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攀?黃鶴
北京市朝陽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持續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通過一系列環境優美建設工程和城市平穩運行保障舉措,以人為本、以美為媒,“擦亮”宜居環境美、“點亮”絢麗藝術美、“凸顯”時代科技美、“共譜”和諧社會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城市生活的新期待,以城市管理高質量發展破解城市治理難題,推動環境品質提級、治理能力提檔、民生福祉提質。
優美的城市環境是助力首都“四個中心”建設的前提。2020年,北京市首個由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國際化商業街區項目——望京小街改造完成。通過統籌街區治理、環境改造、營商環境等要素,推進垃圾分類、智慧交通、牌匾整治等工作協同部署,望京小街不到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從“臟亂差”到“網紅地標”的環境改造提升,探索形成了“政府+企業”合作共贏的環境治理新實踐。2023年,朝陽區城市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區城市管理委”)延續“望京小街治理模式”,結合國際消費體驗區建設,完成了三里屯路的環境整治提升,串聯起太古里、3.3購物廣場等多個商圈,服務第二使館區,真正實現了集“吃、喝、玩、樂、購”景觀休閑于一體(圖1)。

圖1? 環境整治提升后的望京小街
在朝陽群眾家門口,一條條出入必經的街鄉小路,如今變得干凈、整潔,文化氣息十足。自2017年以來,朝陽區按照“一街一策”的工作思路,連續開展三輪次“背街小巷環境治理三年行動”,通過規劃設計、重點整治為街巷環境賦能提級。2023—2025年,朝陽區將對703條背街小巷按精品街巷、優美街巷、達標街巷進行分類整治。目前,央美西街最大化“縫合”起中央美院和南湖公園的景觀環境,形成了區域協調統一的綠色生態線性空間。祁家豁子街還原了獨有的歷史文化風貌,彰顯了老城墻豁口下市井生活的古都風韻。此外,朝陽區正逐步逐級提升道路保潔作業水平,深化“沖、掃、洗、收”組合工藝作業,車行道組合工藝作業率達95%以上,讓道路更“精致”。
“十三五”時期,按照“重點任務引領、核心區域先行、群眾需要優先”的原則,朝陽區先后建成CBD區域“十二橫七縱”、奧園區域“七橫六縱”、電子城區域“三橫十二縱”、使館區、“一廊”及東部、東南部區域等110條環境優美大街,營造了頗具時代風貌、彰顯地域特色、環境優美靚麗的城市景觀環境。例如,西大望路在2017年前后經過大面積拆除違法建設、清洗粉飾和改造建筑立面等整治舉措后,沿線環境建設水平明顯提升;持續推進的廣渠路生態廊道景觀建設,以打造“歷史記憶”環境軸為總體思路,在前期整治提升基礎上新增了2處22.5萬平方米綠化提升點。此外,區城市管理委不斷強化規劃設計在戶外廣告領域的應用,打造了CBD地區、望京地區雙語標識精品區,引導全區戶外廣告設置向精致化、景觀化方向演進,展現了朝陽區國際一流商務中心的風貌。同時,根據街區特點加強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規范管理,以三里屯、CBD地區為重點,打造100條朝陽LOGO二維碼銘牌道路,“標記了”城市管理的朝陽特色。
推動城市道路護欄規范設置,聯動街鄉累計拆除護欄593.656千米,優化城市整體形象。助力全區文明城區創建,優化街面秩序,累計整治市級環境臟亂點10 628處,檢查督促整改各類環境問題157 300個。梳理城市“金角銀邊”,優化街頭綠地、小微空間景觀建設,因地制宜建設運動廣場、慢行步道,利用微創意為城市發展釋放更大發展空間。完成八里橋公園改造提升,建成30萬平方米文化底蘊豐厚的露天漕運博物館。改造京沈客專沿線、北京朝陽站周邊門戶景觀,逐步推動駝房營路、將臺洼西路、星火西路等“五橫六縱”主要疏散路網沿線環境提升,讓市民在感受朝陽區靚麗環境景觀的同時增強對歷史文化的認同感。
自2014年啟動拆違專項行動以來,共計拆除各類違法建設4 393.04萬平方米,凈化了城市空間。2021年,區城市管理委牽頭成立“創無”工作專班,強化街鄉聯動,大力整治各類違法建設,并聯合區紀委監委開啟專項監督。經過三年較真碰硬、真抓實干,朝陽區“基本無違法建設區”創建工作圓滿收官,累計拆除違法建設768.37萬平方米,騰退土地736.09公頃,為朝陽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空間保障。
統籌謀劃、系統設計,以構建“一軸四河四區四廊六線”景觀照明體系為目標,以夜游“亮馬河”、夜賞“金十字”、夜秀“新朝陽”、夜購“潮商圈”、夜品“中國風”為主題特色,推動美學概念在景觀照明領域的深化運用,以形、光、聲、色的塑造,打造朝陽“不夜之城”,提供高質量夜間沉浸式場景。
2019年年底,望京6棟建筑樓體組合成多彩光影秀場,藍紫色調與流線型的建筑造型相得益彰,凸顯了“國門第一商務區”的現代化城市風貌。2021年,亮馬河沿線完成周邊50棟建筑物的景觀照明建設,并持續補足亮馬河三環內區段及麥子店藍港商圈周邊建筑夜景暗區。經過沿線景觀亮化,光與影巧妙結合,明與暗完美交替,“點亮了”亮馬河絢麗多彩、美輪美奐的夜景空間。2023年,東三環朝陽段6千米兩側建筑物、橋梁、綠化進行景觀照明提升,繁忙快節奏的商務氣息搭配動感現代的光影線條,高品質商務通廊與長安街東延長線形成一橫一縱“金十字”格局,彰顯了CBD商務中心區國際風范。璀璨奪目的街頭夜景點亮夜空,為大美朝陽鑲上了絢麗耀眼的“金邊”。
