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青少年數字素養的社會與文化內涵及其教育啟示

2024-07-13 00:00:00付俊
中國校外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青少年

摘 要:隨著數字媒體與我們生活的深度融合,數字素養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必備的素養,因此,數字素養教育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空前重視。然而,目前各國數字素養教育大多聚焦于培養青少年安全有效地使用數字技術的通用技能,對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屬性關注不足,致使數字素養教育與青少年實際數字生活缺乏聯系,因而難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以青少年在微博社區中的互動行為為例,提出完整的數字素養內容應包含使用數字技術的通用技能與由具體數字社區的行為規范所規定的社會和文化內涵兩個方面。基于這一理解,建議通過拓展與青少年實際數字生活相關的數字素養教育內容,將青少年實際數字生活納入青少年數字素養發展的“第二課堂”等方式完善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

關鍵詞:數字素養;數字素養教育;青少年;微博;網絡文化

中圖分類號:D66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502(2024)03-0038-08

作者簡介:付俊,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育學院青年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它與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數字素養教育在各國教育體系中均得到空前重視。然而,各國相關的數字素養教育課程和項目大多聚焦于培養青少年安全有效地使用數字技術的通用技能,與青少年的實際數字生活缺乏聯系,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青少年網民在微博社區中的互動行為,闡明了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內涵在青少年的學習、社交、身份認同和體驗歸屬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礎上論述了以發展通用技能為核心的數字素養教育的局限性,揭示了數字素養的文化與社會內涵對有效開展數字素養教育的啟示。

一、對數字素養的兩種不同理解

在討論對數字素養的理解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素養的概念。素養(literacy)通常被理解為一系列與特定文化對應的關于意義生成的規則和方法(meaning-making practice),它解釋了在不同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中意義是如何通過文字來分享和協商的[1], 是一套受社會認可并通過文本來產生、交流和協商意義的方式[2]。由素養的定義可以看出,素養不僅包含諸如對特定語言和文本的使用能力,還包含對特定社會與文化環境的理解能力,以及有效參與該環境中的社會文化活動的能力。這種對素養的理解強調了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屬性,充分考慮了素養的內涵與不同社區的行為規范之間的關系,以及我們用以建構不同社會行為的意義的社會文化群體和環境[3][4]。鑒于此,完整的數字素養應包含兩個部分:使用數字技術的通用技能;具體數字社區的社會和文化內涵。

就目前數字素養教育在全球范圍內的開展情況來看,雖然其內容和方式在不同國家略有不同,但大都遵循技能路線的邏輯,即將數字素養理解為安全有效地使用數字技術的一套通用技能。按照這一邏輯,數字素養通常被理解為使用數字工具和設備來獲取、整合和評價數字資源,產生數字內容,并與他人進行有效交流的意識、態度和技能[5-7]。這一理解通常基于兩種考慮:一是安全考慮,即培養青少年對數字技術的認知和使用能力,從而具備對有害的網絡內容的識別和抵御能力;二是生產力考慮,即提升青少年在未來數字化社會中的就業競爭力[8]。這種自上而下推動的以通用技能為核心的數字素養教育通常存在幾個問題。首先,聚焦于通用技能的數字素養教育缺乏對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具體數字素養的關注,而這些具體的數字素養卻恰恰是青少年參與他們感興趣的數字社區活動最需要的[9]。單純地將數字素養理解為一套超越具體的社會和文化環境之上的通用技能,只能讓青少年在有限的范圍內享受數字媒體所能帶來的便利,這會減少他們在具體的網絡社區中有效地自我表達、溝通并參與社會事務的可能性[10]。其次,將對數字素養的理解局限于技能層面,不利于青少年理解他們接觸到的數字媒體內容在具體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中的產生過程,從而限制了他們批判性地解讀這些數字媒體內容的能力[11]。

鑒于數字技術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聚焦通用技能的數字素養教育必須擴展其內涵,考慮數字素養的內容與特定數字社區之間的關系,即數字素養的社會與文化內涵。這種超越通用技能維度的理解認為,數字素養植根于不同數字社區特定的社會規范、文化規范及實踐,因此其內涵也是由這些社區的社會與文化規范、實踐來定義的。持此觀點的學者馬丁(Martin A)將數字素養理解為在具體的數字情境中從事建設性的社會行為的能力[12]。瓊斯(Jones R H)等人也將數字素養理解為一種社會現象,該社會現象涉及在特定的環境中有效應用數字工具的能力[13]。埃謝特(Eshet Y)認為數字素養不應局限于一種被預先定義的技能層面的概念,而應被認為是一種人們在具體的社會和文化情境中的數字媒體使用行為[14]。與此觀點類似,白金漢(Buckingham D)也認為數字素養不應僅停留在個體能力層面,而應更多地關注那些影響我們日常所接觸的產生數字媒體內容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15]。

