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浩晶 厲偉杉 鄭利欣 曹郁青 董國軍



摘要:嘉豐優27是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水稻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利用長粒粳型三系不育系嘉禾112A與恢復系P007配組而成的高產優質秈粳雜交稻新組合,具有高產、生育期適中、廣適性強、米質優、中抗稻瘟病、抗倒能力強、耐冷性較強等優勢,2023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233029,適宜在長江中下游作雙季晚稻種植。介紹了秈粳雜交稻嘉豐優27的選育過程、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及高產栽培制種技術等。
關鍵詞:連作晚稻;高產;優質;嘉豐優27;選育
Breeding of New High-Yield and High-Quality Indica-Japonica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Jiafengyou 27
JIN Haojing1,LI Weishan1,ZHENG Lixin1,CAO Yuqing1,DONG Guojun2
(1Zhejiang Kedefeng Seed Industry Co.,Ltd.,Panan 322300,Zhejiang;
2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and Breeding,Hangzhou 311401)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為了給農民提供優質的水稻種子,打好種業翻身仗,各種業企業加大新品種選育工作,加速培育了一批不僅優質、高產、多抗、廣適,又能適應機械化、輕簡化栽培的農作物新品種。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于2018年在海南陵水利用三系不育系嘉禾112A(長粒粳型)為母本、恢復系P007為父本組配育成了雜交水稻新品種嘉豐優27,該品種具有高產、生育期適中、抗倒、熟期轉色好、米質優、多抗、耐冷性較強等特點,2023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233029。
1 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1.1 母本嘉禾112A 母本嘉禾112A是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聯合相關單位以BT型長粒粳型不育系嘉禾212A為母本、帶有長粒粳型材料嘉禾112B為父本,經多次回交轉育而成的帶有香味的長粒粳型三系不育系。其中:嘉禾212A來源于8204A×嘉禾212(組合為JS2/C211),嘉禾112B來源于嘉禾112(組合為嘉禾212/嘉禾293)。2011年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長粒粳稻新品系嘉禾112B為父本、不育系嘉禾212A為母本測交配組;2012年在海南成對種植F1,與測交父本嘉禾112B成對回交,擇優種植15對,成對配組后經海南和嘉興兩地多次回交,并逐代、逐株地進行育性鑒定;2015年在海南初定B6F1并少量制繁種,定名為嘉禾112A,同年正季在嘉興繼續回交并制繁種;2020年通過浙江省水稻新品種(不育系)審定,審定編號:浙審稻(不育系)2020013,具有米質優(部頒優質二級)、中抗稻瘟病的特性。
1.2 父本P007 父本P007是浙江可得豐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恢復系材料,其株葉形態好、配合力強。2017年秋于磐安在廣親和基因恢復系偏秈型材料世代圃當中選擇優勢P07號單株,用嘉禾112A不育系為母本人工雜交;2017年冬和2018年春在陵水進行各類農藝特性鑒定,再用嘉禾112A不育系為母本,成對測恢;2018年秋在磐安再進行各類農藝特性鑒定,在田間綜合農藝性狀表現較好的父本品系中選擇單株,繼續成對測恢;2018年冬和2019年春在陵水繼續進行各種農藝特性鑒定,選擇田間綜合農藝性狀表現最好的品系中的優良單株進行測恢,同時與嘉禾212A等多個BT型不育系進行人工小面積制種;2019年秋在磐安對人工制種的組合進行小區產量鑒定,定名為P007。
1.3 嘉豐優27的選育過程 2018年春浙江可得豐種業高產、優質、多抗水稻新品種科研創新組在海南陵水用恢復系P007分別與嘉禾112A、嘉禾549A、安粳1A等優勢不育系進行測配,對測配后代進行小區種植并測產,對綜合表現好的組合進行小面積制種,在金華、嘉興、富陽、余江、銅陵等地布點試種,對其抗逆性、適應性和豐產性進行綜合考察,最終組合嘉禾112A/P007因表現抗病性強、米質綜合指標優、豐產性好、生長勢繁茂、生育期適中、后期熟色好而入選,育成新組合暫定名為嘉豐優27。2019-2020年嘉豐優27分別在湖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省份進行(可得豐)多點聯合比較試驗,均表現出苗期分蘗力強、株高適中、豐產性好、成熟后期轉色好、抗倒性強、食味品質優等特性;2021-2022年參加國家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組聯合體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23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233029。
