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16日是第17個“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題是“共管慢病青光眼,留得光明恒久遠”。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致盲性眼病,以中老年人為高發群體。臨床醫生發現,有相當一部分慢性青光眼患者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喪失了部分甚至全部視力,這說明早發現早治療很重要。那么,青光眼發作時可能會有哪些信號呢?
青光眼發作,有這些信號
青光眼急性發作易被發現,一般表現為眼球脹痛、視力急劇下降及同側偏頭痛、惡心、嘔吐、體溫增高、脈搏加速等。
青光眼非急性發作雖然不容易被發現,但若出現以下情況時,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就醫檢查:(1)經常性眼球脹痛,鼻根眉弓痛而又無近視、遠視和散光或其他疾病;(2)經常出現看燈或其他光源時可見其周圍有彩虹樣的光環,看東西時好像有一層霧遮擋;(3)眼紅充血,視力模糊,疼痛明顯但無分泌物;(4)遠視眼者及近視眼者近期內視力明顯下降;(5)40歲以上經常更換老花鏡,仍覺不合適;(6)家族中有人患青光眼。應該注意的是,有些青光眼如開角型青光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在發病早期可以無任何癥狀。
對于缺乏青光眼防治常識的人而言,通常不能自我判斷,需要依靠眼科醫生進行專門的檢查才能確診。由于此類型病情發展緩慢,當出現視力受損害時,往往已進展到晚期,視野呈管型或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嚴重受到影響。因此,40歲以上的人每年除了查視力外,還要查眼壓和眼底,防患于未然。
青光眼的治療方法
目前,青光眼的基本治療原則是降低眼壓、保護視神經。藥物、激光、手術是降低眼壓的主要手段。
針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壓癥,用滴眼液(如噻嗎洛爾眼液、派立明眼液)進行局部治療是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滴眼液仍不能有效降低眼壓,則可以加用口服藥或機械能全身靜脈用藥,常用的有乙酰唑胺片、甘露醇等。如果口服或全身靜脈用藥仍不能有效降低眼壓,則應選取其他的治療方法,包括激光治療和手術治療。而閉角型青光眼應早期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為輔助手段。
怎樣預防青光眼
由于原發性青光眼的致病原因還不太清楚,因此預防主要在于盡量避免誘發因素,包括保持生活規律睡眠充足、情緒穩定、飲食有節等。這是因為勞累過度、睡眠不足、情緒波動、飲食不節或暴飲暴食等因素都會影響血管神經調節中樞,使血管舒縮功能失調,繼而引起眼壓的急劇升高,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