承認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屬性,不僅有助于青少年成為數字媒體的有效使用者和發展數字經濟的生力軍,而且對青少年的健康和社交具有積極深刻的意義[16]。如今,數字媒體已經成為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每天都在不同的網絡社區中參與各式各樣的社交和文化活動,對這些社區的行為規范和實踐的理解,構成了他們參與這些網絡社區所需的數字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他們有效參與這些社區活動不可或缺的條件。在參與這些社區活動的過程中,他們通過社區中其他成員對他們的認可來形成自己的身份認同,并在和社區成員的互動過程中體驗到歸屬感[17]。從這個意義上講,與特定網絡社區相關并由這些社區認可的行為規范所定義的數字素養,最終構成了青少年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內涵。對該內涵的理解和把握,對于青少年形成其身份認同和體驗歸屬感均具有重要意義。

二、數字素養的社會與文化內涵:以微博社區為例

基于以上對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內涵的理解,筆者將以一項對微博社區中數字素養的研究為例,來進一步闡明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內涵。該研究通過對31位微博用戶的訪談以及對他們微博主頁的觀察,發現與微博社區相關的數字素養的社會與文化內涵大致包括如下四個方面[18]。

(一)社區語言

微博用戶通過長期的微博互動產生了一套有趣的網絡語言,這套語言包括一系列持續更新的網絡熱詞和流行語,比如“神馬、浮云、YYDS、不明覺厲、佛系青年、躺平、栓Q”,以及在2023年頗為流行的“顯眼包、主打一個XXX”等[19]。這套語言有助于促進成員之間的交流,同時也是對微博用戶身份的表征[20-22]。因此,對這套語言的掌握就成為微博用戶在該社區中有效進行交流和互動所需具備的數字素養的重要內容。

除了理解和熟練使用這套網絡語言,微博社區中的數字素養還體現為微博用戶對該社區所推崇的語言使用習慣的認知。根據訪談對象的陳述,這些公認的語言使用習慣包括用精練的語言提供獨到的見解,提供關于某事件不同的視角。此外,“有趣”也被視為在微博空間交流和互動的重要元素。北京某媒體工作室的一位編輯在訪談中提到,幽默和有趣的表達是在微博上與其他人有效互動的一種語言習慣;而另一位來自寧波的語文教師也認為,她喜歡在微博上看到幽默、機智、理性而又直白的文字表達。這種由用戶長期在微博上的互動所形成的非正式、通俗易懂且富有娛樂性的語言表達習慣,成為用戶在微博社區有效參與活動所必備的數字素養。

(二)社區對用戶“有營養”的原創內容的期望

除了社區特有的語言,由微博社區的文化定義的數字素養還包括社區對用戶原創內容的期望。這一期望可以用訪談對象反復提及的“有營養”的標準來概括,具體而言,就是社區希望用戶產生的原創內容能夠豐富社區成員對社會及特定時事的認識和理解,或者說對用戶的日常生活有實際作用。受訪對象提供的“有營養”的原創內容的例子很多,例如詳細解釋新出臺的交通規則的短視頻,基于確鑿證據和理性分析的新聞報道或評論,能夠為社區成員全面認識和理解某社會事件提供新視角的觀點和評論。提供符合這一標準的原創內容也就成為微博社區用戶得到社區其他成員認可的重要途徑。因此,對這一期望的理解和實踐能力也就成為他們參與微博社區所需的數字素養的重要內容。

(三)社區互動的態度和價值觀

除了對社區成員的語言使用和內容創作的期待,一個有生命力的網絡社區的良好運作還需要社區成員在社區互動過程中持一種相似的態度和價值觀。這種態度在微博社區中表現為對不同觀點和視角的包容和尊重,以及在評論和轉發過程中的理性。一位來自山東的大學生在訪談中說:“不同的意見很重要,即使是那些我覺得難以接受的觀點。因為當一個社會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需要不同的聲音來幫助我們克服偏見,形成相對公正的判斷。我不會刻意屏蔽什么人,因為我想在微博上開闊視野,盡力聽取不同的聲音來形成我自己的判斷。”另一位任職于深圳某廣告公司的受訪者也表示:“為了發掘真相,討論是必要的,但我希望微博上的討論是基于事實、證據與合理的邏輯的討論,而不應該摻雜過多的個人偏見,或者變成一種純粹基于個人意識形態的觀點表達。”