圍繞“SHINGING(閃耀)亮馬河”主題,充分考慮沿線濱水景觀和商家燈光裝飾色調,以金色為主色調,點亮沿線建筑頂部輪廓,在一河兩岸串聯起第二、第三使館區,三里屯、燕莎、藍港商圈,朝陽公園沿線夜間景觀,打造了“建筑—綠地—水”無縫銜接的濱水景觀,構筑了建筑天際線與河道景觀照明光色協調統一、人景完美融合、氣氛靜雅和諧的美學意境。“夜游亮馬河”已成為朝陽區夜間文旅特色主題IP和夜游金名片,自亮馬河通航以來,周邊總客流量增幅約為13%,商業活躍度增幅超32%,推動了“夜游+”業務模式的拓展,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效提升(圖2)。

圖2? 亮馬河夜景
在進一步對標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主承載區建設、促進首都夜間經濟繁榮發展的過程中,2023年首屆朝陽國際燈光節順勢而生。燈光節以“潮朝陽·夜精彩”為主題,按照“一主兩副多點”布局,以亮馬河為主場景,串聯太古里、藍色港灣兩大商圈,輻射CBD、奧林匹克中心區、大望京、通惠河4個分場景,奧林匹克塔等4處燈光秀、吉鳳朝陽等4處光影秀、龍行靚馬等6個交互裝置和藍海微波等15個燈光裝置集體亮相,創造了極具體驗感和朝陽特色的燈光節場景。21天活動期間,帶動周邊重點商圈客流量超1000萬人次,創造近21億元銷售額,有效提升了朝陽“夜經濟”品質(圖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近年來,朝陽區準確把握全國新型智慧城市發展大勢,按照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總體要求,抓住機遇,趁勢而上,依托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技術運用,逐步形成“前端宣傳、中端服務、末端執法”的城市管理鏈條,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精治、共治水平。
搭建區級生活垃圾精細化管理系統。通過整合43個街鄉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系統采集的數據(包含前端投放數據)、292輛直收直運車輛車載稱重計量數據、226座密閉式清潔站稱重計量及監控數據、5座可回收物中轉站和1座再生資源分揀中心稱重數據、4座末端處置廠稱重計量及監控數據,初步實現了對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環節的數據統計和分析、異常數據報警和可視化監管。開發“可回收物交投點數據填報”微信小程序,逐步實現全區交投點回收量監測。進一步強化全區非居民垃圾計量收費日常管理,全區6100余家非居民垃圾排放主體合同簽訂率95%,計量稱重數據穩步提升,餐廚車輛計量數據運行率穩定在80%以上。近兩年,朝陽區垃圾分類綜合考評在中心城區連續排名第一。
堅持落實北京市“共管門前事、共享新環境”“門前三包”專項工作部署,在北京市率先實現全區“門前三包”責任單位“一網統管”,形成了包含2.3萬家沿街單位,集商戶自查、群眾監督、屬地巡查、案件派發和整治以及大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管理網。通過“一網統管”對責任單位履責情況進行科學量化評價并拓展應用領域。實行二維碼“一碼聯動”,與“朝陽群眾管城市”監督管理平臺實現融合。2023年通過平臺科學管理,全區創建了9條市級示范街,其中4條優秀示范街綜合評價在全市名列前茅;創建了39條區級示范街,實現了“一地一策一示范”,以科技為新時代城市管理賦能增效。
踐行“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扣好井蓋這一城市“紐扣”。充分考慮“12345”市民服務熱線民意訴求、人口密度、交通負荷、積水分布等多種因素,區城市管理委選取百子灣路、高碑店路、茂興中街等7個路段作為智能井蓋試點區域,累計安裝600余個智能井蓋裝置,實現對井蓋的遠程監測和異常報警,實時監測井蓋位移及井室液位等情況,及時發現和有效應對井蓋問題,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用好“朝陽群眾管城市”監督管理平臺,充分依靠數據平臺發動社會力量,做細、做實、做好街巷環境建設管理工作。按照“黨建引領、統籌協調,積極倡導、自愿參與”的工作原則,在全區招募“小巷管家”46 694名,累計打卡時長超過481 288小時、打卡里程超過197 963千米,處理各類事件449 867件,隨手解決事項380 280件,上報街巷長協調解決事項69 587件,深化了街巷長制在城市管理末端的應用。
自2018年開始,對全區環境衛生保潔責任區進行全面的數據信息采集和梳理,構建覆蓋市、區、街(鄉)三級作業的道路責任區環衛數據信息,涵蓋水務、園林、鐵路等各行業管理信息的朝陽區環衛基礎數據平臺。在區分街道、環衛、園林、社會單位、小區物業保潔責任區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街巷道路、機掃主干道路、人工清掃便道、園林綠地、綠化隔離帶、河道管理、鐵路保潔管理責任區等進行“圖對地”“地上圖”的范圍劃定和面積測量,確認管理責任主體,進行無縫化數據采集與技術處理,著力消除環境衛生管理死角和盲區。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在城市治理中的聚勢賦能作用,創新形成“一二三四”支部工作法等黨建品牌,針對群眾急難愁盼的重點、痛點、難點問題集中發力,增進民生福祉,提高朝陽群眾生活品質,激發城市發展活力。