2 品種特征特性
2.1 主要農藝性狀 嘉豐優27在長江中下游稻作區作雙季晚秈稻種植的農藝性狀表現為:畝有效穗數16.2萬穗,株高114.2cm,穗長23.6cm,每穗總粒數195.2粒,結實率83.4%,千粒重28.7g,全生育期為115.3d,比對照五優308早熟2.0d(表1)。
2.2 稻米品質及抗性 嘉豐優27外觀品質和食味品質優,米質三等,2022年由區域試驗點(湖南)岳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蕪湖澤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贛糧實業有限公司分別提供樣品,經國家區域試驗指定單位檢測:整精米率68.4%,長寬比3.0,粒長6.9mm,透明度1.0級,堊白度0.7%,直鏈淀粉含量16.1%,米質優于對照五優308。2年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組聯合體區域試驗抗性鑒定結果:中抗稻瘟病(3級),感白葉枯病(7級),耐冷性較強(3級),抗性優于對照五優308(表2)。
3 產量表現
2021年參加國家長江中下游晚秈早熟組聯合體區域試驗,嘉豐優27每667m2平均產量626.80kg,比對照五優308增產6.25%;2022年續試,平均產量595.92kg,比對照五優308增產4.34%;2年平均產量為611.36kg,比對照五優308增產5.31%。2022年參加生產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588.62kg,比對照五優308增產4.09%,說明嘉豐優27的豐產性優于對照五優308(表3)。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一般播種時間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采用咪鮮胺或強氯精等藥劑浸種消毒,每667m2用種量1.8~2.0kg,施足底肥、看苗追肥,培育多蘗壯秧,水育秧葉齡5.0葉左右移栽,秧齡控制在25d以內,機插秧齡在20d以內。
4.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栽插規格19.8cm×19.8cm,每穴插2粒谷苗,機插株行距16.5cm×29.7cm,每667m2插足基本苗7萬以上,以利高產。
4.3 健身栽培,綜合防治 合理運籌肥水,實施健身栽培。做到淺水插秧,深水活棵,灌漿中后期到成熟期田間保持濕潤,干濕交替,防斷水過早。大田生產注意做好稻瘟病、白葉枯病、褐稻虱、螟蟲等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4.4 肥水管理 每667m2施用復合肥39~41kg作基肥,移栽后5~7d施尿素5kg,隔4d左右再追施尿素9~11kg、氯化鉀10kg。移栽后4d秧苗返青,排干田水,曬田3~5d,等稻株新根發出后灌水層5~8cm并及時曬田,此后采用間歇灌溉方法至孕穗期,抽穗揚花期保持田間有水。
4.5 病蟲害防治 結合當地農業部門發布的病蟲預報情況,及時做好稻瘟病、稻曲病、螟蟲、稻飛虱等病蟲害的防治[1]。
5 制種技術要點
5.1 科學安排播種差期 為確保種子純度合格,制種時應做好空間和時間的隔離[2]。播種期需根據嘉禾112A和P007的生育期來定制播種差期,父本P007為中秈材料,播始歷期為89d左右,分兩期播種,兩期父本間隔13d左右,母本嘉禾112A播始歷期76d左右。第1期父本在5月28日播種,母本安排在6月10號播種,這樣可基本保證父母本花期在8月25日左右始穗。
5.2 培育壯秧,合理種植 父母本浸種時種子先用“402”、浸種靈等殺菌劑預浸種24~36h。秧田每667m2播種量10~15kg,父本要求稀播,以培育健壯秧苗。苗期早施“斷奶肥”(2葉1心時),移栽前3~5d施足“起身肥”,秧板保持濕潤,秧溝不斷水,秧板上水后要保持水位;移栽秧齡控制在20~25d,要求帶分蘗移栽。父母本種植行比以2∶12較為理想,父本種植株行距為23.3cm×33.3cm,母本種植株行距為16.7cm×16.7cm,父母本間距為20cm。
5.3 制種田肥水管理 每667m2分別施氮肥、磷肥、鉀肥16kg、20kg、10kg左右,底肥主要以氮肥、磷肥為主,及時擱田促進根系活力,控制無效分蘗。授粉主要以人工方式進行,中午開花后每天趕花粉2~3次,盛花期時趕花粉3~5次,以提高不育系異交結實率。如遇陰雨天氣,應耐心等待,搶晴趕粉。
5.4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盡量采用化學與生物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藥劑的施用量。病蟲害的防治時間及方法主要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發布的病蟲監測情報和防治意見。重點做好稻瘟病及紋枯病的預防工作。
5.5 加大去雜工作力度,保證純度 為保證制種的純度,還需做好親本的提純復壯工作。嚴把制種田隔離關,為防止發生串粉,制種田四周250m范圍內不得種植花期相近的其他水稻品種;父母本移栽后,特別在噴施“九二〇”前要加大去雜的力度,徹底去除田間異型株或混雜株;父本授粉結束后應及時割去父本株,防止父本混進雜交種;種子收獲時嚴防機械及人為混雜。
參考文獻
[1]金浩晶,鄭利欣,曹郁青,厲偉杉,馬強,黃鑫.高產優質秈粳雜交稻嘉豐優2號的選育及制種技術.中國種業,2024(3):137-139
[2]金浩晶,曹郁青,鄭利欣,厲偉杉,馬強,董國軍.優質高產秈粳雜交稻嘉豐優3號的選育及制種技術.浙江農業科學,2024,65(4):780-784
(收稿日期: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