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
6月18日,武漢有機(2881. HK)登陸港股上市交易,開盤價9.88港元/股,漲幅79.64%,總市值9.22億港元。
作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苯甲酸、苯甲酸鈉及苯甲醇生產商,武漢有機是山東富豪高雷旗下首家港股上市公司,也是湖北第22家港股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湖北還有黑芝麻智能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以及元光科技申報港股上市已被港交所受理。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A股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今年4月30日起提高上市財務等指標后,港股市場迎來“申報潮”。今年以來,港交所受理主板和GEM(創業板)上市申請企業94家,另有7家企業通過聆訊,27家企業上市。
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接受支點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選擇在港股上市的原因多樣,其中一方面是與A股加強上市審核條件有關,很多擬上市企業因不具備在A股IPO的條件,而轉戰港股或其他市場。
相對A股市場,港股主板和創業板對企業的財務指標要求,相對要“寬松”一些。
根據港交所公布的上市規則,從主板盈利指標來看,港股要求企業最近一年盈利不少于3500萬港元,且前兩年累計盈利不低于4500萬港元;A股則要求最近一年盈利不少于1億元,最近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2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2億元或營業收入累計不低于15億元。
近日申報港交所主板上市的元光科技,總部位于武漢光谷,是一家數據智能公司,代表產品“車來了”是我國最大的實時公交信息平臺。2021-2023年,元光科技的收入分別是1.63億元、1.35億元、1.75億元,同期經調整凈利潤對應為4419.6萬元、981.4萬元和4649.5萬元。不難發現,元光科技滿足港股上市指標,但離A股上市指標較遠。
創業板方面,港股要求前兩個財政年度經營業務所得的凈現金流入總額,必須最少達3000萬港元,或者上市時市值不低于2.5億港元,且前兩個財政年度收益總額不低于1億港元;A股是要求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且最近1年凈利潤不低于6000萬元,或預計市值不低于15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4億元等。
擬在港交所創業板上市的廣東集信,主營業務為建設工程檢測檢驗服務。2022-2023年,公司收入分別為2038.3萬元和4212萬元,凈利潤對應為291.2萬元和1325.4萬元,兩年累計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入總額為1.47億元。對比來看,廣東集信同樣符合港股上市財務指標要求,但不符合A股相關要求。
屈放介紹,企業紛紛赴港上市的另一個原因,是港股上市審核期限相對較短(A股排隊企業眾多,導致的審核期限較長),一般6-12月即可走完上市審核流程,而A股常常需要2-3年。
截至今年6月17日,港交所受理企業上市申請數量為98家,在200余家企業主動終止IPO之后, A股IPO排隊企業數量仍有396家。
剛剛通過港交所聆訊的武漢企業黑芝麻智能,是一家車規級計算SoC(一種賦能智能汽車關鍵任務功能的集成電路)及基于SoC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服務商,2023年6月30日首次遞交招股書,今年6月12日通過港交所聆訊,用時不到一年。
還有企業謀求A+H兩地上市。今年1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訊飛醫療,是A股上市公司科大訊飛(002230.SZ)的控股子公司,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術構建人機協同的新型診療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不管企業是申請在A股上市,還是申請在港股上市,都構成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需要注意的是,根據相關法規,境內企業申請港股上市的,應該在提交申請文件后向證監會備案并獲得通過,才能走后續的聆訊和上市流程。
多位接受支點記者采訪的證券人士表示,港股上市寬容度高,理論上來說意味著風險更大,尤其是散戶投資者的風險。同時,相對A股來說,港股市場流動性較差,這也進一步加劇了風險。
他們建議,個人投資者投資港股企業時,一方面可依據新股申購的市場熱情作判斷,另一方面可從企業是否為頭部企業來決定投資,降低相關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