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再不努力,就只能開BBA(指奔馳寶馬奧迪)了。”看似調侃的話語卻有幾分真實。19萬的奔馳,18萬的寶馬,17萬的奧迪,40多萬的保時捷……傳統豪華品牌的汽車售價越來越親民。降價實屬銷量節節下滑背后的無奈之舉。今年前5月,奔馳在華銷量下跌9.6%,寶馬則下降6.9%。
伴隨著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人們不再那么執著于品牌是否高大上,更注重實際。當下,買一臺入門級的BBA,反而讓人覺得車主預算有限,品味不佳,而開十幾萬的比亞迪,舒適和性能不輸的同時,還可能贏得低調、支持國貨的美名。
毋庸置疑,國產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給傳統豪華汽車品牌造成了沖擊。BBA主力車型售價在30萬元—60萬元之間,這一細分市場,正逐漸被理想、蔚來、問界等品牌所蠶食。問界已多月蟬聯50萬元以上汽車銷量冠軍。
出于保有既定利潤、維持石油體系利益等原因,傳統豪華車企并沒有all in新能源汽車賽道,只是推出幾款不痛不癢的新能源車型。傳統豪華品牌車原先精致度高、操控性好等優勢逐漸被國產新能源車追平,在智能化方面還出現了大幅落后。
國產汽車品牌擁有遠大的愿景和充足的動力——助力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國產新能源車使出渾身解數,卷設計、卷技術、卷續航,卷智能化……作為女性車主,可以發現許多國產新能源車都有令人心動的巧思和創新,小鵬G9的美妝鏡,小米SU7的防曬玻璃,蔚來ES8的女王副駕,比亞迪的超大中控屏,理想的冰箱彩電大沙發。無論是導航、雨刮、座椅調整,還是聽歌、開窗、看電影都能用語音流暢操控,各家車企的自動駕駛性能也卷的厲害。
相較之下,BBA越來越難帶來驚喜,設計中規中矩,“油改電”架構顯得誠意不足,智能系統宛如“智障”。此外還有諸多收費項目,比如奔馳的遠程發動機啟動服務,898元能用3年,導航功能也要收費,高德定制導航3年“僅需”1998元。在國產新能源車中,這些功能只是標配中的標配。
漫長的“市場換技術”為中國汽車搭建了初步的產業體系,如今,國產車終于揚眉吐氣,把BBA的價格“打”了下來。在今年1月的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中國車企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并將在國外取得巨大成功。
當然,即便今年以來BBA、保時捷、勞斯萊斯、賓利、阿斯頓·馬丁等都迫于銷量下滑而降價,但百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仍舊被這些外資豪華品牌牢牢把控。國產新能源車,繼續努力向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