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的本質是以課程為載體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結合無人機課程的特點和課程思政現狀,分別從建立課程思政案例庫、加強師資隊伍、創建思政實踐教學模式、設立思政模塊考核機制四個維度對無人機課程思政內容進行延拓與挖掘,讓課程思政滲透到整個課程教學中,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對院校培養學生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課程思政;政治教育;無人機教育;人才培養;院校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21-0193-04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d throughout Curriculum is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curriculum as the carri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AV cours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d throughout curriculu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d throughout curriculum contents to the UAV course are researched and excavated from four dimension: establishing a course case bas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d throughout curriculum,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team, creating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tegrated throughout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and setting up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tegrated throughout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chanism, so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ed throughout curriculum can penetrate into the entire course teaching, and truly combine it with th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olitical education; UAV course; talent training; college training
立德樹人是高等學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下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1]。
課程思政主要強調全方位育人,注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2-3]。其中,課程思政屬于隱性教育范疇,通過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思政教育,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步融入全方位育人教學全過程,從而實現思想和價值引領[4-5]。
隨著無人化、智能化軍事裝備已成為制勝未來戰爭關鍵的軍事變革的主要趨勢,火箭軍工程大學開設了無人機偵察與運用核心課程,授課對象是信息處理與應用方向大四學生,具有涵蓋內容廣泛、實踐性強、應用聯系緊密的特點。教學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靈活、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負責的工程問題的能力,需要深刻理解指揮員在無人機信息獲取及運用領域應具有的能力和強國興軍使命責任。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課程思政則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6-9]。在教學中急需將思政教育與課程教學有機融合,通過挖掘和整合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育人全過程,幫助學生塑造崇高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對院校培養學生具有指導意義。
一 無人機課程思政現狀
(一) 課程思政設計需優化
無人機偵察與運用是專業核心課程,不僅對學生掌握靈活機動的裝備和高效精確的信息處理技能起著重要作用,而且承擔著提升學生持續學習、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應用意識的使命。
但目前該課程的思政環節缺乏系統化設計。課程思政不夠“水到渠成”,難以與學生產生共情,實現價值塑造,本課程由于知識性強、邏輯性、數學性強,課程思政的自然融入一直是難點問題。若只是為了使課程中具有思政要素而生搬硬套地在課堂中插入生硬思政內容,有時反而會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達不到思政原有的目的。因此,如何讓思政元素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融入課程,同時又讓學生入腦入心,是課程思政教學中的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難題。
當前各軍隊院校對無人機課程思政建設的關注點主要在于思政要素挖掘和課堂思政的實施上,如某航空大學的無人機飛行原理課程團隊在教學過程中大量使用教學案例作為思政要素,無人機機電設備課程進行思政改革是以航空文化為重點。但是由于每一門課程的學時是有限的,對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中將課程思政設計滲透到教學大綱、課堂教學、課后思考和線上線下等全過程,如何緊密銜接部隊專業崗位來設計課程思政等問題,目前尚未有較系統的研究設計[9-11]。
(二) 課程思政元素需深入挖掘
無人機課程內容理論性強、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差異大、部分學生對崗位的了解程度不夠,時常有畏懼心理,從而造成缺乏對課程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難以實現學生共同受益。如何深挖思政素材,從家國情懷、個人品格、科學觀三方面進行課程思政與專業知識的有機融合;同時借助思政教育的引入,使課程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并培養學生持續性學習的科學鉆研精神及正確的價值觀。
由于無人機課程的知識點內容側重于理論講解,需充分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內容建設中應以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為框架構建課程思政教學方案,課程思政的元素挖掘應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和崗位要求,有針對性地將各章節的思政內容和教學內容具體化,統籌完善教學資源和思政元素案例庫的建設。如何結合經典思政內容及相關科研案例、如何采用啟發式與課程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德育教育,然后再與實踐教學和考核量化相結合,使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協調統一,這些都還處于摸索階段,沒有形成好的思政元素案例建設方案。
二 課程思政實現路徑
課程思政的核心特征包括融合性、全面性和滲透性。意味著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科知識相融合,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增強思想政治覺悟。課程思政內容的選擇與融入實現路徑根據人才培養特點對課程教學體系進行完善,秉承“課程思政相互融入”的理念,優化課程設置,課程中融入什么思政元素、怎樣融入,是課堂設計的一個重難點。
(一) 明確思政教學目標