凝聚“不忘初心、甘于奉獻”的黨員共識,依托“組織有序、責任明確”的黨支部體系,抓住重點學習、緊盯重點工作,練就過硬本領,為“黨建+城市管理”深度融合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黨建協調委員會城市治理專委會、“1+1”手拉手等黨建工作機制,加強各行業部門溝通聯絡,號召黨員干部勇當開路先鋒,形成以黨建凝聚團結奮進力量,共商共治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的新途徑,持續不斷地夯實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
圓滿完成了APEC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建黨100周年慶祝活動等重大活動環境保障任務,全力以赴完成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保障工作。為奧運場館“清廢”開通“綠色通道”,保障涉冬奧垃圾閉環流轉,清運過程“零感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保障重點管控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封(管)控區電力、燃氣、供熱穩定供給,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圖3? 首屆朝陽國際燈光節“吉鳳朝陽”特色光影場景

北京市望京小街? 攝影:梁志堅
筑牢燃氣安全防線,全區范圍內非居民液化氣用戶實現清零,燃氣管線占壓隱患和天然氣居民用戶安全配件安裝完成量均居全市第一。供熱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持續推進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工程、供熱“冬病夏治”“訪民問暖”行動,全區鍋爐房供熱面積達到2.24億平方米,供熱單位投訴量逐年減少。連續多年開展電力“迎峰度夏”等專項行動,全區累計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接口近16萬個,車充比達到2.36 :1。工體變電站、龍潭湖—弘善輸電工程實現竣工投運。CBD500千伏變電站本體工程及后街、何各莊、三營門、高辛莊、北小河、費家村7個變電站建設工程全面開工,電氣熱“生命線”更加安全通暢。
在全市率先引用真空排導技術解決旱廁改造難題,太陽宮、南磨房、黑莊戶等3個鄉的53座試點改造公廁順利投入使用。“創衛”期間,對全區866座公共旱廁完成改造升級,累計改造提升公共旱廁919座,其中街道改造84座、農村改造835座,納入區級環衛運行管理體系公廁728座,全面消除三類以下公廁,公廁等級達標率100%。持續探索“廁所革命”新方向、新模式,2024年針對城市建成區公廁建設難的問題,積極探索破解方法,采用租賃新型活動式公共衛生間的方式,推動朝陽區環衛設施建設,以高顏值、高水準、高服務的如廁體驗打開文明城市“新窗口”。
以“永臨結合”方式解決“有路無燈、有燈不亮”問題。在細致排查的基礎上,逐年制定有針對性的整治方案,推動永久路燈建設,對暫不具備安裝永久路燈條件的道路安裝太陽能路燈。分片區、分路段實施改造,因地制宜、因時所需地為居民群眾解決照明難題。自2019年以來,累計為青年西路、金蟬西路等40余條市政規劃道路安裝了700余盞永久路燈及1100余盞太陽能臨時路燈,用光明“點亮”都市夜歸人的“心燈”。
先后對溫榆河大道、化工路等路段實施新建或改擴建工程,對霞光里北街、機場輔路等沿線環境進行改善,讓居民出行更通暢、更快捷。暢通重點區域交通微循環,推進CBD區域疏堵工程,讓繁忙的CBD實現生活“慢”下來、通行“快”起來。推行強弱架空線同步入地,完成四環內284條主次干道300余千米通信架空線入地工作,會同區交通、城管執法和地下管線部門完成1500個“騎沿井”整治,實時守護朝陽群眾腳下安全。
強化“七有”“五性”,實行“一次響應、二人回訪、三線督辦”工作法,把民生實事辦到百姓心坎里,僅2023年就辦理訴求1070件,市級考核響應率99.97%、解決率94.47%、滿意率96.09%,綜合成績95.66分。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理念,用好“一事一報”預警機制,開展“垃圾清運不及時”專項治理,區、街(鄉)、社區三級密切聯動,及時發現問題、妥善解決難題,向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下一步,朝陽區將在治理城市與更新城市的不斷探索中、在優化居住空間與拓展活動空間的不斷試煉中、在創造美與構建美的具體實踐中,將朝陽的“面貌”裝扮得越來越靚麗,展現城市管理新的內涵。
(責任編輯:張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