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也不愛小動物。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時,非要養一條小狗。后來那條狗到寵物醫院割一個小脂肪瘤,因為麻醉事故,悲劇式地離世。這件事使得我對小動物產生了深切悲憫,以至于后來源源不斷地看到了流浪貓狗的悲喜命運。對此,我有一句內行話:人類在拯救動物,如果為此沾沾自喜,那是無知。人類拯救動物的身體,動物有可能在拯救人類的靈魂。我收養流浪動物十多年,我的切身經驗是,動物教會了我許多,滋養了我的心靈。
我碰到的第一條流浪狗是一條被人遺棄的小土狗,公的。它被人遺棄在小區傳達室門外。被遺棄的小狗、小貓一般都不會離開被遺棄的地方,除非它健康強壯到足夠遠行。這條小土狗瘦弱膽小,長了一身的癩瘡,人不喜歡,連狗也回避它。我那時還沒開車,正要步行著去鎮上坐公交車,見到它蜷縮在傳達室門外的雜草叢中,就順手把自己手中正吃的一個當午飯的肉包子扔給了它。等到我坐了公交車進城辦完許多事回來,天已經黑了,那條小土狗竟睡在我的家門口。它是如何知道我的住址?它又如何鼓足勇氣摸進小區?它對我有著怎樣的判斷?我一概不知。我給它準備了三樣東西:一塊厚墊子、一只水碗、一只飯盆。第二天我又坐了公交車進城,來回三個多小時,去寵物醫院給它配了治皮膚病的藥水,一天三次給它洗,居然一個星期就見效了。后來我要出去幾天,由于先生在外地工作,我就把它托付給了門衛,請門衛每天到我家的走廊上看看它,為它添加水和食物。
四五天后我回到家,見它面前放著滿滿的食物和水,我想它這幾天應該過得挺好,見了我會表達歡樂的心情。但是它像以前流浪時一樣,蜷著身體,不吭聲,低著頭,渾身發抖。之后兩天,它還是保持著這個姿勢,并且不吃不喝。門衛告訴我,我走了之后它就是這個樣子,不吃不喝。我突然明白了,它看我離開,以為是我不要它了,它被人遺棄過一次,怕第二次被我遺棄。這是我第一次明白一條狗的心思。
于是我及時地安慰它,和它說話,帶著它出去玩,它也明白了我的心,開始吃喝了,高興了。它蹦蹦跳跳,兩個嘴角向上翹起,原來它很陽光呢。我給它起名“土根”。
那時候,我正經歷著人生的低潮。心態消極,嚴重失眠,從頭到腳都不舒服,人很虛弱。唯一不變的是膽子不小,所以從市中心獨自搬到這個偏僻的地方,連小區都沒有路燈,不管什么季節,下午四點過后,路上就沒有行人了。夜里,小區周圍的路上漆黑一片,經常有奇怪的風刮過。我看中的是小區周圍有稻田,有一塊一塊的蔬菜地,有蟲鳴、蛙鳴、各種鳥鳴,雞犬聲相聞,鄉音糯軟。雖然我沒有種過地,但我喜歡土地;看見土地,我覺得自己或許能得到拯救。
但最先拯救我的是“土根”。它是我見過的最陽光的狗,后來我收留了不下四十條狗,最陽光的還是“土根”。

它現在有吃有喝,有溫暖的窩,渾身上下都洋溢著快樂的光芒。即使人家說它丑,說它皮膚骯臟,它還是搖著尾巴不在乎。皮膚病治好以后,它膽子開始大了起來,經常跑出小區,到小區北邊的村莊里去結交狗朋友。那時候村子里有許多看門狗,強健、溫和、懂事,很顯然,“土根”與它們交上了朋友,因為這些狗三五成群地結成團伙,從村莊里呼嘯而來,到我家門口裹了“土根”呼嘯而去,我從不知道它們下一站是何方。一般要玩耍半天,“土根”方才回家。“土根”的食盆放在院子外頭,為了不讓它有食物焦慮,我總是給它的食盆里放滿食物。“土根”的狗朋友們每回來,“土根”總會把它們引到食盆邊,讓朋友們吃光食物,它退后幾步,靜靜地蹲在那兒看朋友們吃,一副“茍富貴,無相忘”的做派。
我是后來養多了狗,才知道狗是護食的動物,即便兄弟姐妹、父母親和子女,也是不讓食物的。所以想起來,“土根”真是一條對朋友有著深情厚誼的狗。
作為一條看家的狗,它興許是不太合格的。它認識的人,都可以進我的院子,甚至我的家里。見過一面,它就認識了,下回人家來,它絕對歡迎。有一次我從樓上下來,看見客廳里站著一位陌生男人,我大吃一驚,一邊請他出去,一邊怪“土根”怎么不叫。這人取笑我說,你一點記性都沒有,你家的狗都認識我。原來他是搞裝修的,曾來過我家,游說整修院子的,今天又來游說了。
這件事讓我覺得不太安全。我與本地人打交道時,有時候也要說到這件事。本地人覺得不需要大驚小怪,這條狗也沒有做錯什么事。家里來了一個人拉生意,你不做,人家不會強你所難。
我忽然有些明白,原來我是一個城市人,城市人勢利、焦慮、沒有安全感,這些缺點,“土根”身上沒有,它和本地人一樣,心思單純,待人真誠,決不小題大做。
它從不對什么失望,反而對一切都充滿信心,有吃有喝有個家,它就盡量地放飛快樂心情。與它相處久了,我慢慢敞開了心扉。我拉開了厚重的雙層窗簾,白天黑夜都不再把窗戶遮上。我打開了門,不再一天二十四小時都關著門,有時候院門也都開著。當這一切成了習慣時,我覺得以前步步為營多么可笑,世上之物,無非從這里到那里。有飯吃,有衣穿,有房子睡,又有什么可焦慮的?
我終于成了配得上“土根”的人,自從與“土根”相處后,我學會了它的從容、快樂,對以前不能忍受的事情都習以為常,譬如停電。每次一停電,我就放下手中的活,出去東游西逛;如果是夜里,那就點上蠟燭,秉燭夜讀,不亦樂乎,身邊躺著“土根”,氣息均勻,心滿意足。
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僻靜之地,住了一段時間,我就得到了我想要的,身體與精神都開始好轉,仿佛世界也開闊起來。
收留“土根”的同時,我還收養了幾條狗和一批小貓;家里多了這些小動物,“土根”從來不表示厭煩,從來不欺負后來者。
我在“土根”身上得到的好處是無價的,而我不過是給了它存身的一小塊地方。
2011年9月28日,這是我看到“土根”的最后一天。那天,村子里的狗們來叫它一起出去,我看著它混在一大群狗中,蹦蹦跳跳地出了小區朝東邊去,然后就再也沒有回來,村子里的那群狗也沒有再來。
“土根”不見以后,我夜里又開始失眠,并且生了一場大病;我不停地自責,如果我會賺錢的話,我早就有很多錢了。有了很多錢,我會為“土根”與它的朋友們,還有貓們,買下一座島,或長久租下一座島,讓它們在島上吃喝玩樂,這樣它們就安全了。
我想擁有一座小島,帶著我的雞鴨狗貓,帶著天上的飛鳥,在島上天長地久。我在島上看書、寫作,夜深人靜時,坐在水邊,與它們一同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