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
29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超百億元。
今年上半年,地處宜昌的湖北山區縣遠安,又實現了“開門紅”。去年,遠安也交出了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2%的優異“成績單”。
其中,規上工業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分別在宜昌排名第5和第4,較2022年分別前進6位和7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則再創新高,達到12.69億元,在湖北省山區縣中排名第1。
當前,宜昌正錨定世界級“典范城”,奮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示范區。遠安,正通過加快城鎮、產業“雙集中”,打造新示范,成為構建世界級宜昌重要支撐的樣本。
4月底,遠安二季度集中開工的重大項目中,宜昌西部化工有限公司的磷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就是代表之一。
“這是我們轉型升級的項目,是支撐公司未來發展的基礎。”西部化工總經理周永龍向支點記者介紹說,“磷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旨在實現低品位磷礦廣泛利用,通過增加產品種類,提高產品品級,延長產業鏈,實現對寶貴磷資源的梯級利用和‘吃干榨凈,解決磷石膏節約集約利用難題。”
遠安磷礦資源主要集中在嫘祖鎮,曾被譽為亞洲最大的單體磷礦所在地,目前已探明磷礦儲量18.88億噸,占全國總量7.8%。2005年,湖北柳樹溝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據此在遠安注冊成立了西部化工。
磷礦抓取機將磷礦抓取后,傳送至球磨機磨成礦漿;礦漿隨后輸送至萃取槽與硫酸反應生成磷酸,磷酸與氨氣中和反應,經噴粉干燥形成成品磷酸一銨。在西部化工的廠區,每個車間都井然有序地運轉著,24小時生產不停歇。
周永龍表示,十多年來,借助遠安磷礦資源優勢稟賦,西部化工已成為心連心、史丹利、金正大等國內大型復合肥企業供應商,去年產值達6億多元,今年的目標產值是8億元。
企業規模不斷在擴大,西部化工在遠安的投資,也是越來越大。公司先后投資4.8億元,建成年產20萬噸的肥料級磷酸一銨項目。如今,磷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籌建全面啟動,涉及的電池級磷酸一銨等新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西部化工的產值,助力公司更好地向高端化、精細化轉型發展。
這是遠安磷礦磷化產業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除西部化工外,遠安已集聚東圣化工、山泉化工、吉星化工等十余家磷礦磷化企業,以新肥料、新能源、新材料為主攻方向,不斷拉長磷化工產業鏈,共建現代化綠色磷都產業集群。
傳統化工產業不斷提質增效,新興商業航天產業也在遠安繁衍生根。航天新材料企業天元航材(營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招商引資于 2015年在遠安設立全資子公司天元(宜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讓天元宜昌新材負責人嚴肅記憶深刻的是,當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遠安就幫助企業解決了建設用地問題,使企業快速進入發展狀態。如今,天元宜昌新材已與遠安形成雙向反哺。
“遠安是我們的重要生產基地,在這里生產的產品,銷往全國。”嚴肅告訴支點記者,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目前已有200多名員工,年納稅額接近2000萬元。
公開信息顯示,天元宜昌新材的客戶覆蓋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業等多家大型集團,產品應用于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年營收和年利潤分別為2.87億元和8000萬元。
嚴肅透露,入駐遠安近10年來,天元宜昌新材不斷擴大投資,總投資已接近10億元。
截至目前,天元宜昌新材已完成萬噸級航天動力新材料自動化生產線建設,年產200噸的氮化硼生產線也已調試完成。下一步,隨著年產2400噸燃速調節劑項目、年產2000噸增塑劑項目,以及相關配套設施陸續建成投產后,將進一步鞏固公司在航天新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
做大做強商業航天產業,著力打造“中國航天動力之鄉”,遠安還集聚了三江航天集團四院和六院等多家航天企業和單位,加速航天產業聚鏈成群。
在遠安,聚鏈成群的還有智能裝備制造、新型建材、清潔能源等產業鏈,走出了一條自己的“工業扛鼎”之路。
遠安的農業,則走出了一條精品之路。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遠安黃茶,便是個典型案例。遠安黃茶只產春季一季,屬于“名貴茶”系列,核心產區是舊縣鎮鹿苑村。《遠安縣志》記載,鹿苑茶曾是貢茶,色香味形均獨具特色。
“從外觀上來看,遠安黃茶炒出來的干茶,呈條索環狀,俗稱環子腳;沖泡后的茶葉,則清香撲鼻、色澤金黃、略帶魚泡,口感醇厚而濃郁。”說起遠安黃茶的特色時,身為本地人的遠安縣農業農村局種植股工作人員張瑩瑩如數家珍。
在鹿苑村,房前屋后一片坡,家家戶戶一口鍋,天天晚上用手搓,第二天上街去吆喝,曾是村里沿襲數百年的黃茶種植、生產和銷售模式。這樣傳統的發展模式,導致遠安黃茶未能“上量”。
