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翠平 唐彩云
校本研訓是基于學校實際情況開展的教學研究與培訓,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強調個人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是教師成長的重要方式。
為加快教師專業成長進程,提升教師綜合素養,盱眙縣實驗小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仁”文化核心理念,優化頂層設計,開展泛在化校本研訓活動,為教師發展賦能。
一、立足發展需求,豐富泛在化校本研訓課程
為了有效助推教師發展,學校立足實際,確立了“強我師德、練我師能、專我師研”教師發展課程核心理念,積極開發泛在化校本研訓課程。
1.厘清研訓需求
學校將全校教師依照工作年限分為拔尖教師、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校本研訓應適用于不同階段的教師,課程的精準化和專業化有待加強,校本研訓的適需性有待提高。因此,厘清研訓需求,開展適合各類教師共同發展的校本研訓活動至關重要。
2.明確研訓目標
為了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學校在開學初篩選出青年教師面臨的困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確立校本研訓的具體目標,針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熱點、盲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探討交流,以達到促進教師發展、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目的。
3.豐富研訓課程
不同階段的教師所需要提升的方面各不相同。學校根據教師的不同需求,不斷豐富校本研訓內容,開發出切合教師需求的泛在化校本研訓課程,主要包括通識類和專業類知識,以此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發展。
二、優化研訓方案,探索泛在化校本研訓內涵
1.內容泛在化:專業成長+通識培訓,拓展校本研訓學習內容
泛在化校本研訓打破以往常態化的課堂教學研討,結合教師必備素養,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成長和通識培訓方面的研訓活動,多方面進行選擇,如寫好粉筆字、課件制作、教學論文、課題研究等,促進教師全面發展。
2.形式泛在化:線上學習+線下實踐,豐富校本研訓學習形式
依托當下智慧校園的優勢,校本研訓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開展線上課程學習+線下課堂實踐或線上學科教研+線下實踐成果展示等形式多樣的研訓活動,做到線下線上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教學教研相結合、學習實踐相結合。
3.人員泛在化:成熟教師+青年教師,擴大校本研訓輻射力度
校本研訓面向全體教師,需開展適合不同階段教師的活動才能有效提高研訓實效。針對此特點,學校把拔尖教師、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進行結構優化組合,讓所有教師都有學習成長的機會,擴大校本研訓的輻射力度。
三、搭建研訓平臺,架構泛在化校本研訓體系
為了滿足不同階段教師的不同需求,學校積極構建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多維度、多層次的校本研訓課程體系,搭建了多個教師發展成長平臺,切實做到為教師專業發展賦能。其中有面向全體教師的學科教研活動,有針對青年教師的青年夜校,也有適合教師梯隊發展的教師發展共同體……不同平臺作用不同,學習內容也不同,各有側重又互相關聯,形成網狀學習平臺,構成全校校本研訓體系。
1.常態化開展學科研討活動
在以往校本教研活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學校積極調整補充內容,創新校本教研活動形式,各學科依據自身特點,緊跟課程改革步伐,著重開展“集體研究、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的主題式校本教研活動。通過每周定時開展學科研討活動,使常態化教研活動更加扎實有效。
2.多樣化開展“青藍工程”師徒結對活動
為了幫助全體教師更好地發展,學校重視“青藍工程”建設,將拔尖教師、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組建為“1+2+N”模式的梯隊式教師發展共同體,通過這樣“老帶新”的形式,既充分發揮了骨干教師“傳、幫、帶”的作用,又讓青年教師得到發展,還能讓成熟教師不斷成長,形成良性發展的學習團隊,在同學同研、共同成長中實現“青藍同輝”。
3.精準化開展夜校學習活動
為了幫助大批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堅持開展青年夜校活動,主要面向進校三年的青年教師,以教育教學通識培訓為主,根據青年教師面臨的困境制定菜單式學習內容,每次以集中或分組的形式,圍繞不同主題精準開展各類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采用專家引領+學員展示、臺上示范+臺下互動、情境再現+同伴互助、主題沙龍+現場答疑、課堂學習+作業反饋、知識學習+成果競賽等多種學習形式,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泛在化校本研訓通過優化頂層設計,為全校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場,在多樣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切實加強教師的師德、師能、師研建設,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為教師發展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