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飼養員,給大熊貓當“奶爸”已經有15年了。他飼喂存活大熊貓165只,幫助百余只大熊貓幼仔斷奶并完成食物轉化,成活率達到100%;參與大熊貓繁殖交配工作千余次,能夠獨立完成人工取換仔、人工采奶等核心技術工作,成為大熊貓人工育幼核心技術骨干和大熊貓飼養管理的資深專家。
給大熊貓當“奶爸”
2024年4月1日早上7點半,曾文早早來到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都江堰基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穿好工作服、雨靴,進入圈舍清掃。“清掃的同時要仔細留意昨日采食、排泄情況及熊貓的精神狀態。”曾文說,“我給大熊貓當‘奶爸’,覺得很有意義。”和大熊貓朝夕相處,使他跟大熊貓有了難分難舍的情緣。
22歲那年,學習動物營養學專業的曾文進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成為一名“熊貓人”。對一個剛出校園的大學生來說,要面對出生時只有一百多克重、雙眼緊閉、猩紅色肉身的大熊貓寶寶,曾文既興奮又緊張。這時候,老一輩飼養員告訴他:“做這行,最需要的是責任心。”曾文從此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在眾人眼里,飼養員每天與大熊貓在一起,一定很有趣。但事實上,養育大熊貓的過程充滿艱辛。曾文從零開始,虛心向師傅學習,每天重復做著環境消毒、食物配方、喂奶投食、排便清掃等工作。“照顧它們,需要通過漫長的互動,建立起信任和默契。”“有時候,我看見大熊貓媽媽的一個眼神,或者大熊貓寶寶的一個肢體動作,就能讀懂他們想要表達的‘語言’。”簡單幾句話,折射出曾文積累了多年的經驗和自信。
大熊貓的雙胞胎出生率占比較高,一般情況下,大熊貓媽媽懷中只能抱一個寶寶。輪換幼仔這項工作看似簡單,但因為成年大熊貓有攻擊性,飼養員要面臨的危險可想而知。“不然怎么叫‘功夫熊貓’呢。”曾文的雙手留下了重重疊疊的傷痕,“有大熊貓寶寶無意間抓的,也有大熊貓媽媽跟我們親近時抓的。”幾個月大的大熊貓寶寶還不能自主排便,曾文要把自己轉換成“母親”角色,用溫度適宜的棉球不停敲擊大熊貓寶寶的肛門四周,耐心細致地引導它們排便。
排完便,大熊貓寶寶就舒服地進入期待已久的進食時間了。曾文要模仿大熊貓媽媽抱寶寶的姿勢,調好奶溫,掌握好每個寶寶的吞咽速度,而且還得吊吊它們胃口,養成吃奶的好習慣。低齡段的大熊貓寶寶,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喂一次奶,曾文絲毫不敢怠慢,尤其是給剛出生時一兩百克的寶寶喂奶,要嘗試使用推送法、針管法、奶嘴法,千方百計讓寶寶吃飽每一餐,一步步將幼仔養大。
攻克大熊貓“三難”
在與大熊貓相處中,曾文熟悉了各年齡段大熊貓的飼養管理,包括情感表達、生長、發育規律等。有一次,曾文接到飼養一只體重只有五十多克的大熊貓的任務。“大熊貓幼仔出生時平均體重一百多克,而極低體重的幼仔,飼喂難度大,要保證它們的存活,對飼養員來說是極大的挑戰,這要求我們的工作要更加精細。”曾文回憶說,大家集體討論一致通過喂養方案、24小時不停堅守。最終,這只大熊貓成功存活,創下了奇跡。
曾文說,飼養大熊貓,存在“三難”問題——“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存活難”。曾文和同事們憑著細心、耐心和精心,將“三難”問題成功攻克。“大熊貓繁殖季,經常要連續值夜班,很多飼養員的生理時鐘都會被打亂。”"曾文感慨,值夜班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多年來,曾文嘔心瀝血,積極參與大熊貓繁殖交配工作。大熊貓通常一年交配一次,雌性熊貓發情期主要集中在三四月份。曾文說,這時候不僅需要善于觀察、抓住時機,還需要創造條件,通過幫助大熊貓“談戀愛”,讓大熊貓學習交配方法,以實現成功交配。在七八月份的大熊貓產仔高峰期內,為了照顧好每一個大熊貓媽媽和寶寶,本該三班倒的飼養員們有時會幾天時間吃住在育嬰室,陪伴大熊貓寶寶。曾文就有無數次這樣的經歷,在育嬰室陪著大熊貓幼崽一同吃住。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曾文被業內喻為大熊貓的“超級奶爸”,為國內外大熊貓科研合作單位和單位內部培養二十余名人工育幼技術人員,撰寫多篇學術論文發表在大熊貓飼養管理的頂級期刊。
感謝來自家庭的理解
曾文陪伴大熊貓的時間比陪伴家人的時間多得多。2014年至2015年,曾文的妻子從懷孕到哺乳期,正是大熊貓技術攻關忙碌的時候,身在雅安大熊貓基地的曾文,整天與大熊貓寶寶為伴,鮮有時間陪伴妻子,就連孩子剛出生的三十天時間里,他也只有五天陪在妻子身邊。曾文只能利用空閑時間,通過視頻和家人、孩子交流,“我很感激妻子對我的支持,她總是默默地付出,承擔所有的家務,無怨無悔。”曾文的妻子也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工作。雖然他倆在同一個單位,但是崗位不同,不在一個片區,因此很少見面。
2019年9月16日上午,正在大熊貓基地值班的曾文,永遠不會忘記當時的場景: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從野外救助的雌性大熊貓“喬喬”,在11時55分順利產下一只幼仔,15時45分又順利產下第二仔。“喬喬”是在野外“引種”的大熊貓,對大熊貓的繁殖基因庫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大熊貓作為友好使者,長期居住在世界多國(地區)動物園和國內多家動物園。它們在居住地孕產哺乳、受傷生病時,都急需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技術團隊支援。2019年10月,曾文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他又被緊急召回去某國執行大熊貓救援任務。
2023年,曾文家庭獲評“全國最美家庭”“四川省最美家庭”稱號。曾文感慨萬千:“家庭的支持是我工作的動力,我會在飼養大熊貓的崗位上越干越好。”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 馬哲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