要將課程思政內容納入到專業課程的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及教學大綱、教學設計等方面,通過課程內容設置對思政體系進行建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明確課程思政的內容和要求,根據無人機專業課程特色梳理歸納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育人典型教學案例。圍繞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的思路發掘無人機課程中的隱性思政教育資源,彌補本門課在這方面的空白點。
(二) 結合課程特色,建設課程思政案例庫
無人機課程教學內容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可從教學內容的知識來源和發展、無人機技術應用等關系中挖掘知識所蘊含的價值觀、思想及表達的情感,組織專業課教師和思政課教師共同討論優化教學內容,開發建設課程思政素材案例庫。
一是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中汲取優良品質。本課程傳授的知識,尤其是飛行原理、任務載荷等具有曲折的發展歷史,其中不乏代表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授時,可以結合其中的經典名人故事,凝練其中的精神和品質,即通過知識點蘊含的哲理、體現的文化傳承和人文精神來切入課程思政。
二是從軍事應用、科技發展的前沿情況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課程中涉及到的知識點包括在國防工業、軍事活動等領域的應用,以及未來軍事戰場發展趨勢可能面對的變革。仔細分析這些知識點的實際應用、軍事現狀、發展前沿、發展趨勢,以及對國家、軍隊的影響,都可以成為宣揚愛國情懷、自立自強、責任意識的抓手。尤其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前軍事時政,如科研技術攻關、基礎研究等發展迫在眉睫,以及結合相關知識開展課程思政教育。
三是在授課內容中增加無人機運用領域新聞報道、典型事故、當前熱點及難點問題,無人機軍事應用案例的視頻、圖片等,不斷完善思政特色教育教學體系,助力“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教學質量提升,提高學生的辨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思維。
(三)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協同育人
一是教員隊伍的能力、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目前無人機課程教師隊伍有四名教師,團隊研究方向包括無人機定位、無人機偵察載荷、無人機信息處理等。首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團隊影響力,團隊教師圍繞無人機課程教學內容,以提高軍隊戰斗力為靈魂和主線,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把育人要求和價值觀教育融入專業教師的培養體系,以專業課教師為引領,強化其對學生專業能力和價值觀的影響力。其次,引進思政課教師進行思政教學指導,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教師優勢疊加、協同育人。探索“專業課程+思政教育”一體化教學路徑,增加思政課教師進行指導,將專業課與思政課教師打造成“育人共同化”,實現專業課與思政課教師優勢疊加、職能互補。再次,打造無人機教學及綜合實踐平臺,將課堂理論教學與課外綜合實踐應用結合、德育融合,讓教師引導學生構建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同時教師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科技創新競賽活動及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產生對科研實踐的濃厚興趣,為未來投身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是無人機偵察載荷種類多、發展速度快,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要求高。但由于缺乏與部隊基層直接對接,使得教師和學生對裝備不夠熟悉,對無人機的創新應用不夠了解,開展實踐教學的內容與實際訓練任務貼得不緊,缺乏全要素、全流程演練案例。同時由于缺少實際的訓練,特別是對抗條件下的訓練,學生難以發揮指揮員的主觀能動性,不清楚如何推演對抗條件下的無人機實時運用。可組織課程團隊人員多到部隊、科研院所調研,提高相關教員對本科學歷教育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施訓能力。
(四) 結合學生特點與崗位實際創新思政教學模式
一是課程模式規劃中可以包括實驗項目設計和實踐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政元素的培養。也可設置思政研討主題,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內容中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課程研討交流,使學生奠定無人機應用方面的理論基礎。同時在課堂中可引入小競賽,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對無人機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競爭意識。同時在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在課堂中增加課堂學生實驗匯報,在驗收環節,讓所有學生均上臺講解自己的實驗內容、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和實踐經驗,學生互相評價、打分,努力提升教學效果。
二是針對實踐教學案例手段單一、教學模式固化等問題,建設基于智能+無人機訓練平臺,運用實踐教學案例,探索了無人機實踐教學訓練模式。在課程實踐教學中,發揮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作用,檢驗實踐效果,嚴格實踐考核。教師扮演評判官的角色,下達實踐教學任務,并對最終結果進行評判;可將學生按照強弱搭配劃分成三個小組,一組結合實踐教學案例,設置訓練想定內容,另外兩組利用訓練平臺,開展訓練;通過角色互換,突出實際操作能力、實時信息處理能力、復雜環境下的無人機設備綜合運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指揮決策意識。
三是結合無人機在訓練中的應用現狀,持續引導科研過程性實踐內容引進課堂。讓科研反哺課堂教學,并結合授課教員的科研工作,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納入教學內容中,將科研開發的無人機平臺、無人機飛控硬件/軟件、無人機拍攝數據等作為教學的一手資料,使得課程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和針對性;將科研項目中實際飛行過程中采集的視頻和飛行過程作為激發學生興趣的激發點,使得學生對課程保持濃厚的興趣,并不斷滾動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激發學生興趣,學以致用。
該模式一方面賦予了學生做好科研的動力,另一方面通過和同學之間的交叉對比,讓學生對科研內容和方法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倡導了科研誠信。這種模式鍛煉了學生的技術能力、培養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對培養科學素養打下良好基礎,并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職業觀、價值觀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等。
四是依托軍地實踐教學基地規劃參觀見學環節,讓學生親歷無人機裝備設計、生產、運用一線,消除無人機的神秘感。同時需要多方位全面協同,加強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跨專業、跨校、跨地域的交流與合作,互聯互動,共同創新好思政教學模式。