除了這種理性、容忍的態度,微博用戶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價值觀。根據訪談對象的描述,這些價值觀包括尊重他人在微博社區中平等表達的權利,以及以負責任的態度為微博社區作出貢獻的觀念。這些價值觀不僅肯定了每個微博用戶在線表達的權利,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用戶濫用該權利的可能性。一位受訪者在談到這種價值觀時提到,除尊重其他人表達的權利之外,他在微博上點贊和轉發的內容和觀點必須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成理”的。另一位在廣東某電視臺工作的受訪者也表示,微博用戶應該能夠分辨信息的真偽,并有選擇性地轉發和傳播正確的信息。其他一些受訪者則表示他們會盡量避免重復轉發相同的信息,而是更傾向于表達一些不同的觀點,或者轉發在微博上相對不為人知的聲音,以提高微博社區信息的多樣性。微博用戶的這種平衡自身表達的權利和責任的價值觀,構成了與微博社區相關的數字素養的價值觀要素。

(四)社區的共同愿景

除微博用戶常年在微博社區互動過程中形成的關于語言和行為特有的習慣、態度和價值觀外,與微博社區相關的數字素養還包含一個最根本的要素,即社區成員在互動過程中形成的對于該社區的共同愿景。他們在社區中形成和遵守的行為習慣、規范、態度和價值觀指向他們對微博社區的共同愿景,那就是構建每個成員都可以負責任地參與、平等且包容的信息共享和意見表達的空間。這個平等且包容的空間能夠產生豐富且高質量的信息和觀點,以支撐卓有成效的公共討論。一位來自廣州的大學生受訪者說,自己在微博上關注了各行各業的人,并且認為這些人分享的信息和觀點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其他的受訪者也認為,微博社區良好的輿論環境有助于他們了解社會現象和事件的不同側面,從而能夠比較深入地理解這些現象和事件;他們在微博社區中與他人的討論和互動也有助于擴展和加深他們對特定社會現象的認知和理解。

基于構建理想的信息共享和意見表達的微博空間這一愿景,微博用戶在微博社區的互動中逐漸形成了該社區特有的文化和行為規范。這些規范表現為特定的網絡詞匯和語言表達、對用戶創作有營養的原創內容的期望、成員之間互動時應持的態度和遵循的價值觀,以及由這些規范指向的微博社區的共同愿景。這些因素都是超越通用的數字技術使用技能之上的數字素養,是在微博這一數字社區進行有效互動必備的社會和文化層面的素養。從這個角度來說,與微博社區相關的數字素養包含兩個要素:一是熟練使用數字設備和操作微博平臺各項功能的知識和技能;二是在這個數字社區進行有效的社區互動所需的,并由社區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所定義的社會和文化層面的數字素養。

三、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內涵對數字素養教育的啟示

通用技能之外的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要素,對有效開展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筆者將從內容和方法這兩個維度來討論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要素對青少年數字素養教育的啟示。

(一)拓展與青少年實際數字生活相關的數字素養教育內容

從前文對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內涵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許多國家自上而下推動的數字素養教育項目僅考慮了數字素養在通用技術層面的內容。例如,如何安全地使用數字設備和技術,如何使用數字設備獲取信息及創作數字內容等。這些數字素養教育項目通常未考慮由具體的數字社區約定俗成的行為模式和習慣所定義的社會和文化層面的數字素養內容,而這些數字素養的要素恰恰是青少年能否有效參與他們感興趣的數字社區的決定性要素。由于在不同數字社區中通用的語言和行為規范各不相同[23]。因此,相比于使用數字媒體和技術的通用技能,對特定數字社區中數字素養社會和文化層面要素的理解和掌握,對于青少年建立與其認同的網絡社區的連接、獲得這些社區中其他成員的認可、體驗歸屬感,以及逐漸形成對其生活有意義的身份認同,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基于這一原因,數字素養教育的內容不應局限于對數字媒體通用知識和技能的使用,更應關注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參與互動的數字社區。例如,他們所在的微信群組,他們所訂閱的媒體信息源,他們所關注的抖音、B站的博主及小紅書博主,他們所參加的諸如動漫、讀書、音樂、游戲等形形色色的主題在各種社交媒體平臺的群組。有必要了解他們參與這些社區對其學習、生活和發展的意義,以及這樣的參與和互動可能存在的風險。研究顯示,雖然青少年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但數字媒體也能為青少年的學習、發展,以及他們的社交和心理健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4]。因此,只有從這些社區的社會和文化層面識別并理解對青少年的數字生活有價值的相關數字素養內容,并從這些數字社區所認可的溝通和行為習慣中獲取有效實施數字素養教育的思路和靈感,數字素養教育才可能讓青少年感受到其所學內容與其實際數字生活之間的相關性,從而促進他們參與數字素養教育,并進行有效學習。