張瑩瑩介紹,自2008年以來,遠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黃茶的發展,先后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鼓勵市場主體發展黃茶;2009年,“鹿苑黃茶制作技藝”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近年來,在多家科研單位支持下,多款新型遠安黃茶品種被研發出來,并進行了示范種植。
一系列舉措之下,遠安黃茶的名聲越來越響,一般成品茶的售價每斤約為兩三百元,精品茶可賣至千元,高端茶則達三四千元。
“我們村戶籍人口是274戶,一半以上的農戶都在種植遠安黃茶。一些種植大戶的年收入,高的可達十幾萬元。”鹿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付煒煒接受支點記者采訪時表示。
如今,遠安黃茶不僅僅在鹿苑村種植,已延展至周邊的董家村、龍泉村、石橋坪村等6個村,帶動一批村民發家致富。2023年,遠安黃茶種植面積已超萬畝,年產值達1億元。
特色水果,是遠安縣近年打造精品農業的另一個抓手。與鹿苑村相鄰的董家村,就是有名的“特色水果村”。
“草莓、圣女果、葡萄、火龍果等,我們這里都有種植,農戶一般每畝可年增收約1萬元。”介紹起董家村的特色水果,董家村黨支部書記李燕侃侃而談,“村里目前種植特色水果250余畝,其中葡萄180余畝,全年總產量274.5萬公斤,總產值超500萬元。”
遠安縣的特色水果,還有茅坪場鎮白云村的獼猴桃、洋坪鎮馬渡河村的柑橘、花林寺鎮高樓村的黃金梨等。截至目前,全縣水果種植面積近7萬畝、年產值達3億元。
發展精品農業,助力鄉村振興,遠安已形成米菌茶果四大特色產業。其中,瓦倉米產值超10億元,食用菌年出口創匯則達4.5億元。
帶領鹿苑村加速發展遠安黃茶以來,鹿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付煒煒,還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網紅”。
利用工作之余,付煒煒通過抖音等平臺發布視頻,宣傳推介遠安黃茶等農產品,為當地茶旅融合引流。目前,付煒煒已在抖音發布數百條視頻,收獲數十萬點贊。
付煒煒介紹,每到4月茶葉采摘旺季,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會選擇到鹿苑村,在茶農的指導下學習采摘和制作茶葉。此外,鹿苑村還建成了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黃茶文化體驗園、貢茶文化展示館、黃茶品鑒基地等項目,打造了一批特色茶莊和茶文化主題民宿,年接待游客量超10萬人。
董家村也將農旅融合做得風生水起,依托經過生態治理后的雙河堰自然風光,發展特色水果采摘、農家樂、水電研學基地等項目,年接待游客量超10萬人。
傳統景區旅游項目,近年來也在圍繞旅游+康養、旅游+科教、旅游+文體等,不斷挖潛提質,努力創建荊楚文旅名縣、生態康養名城。
位于花林寺鎮的4A景區三峽龍隱谷生態旅游區,今年端午節期間迎來眾多游客打卡。自2018年營業以來,共接待游客超8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近億元。
在三峽龍隱谷生態旅游區,其主要景點太清洞面積達1.8萬平方米,包含天然喀斯特地貌和倒巖溶洞,景觀富集、氣勢恢宏,最高的鐘乳石高約90米,被視為“標本式”溶洞。洞內的暗河水,讓氣溫常年保持在19℃,冬暖夏涼的濕潤和恒溫,被眾多游客點贊。
三峽龍隱谷生態旅游區負責人曾勇告訴支點記者,近年來,景區依托厚重的道教文化和神奇的溶洞風光,成立了可同時接待1000人的布谷鳥研學基地。基地聯合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開發了“重返上新世”“遇見喀斯特”“對話鐘乳石”等地質科普課程,打造青少年創新探索專屬營地。
同時,三峽龍隱谷生態旅游區還設置了水上樂園、游船等特色項目,目前正在開發康養一體的二期項目。
同在花林寺鎮的3A景區龐家灣拈花谷精品民宿,自2014年來開始發展鄉村旅游,被評為國家金宿級民宿、宜昌最美民宿。這里的村落總面積1.3平方公里,現存21棟明清風格古民居建筑。木質雕刻風格的屋檐、歷經時間沉淀的青磚石、別具特色的老天井院落,能讓人輕松體驗一把穿越,感受歷史文化的沉淀。
花林寺鎮宣傳辦負責人楊潔向支點記者介紹,隨著游客量的不斷增加,龐家灣拈花谷精品民宿正在建設二期項目,未來還將有龍珠山露營基地、蟠桃園等項目對外開放。
旅游+的不斷探索,讓遠安的旅游產業蒸蒸向上。遠安縣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縣接待游客超5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近47億元。
今年端午節,共接待游客24.65萬人次,較2023年同比增長40.62%;實現旅游總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44.65%。
今年內,遠安還將有金家灣文旅小鎮、九龍煙霞萬家山片區等項目建成開業,形成多景區聯動發展。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遠安不斷在奔跑和追逐。面向未來,遠安將切實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構建世界級宜昌重要支撐,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遠安新篇章。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對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