在整個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創新中,將課程思政教育深入到學生的自覺行動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員要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以及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需求,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以專業的理論分析回應學生的心理困惑,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使價值引領、知識傳播、能力養成有機統一,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五) 將課程思政模塊納入課程考核,建立多元化考核機制
考核方式改革需要既能貫穿課上、課下全過程,又能覆蓋知識、能力和情感全要素的全面考核。首先,將平時的思政考核融入課上和課下,課上考核以真實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為主,結合提問、匯報、研討等環節開展;課下考核以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為主,以課后作業、主題論文的方式為主。其次,課程實踐過程中的思政考核應結合任職崗位面臨的實際復雜問題進行設計,重點考察學生在訓練中的綜合素質和團隊協作能力。最后,課程筆試加入思政評價模塊,主要利用筆試材料分析題考察學生的工程思維、科學素養和責任擔當,以達到檢驗課程思政效果的目的。詳細劃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設置課后思政作業。教師根據章節內容定時在線上平臺推送思政方面的課外閱讀作業,增加學生課后閱讀量,將學生自主探索、案例分析、教師點評、學生分享心得相結合,使課程思政融入得更深、更透。同時根據思政元素的主題設置討論區,讓學生通過完成思政作業,能夠及時抒發個人情感,便于老師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和課后真實感受,更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鼓勵和學習,也便于思政考核。最終達到讓學生在學習完一堂課的相關知識內容后,帶著問題去展開思考。
二是改變專業課程考核方案,設計學生反饋評價表,通過日常與學生的常態化交流溝通,調查學生對課程教學效果的直觀感受;課程考核加入思政評價環節,課程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核內容由原來的100%壓縮為95%,思政評價模塊比例提高至5%,課程思政方面重點考察學生是否有時代使命感和專業榮譽感,是否具備責任意識、擔當精神,能否實現素質目標;并長期開展部隊回訪、調研,了解學生畢業任職后思想狀況,形成反饋。
三是成立評價小組,制定包含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的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機制,通過不同的形式將考核貫穿到整個教學的過程中,真實反饋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效果為導向,注重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是否認同,學習過程中有沒有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以及學生對課程本身的評價。通過多種形式,全面、全方位評估課程思政教學是否有效達到目標,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思考對策并加以改進和優化。
三 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國家教育部門在推進“大思政”建設方案時,明確提出了思政課程的創新舉措,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師在授課中應更加注重讓思政課回歸生活,利用情境創設將思政課堂與社會結合在一起,聯通知識與生活實際。讓學生由情境進入思考,將思考應用于情境,實現深度學習。
進行情境創設是無人機課程思政關鍵一環,只有選擇合適的情境、創設好情境,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在創設思政課堂情境時,要思考以下問題。
(一) 聯系生活實際,還原教材中的真實問題
教師要以學科任務為導向,創設與學生真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將這些抽象的問題概念,還原成學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真實問題,讓學生可以用現實的經驗解答課堂問題。
(二) 注重邏輯辨析,培養多元思維
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注重情境對學生辨析能力的培養。通過矛盾、沖突等情境的設計,讓學生在討論、辨析中了解到不同的價值沖突和價值選擇,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
(三) 正能量貫穿始終
大思政應該把弘揚正能量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區分是非、明白什么是真理。在情境的創建中,對于道德知識的形成,應該深入加工,讓學生認同并信服。
四 結束語
通過從建立課程思政案例庫、加強師資隊伍、創建思維實踐模式、思政模塊考核機制四個維度對無人機課程思政內容進行延拓,挖掘與教學內容高度融合的思政元素,建立思政素材庫,并與新形態教材相鏈接,供課上教學與學生課下學習使用。考核增加思政評價項,主要利用筆試材料分析題考察學生的工程思維、科學素養和責任擔當,達到檢驗課程思政效果的目的。讓課程思政滲透到整個課程教學中,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才培養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對院校培養學生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5836.
[2] 陳潔.基于案例庫的“無人機飛行原理”課程思政建設研究[C]//西北工業大學,中國航空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航空航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三屆全國航空航天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論壇論文集.海軍航空大學,2022:4.
[3] 周仁建,王強,魏春曉,等.面向定向培養軍士生的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以《無人機控制與導航技術》為例[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9(4):18-21.
[4] 黃詰,徐風磊,黎志強,等.任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教學方案設計探索與實踐——以“無人機航電設備”課程為例[C]//西北工業大學,中國航空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航空航天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三屆全國航空航天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論壇論文集.海軍航空大學青島校區,2022:5.
[5] 駱妙藝,繆倩,蔡振琦,等.思政融入無人機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以“無人機組裝與調試”課程為例[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22(3):92-97.
[6] 程娟.四旋翼無人機的組裝與調試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與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12):256-258.
[7] 周佳欣,李煜.無人機地面站系統課程思政實施路徑與方法[J].科教文匯,2023(13):141-144.
[8] 劉戰合,田秋麗,楊波.無人機工程設計課程思政建設探索與實踐[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7):62-63.
[9] 牛雙誠,晉玉強,寇昆湖.無人機指揮控制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2(15):67-69.
[10] 劉耀輝,靳奉祥,鄭國強,等.新工科背景下“無人機航測”課程思政案例教學[J].地理空間信息,2023,21(10):138-140.
[11] 賀光,趙述龍,李杰,等.智能無人機領域課程思政教育實踐[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3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