(二)將青少年實際數字生活納入青少年數字素養發展的“第二課堂”

鑒于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內涵是由特定網絡社區行為規范所定義的,因此,教育者對于集中體現這些行為規范的網絡文化應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近年來,數字素養領域的研究者也強調非正式的學習環境,如圖書館、網絡社區、家庭和社會團體在定義和培養青少年數字素養中的重要作用[25][26]。青少年對不同網絡社區的積極參與反映了他們對這些社區網絡文化的認同,而這種認同并非單純源于他們對某種看似流行文化的盲目追隨。相反,這種認同往往從某一側面證明,這些文化現象表達了青少年一些亟須外界理解和聆聽的訴求和聲音。為此,教育者應持開放的態度,從青少年喜愛的網絡社區文化中尋找利于有效設計和開展數字素養教育的線索和靈感,承認不同類型的網絡文化和網絡社區作為青少年數字素養發展“第二課堂”的作用,避免對青少年的網絡文化參與進行一刀切式的禁止。

此外,教育者還可以在數字素養教育的課堂中引入關于青少年網絡文化的討論,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共同學習和理解網絡文化和不同網絡社區的行為規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字素養在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讓他們在感興趣的網絡社區互動中學習和實踐有意義的數字素養,使這些網絡參與對其學習和成長的促進作用最大化,同時盡可能避免這些網絡參與對他們產生的負面影響。

四、結論

本文以微博社區為例,通過分析數字素養的社會和文化內涵,闡明了以網絡安全和通用技能為主導的數字素養教育的局限性。這種聚焦于通用數字技能層面的數字素養教育缺乏對特定數字社區的文化和行為習慣的考慮,割裂了數字素養教育與學生日常數字生活之間的有機關聯,難以激發學生對數字素養教育的興趣。同時,這種割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自上而下的數字素養教育在培養青少年的數字素養方面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基于這一現狀,筆者認為,青少年的數字素養教育應納入自下而上的社會和文化維度的內容,從研究青少年日常的數字生活入手,深入理解青少年日常參與的數字社區的語言和行為規范,并從青少年的視角出發,理解他們在數字社區參與的活動對其學習、社交、身份認同的形成及歸屬感體驗方面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本文從內容和方法兩個維度論述了數字素養教育的社會和文化內涵對于開展數字素養教育的啟示。在內容上,可以嘗試從不同數字社區的社會文化規范和實踐中識別數字素養內容,突出其與青少年日常的數字生活的相關性,從而提高青少年對數字素養教育的興趣和參與度。在方法上,可以嘗試從理解不同網絡社區特有的溝通和互動方式出發,從中獲取有利于設計和開展數字素養教育的線索和靈感,以青少年熟悉和易接受的方式開展數字素養教育,從而實現數字素養教育的理想效果。此外,鑒于數字技術打破了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之間的邊界,讓學習可以隨時隨地發生,對數字素養教育的認知應突破學校教育的局限,充分考慮青少年在圖書館、家庭及網絡社區等場所中可實現的數字素養發展。承認這些場所作為促進青少年數字素養發展的第二課堂的地位,并嘗試把在這些場所開展的數字素養教育的內容引入學校教育的課堂,以豐富學校數字素養教育,提高學生對數字素養教育的參與度。

【參考文獻】

[1] SNYDER I, PRINSLOO M. Young people’s engagement with digital literacies in marginal contexts in a globalised world[J]. Language and Education, 2007,21(03):171-179.

[2] LANKSHEAR C, KNOBEL M. New Literacies: Everyday Practices and Classroom Learning[M]. Berkshire amp;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6.

[3] BéLISLE C. Literacy and the digital knowledge revolution [J]. Digital Literacies for Learning, 2006:51-67.

[4] GEE J P. Social Linguistics and Literacies: Ideology in Discourses (5th)[M]. London amp; New York: Routledge, 2015.

[5] ESHET ALKALAI Y. Thinking in the digital era: A revised model for digital literacy[J]. Issues in Informing Science amp;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2(09): 267-276.

