有“門前三包”內容,目前已開展30余次,整治點位130余處,通過以點帶面,舉一反三,解決發現的問題,有效提升了街巷整體環境面貌。
依托“1+10”的工作機制,“1”即屬地,“10”即城市管理(城管執法)、住房和城鄉建設、商務、市場監督管理、自然資源和規劃、公安、消防等10個部門,通過宣傳動員、評選最美商戶、曝光典型、多部門聯合懲戒等措施,促進廣大商戶自覺履行“門前三包”責任。截至目前,大興區所有沿街單位均已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簽訂率100;施劃完成310個門前責任區非機動車重點區域,施劃非機動車停放標線550處,擺放車輛13 137次;清理“僵尸車”30余處;規范廣告牌匾100塊;開展大掃除628次。大興區6條創建街區中1條(龍河路南段)被評為市級優秀街區,三中巷等5條街區被評為達標街區。
探索“三結合”“三借助”工作模式,“三結合”是成立由管理部門、執法部門和日常檢查隊伍相結合的“門前三包”檢查組,開展聯合整治,強化治理效果;“三借助”是借助兄弟區優秀做法、借助屬地環境互查、借助“雙創”工作任務,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處處皆是文明商鋪”的新大興宜居環境,提升居民獲得感。
定期開展“門前三包”主題政務開放日活動,邀請人大代表、商戶代表和市民代表走訪沿街商戶。工作人員實地介紹“門前三包”管理模式,講解對“門前三包”范圍、標準的要求,并隨機走訪了個別商戶,查看“門前三包”工作落實情況。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與市民代表開展座談交流,向市民代表講解了“門前三包”工作的來歷、工作經驗、創新方式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商戶代表積極參與討論,對“門前三包”工作建言獻策,開放日活動強化了群眾對“門前三包”工作的認同和理解,使群眾能更有效地參與工作的執行和監督,激發公眾參與“門前三包”管理的熱情和主動性,為更好地治理“門前三包”奠定了群眾基礎。
管理部門密切協同,成立由管理部門、執法部門和日常檢查隊伍相結合的“門前三包”檢查組,檢查組由8支隊伍組成(城管執法隊伍、市政隊伍、供熱隊伍、創城創衛隊伍、清除小廣告隊伍、垃圾分類專班、日常巡查隊伍、第三方檢查隊伍),常態化巡查“門前三包”工作,加大普法宣傳、指導監督、上門服務的力度。同時,在執法過程中,突出人性化執法,平衡“執法溫度”與“執法底線”尺度。例如,興豐執法隊采取前置執法的方式,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針對門店裝修、牌匾更換等涉及“門前三包”的內容,制定了一套“前置執法”方案。在門店有裝修、換店的趨勢時,提前介入,發放《門店裝修備案表》,要求商戶提交營業執照、裝修效果圖、牌匾尺寸等材料。在提交備案材料的過程中,給商戶發放《致轄區商戶的一封信》,其內容包括“門前三包”堆物堆料等相關要求,執法隊員根據相應條例對商戶在裝修過程中易產生的問題,像圍擋、裝修垃圾、預設置的牌匾、預開展的活動等進行提示和前置審核,尤其對于效果圖不符合要求的牌匾,提前告知商戶并提出修改意見,對于新開業的門店及時更新《門前三包責任書》。前置執法著重法規宣傳,降低商戶們的違法風險,這樣也避免了違規、違法行為出現時,商戶們面對處罰的對抗情緒,引導商戶自覺履行“門前三包”責任。
以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為切口,形成“一店帶一街,一街帶一片”的良好效應,提升全區環境品質,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以興豐街道龍河路為例,執法隊重視商戶話語權,將“執法與服務”有機融合,為滿足商戶和顧客的需求,協調相關部門為龍河路新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車位218個、便民智能燈桿51個、無障礙設施29處,增設健身器材區2處、龍河路歷史文化墻1000余平方米,門前環境從難點變亮點,吸引了更多的顧客。同時,清源街道先后在彩虹、天鍵兩個重點商街創立“物商聯盟”街區治理模式,由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牽頭,按照商街業態,分別就餐飲、理發等7個行業制定標準,引導門店商戶積極參與街道“門前三包”精細化治理,物業和商戶每月自評打分,每季度街道執法部門聯合打分,對于得分高的商戶,街道會提供10項服務內容,包括幫助商戶微信宣傳、組織社區活動、人才招錄等,高分商戶還受邀參加“商居節”活動。
城市管理與市井煙火相依相存、互融共生,下一步大興區將繼續探索“門前三包”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打造城市文明新街區,實現城市環境和商戶經營的雙贏,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
(責任編輯: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