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十到四十歲之間,收到的午夜電話最多。接通之后,那邊或是得意或是如釋重負地說:“我就知道,這個點你肯定沒有睡?!备杏X在濃重的夜色里,我就是一座燈塔。
后來就有了微信,大家習慣在打電話之前發一句“在嗎”或者“還沒睡吧”。人到中年就會變得禮貌而含蓄,意圖都隱藏在細微處。“還沒睡吧”,意思是你不要睡,我有些事必須找個人傾訴一下,否則我真的承受不住了。“你睡了吧”,意思是一切都交給天意,如果你沒睡那就聊幾句,如果你睡了那就算了,這是兩可之間的事情。不過在午夜這個時間翻遍微信通訊錄,還有個人能讓自己放心發這么一句話過去,就已經算是心滿意足。
午夜來電是觸發式的,觸發頻率和你的現身頻率有關。我四十歲后不再參加大型飯局,也極少發朋友圈,還停止了更新微博。做到這三點,基本上就可以做到“人間隱形”。人們想不起你來,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接觸不到,毫無鮮活印象,只有記憶中一個越來越淡漠的影子。到了這樣的程度,我開始重新接聽午夜電話。因為我知道,對方有充足的理由一定要找到我。重點不在于聊什么,而是需要那個人是我,需要我在電話那頭聽著。中年人是兩個極端,要么經年累月一個字都不會發來,保持無線電靜默,要么突然打一個電話來,通話時間起碼一小時起。

我是這么理解的:中年人的無線電靜默,意味著一切都還好,起碼過得去。當然也會遇見困難和障礙,但他自己都能搞定。不再像年少時那樣,隨時都要閑聊兩句。我翻過很多群聊天記錄,那些聊到凌晨兩三點鐘的天,都發生在十多年前。然后就漸漸趨向沉默,對話越來越短,回合數越來越少。中年人突然打破無線電靜默,那就一定是有事,而且事情通常都會相當麻煩,以至可以訴說的對象都極少。對方在午夜時分突然想起你,這件事情本身就不同尋常,說明對方的人生出現了迷航,所以才會轉過頭去找舊日朋友,因為大家曾經有過共同經歷的歲月,可以從你這里找回早期人生中的道標。除了傾訴,中年人的午夜來電其實要的是一個反復確認,確認自己是誰,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確認自己在多年前對自己和對生活有過什么打算;確認完了,就可以再次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無線電靜默是有理由的,無線電靜默也是有價值的。正因為長期不聯系,所以不會雙雙迷失在現實里。總有一個人要留在過去,記得自己多年前的樣子,在必要時幫助自己恢復記憶,回想起自己何以抵達此時此地,這背后究竟有怎樣的緣由。中年之后,好朋友就是相互備份的關系,互為對方找尋曾經的自我的密鑰。午夜來電,并不是打給一個久不聯系的朋友,而是通過這個朋友,聯系很久之前的自己。
少年是一股氣,蠻橫莽撞地向前沖;中年是一件易碎品,并且已經碎過,不止一次——用經驗,用技能,用責任感,用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騙勉勉強強黏合在一起,看起來有個完整的樣子,但是,再次成為碎片難以避免。于是,就總是有自我拼湊的時候。撥打午夜的電話,是因為對面有一張自己的設計圖紙,可以根據圖紙找到拼湊自我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那幾個碎片。這樣的電話總是會很長,因為生活打碎一個人只需要一瞬間,但是回憶起自己是誰需要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