[6] ESHET Y. Digital Literacy: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 era[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2004,13(01):93-106.

[7] GASTIL J. Adult civ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national issues forums: Developing democratic habits and dispositions through public deliberation[J].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a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Theory, 2004,54(04):308-328.

[8] MEYERS E M, ERICKSON I, SMALL R V. Digital literacy and in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 introduction[J].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13,38(04):355-367.

[9] PANGRAZIO L. Reconceptualising critical digital literacy[J]. Discourse: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2016,37(02):163-174.

[10] HOBBS R. Digital and media literacy: A plan of action. A White Paper on the Digital and Media Literacy Recommendations of the Knight Commission on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Communities in a Democracy[M]. ERIC, 2010.

[11] BUCKINGHAM D. Defining digital literacy – What do young people need to know about digital media? [J]Nordic Journal of Digital Literacy, 2006,1(04):263-277.

[12] MARTIN A. Digital literacy and the “Digital Society”. LANKSHEAR C," KNOBEL M. Digital Literacies-Concepts, Policies and Practices[M].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2008:151-176.

[13] JONES R H, HAFNER C A. Understanding digital literacies[M]. London amp; New York: Routledge, 2012.

[14] Eshet Y. Digital literacy: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 era[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2004,13(01):93-106.

[15] BUCKINGHAM D. Defining digital literacy – What do young people need to know about digital media?[J] Nordic Journal of Digital Literacy, 2006,1(04):263-277.

[16] PANGRAZIO L. Reconceptualising critical digital literacy[J]. Discourse: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 2016,37(02):163-174.

[17] JOHNS A. Muslim young people online: \"acts of citizenship\" in socially networked spaces[J]. Social Inclusion, 2014,2(02):71-82.

[18] FU J. Digital citizenship in china: Everyday online practices of chinese young people[M]. Singapore: Springer,2021.

[19] 劉蒙之.網絡流行語的演化迭代、言語實踐與價值評判——以2022年度流行語為例[J].人民論壇,2023 (04):94-97.

[20] LATHAM K. New media and subjectivity in China: Problematizing the public sphere. Eric Florence, Pierre Defraigne. Towards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In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 Economy, Society And Politics[M]. London amp; New York:Routledge, 2012:203-217.

[21] MENG B. From steamed bun to grass mud horse: E Gao as alternative political discourse on the Chinese Internet[J]. 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2011,7(01):33-51.

[22] YANG P, TANG L, WANG X. Diaosi as infrapolitics:scatological tropes, identity making and cultural intimacy on China’s Internet[J]. Media, Culture amp; Society, 2014:37(02):197-214.

[23] Internetmatters.org.社交媒體如何支持年輕人[EB/OL]. https://www.internetmatters.org/zh-CN/resources/social-media-advice-hub/social-media-benefits/.

[24] MEYERS E M, ERICKSON I, SMALL R V. Digital literacy and informal learning environment: An introduction[J].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2013,38(04):355-367.

[25] JENKINS H.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6.

[26] JENKINS H.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6.

Soci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Youth Digital Literacy and Its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FU Jun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bstract: As digital media has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our daily life, digital literacy becomes an essential competence for children, which has gained worldwide attention unprecedentedly. However,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in most countries may mainly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people's mastery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a safe and effective manner, without enough emphasi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of digital literacy. This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cannot achieve ideal outcomes as it lacks of connection with young people's actual life. Taken the interactions at the Weibo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identifies that a complete digital literacy should contain two aspects: general skills of us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the code of conduct used at digital communities with soci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It then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expand the contents of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young people's real digital life, which should also been included into their class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Literacy;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Youth; Weibo; Cyber Culture

(責任編輯:霍 亮)

猜你喜歡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關愛青少年的胡耀邦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發明家
《青少年書法》征訂
藝術品(2020年12期)2020-04-28 02:08:24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中國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中國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
關愛青少年的“三個一”
中國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與30 名失足青少年
中國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中國火炬(2012年11期)2012-07-24 14:2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亚洲免费播放|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爆操波多野结衣|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香蕉精品在线| 嫩草国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欧美国产在线看| 国产97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 日本欧美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区| 国产99视频在线| 九九香蕉视频|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 色爽网免费视频|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 免费高清a毛片| 999在线免费视频| 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丝袜91|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色国产视频|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午夜视频www|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国产小视频| 久久青草热|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3p|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第一页| 日日拍夜夜操|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第一视频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美女免费黄网站|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 亚洲熟女偷拍|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无码免费试看|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五月综合色婷婷|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