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校溝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家校溝通有助于營造家校共育的良好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當前,班主任家校溝通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單向化的傾向,告狀式、責問式、說教式溝通等,導致溝通效果不好,學生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針對此,通過具體案例闡述了非暴力溝通在班主任家校溝通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和注意事項,為一線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非暴力溝通;家校溝通;班主任;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4)21-0075-03
一、引言
(一)家校溝通的現狀
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兩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境,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在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中均發揮著重要作用。家校溝通是構建家校教育共同體、優化教育環境的關鍵[1]。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雙方需要通過深度溝通來實現更好的合作,共同支持學生的發展。
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經常需要就班內學生的狀況與家長溝通,以達成教育共識,促進問題解決,助力學生成長。目前,班主任家校溝通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家校溝通效果,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單向化的傾向,形式多是告狀式、責問式、說教式等,即教師向家長反映問題,指責家長沒有教育好學生,繼而向家長輸出各種“大道理”。在這種溝通模式下,家長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其內心感受沒有被看到,意見不被重視,溝通效果自然不好,結果往往是家長表面上配合教師對學生進行訓誡,學生的問題看似解決了,一段時間以后又會故態復萌。
(二)非暴力溝通理論概述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由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B. Rosenberg)博士提出的一種溝通方式。它以同情心為基礎,關注人的需求和感受,通過積極的溝通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2]。非暴力溝通主要包括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求、請求[3]。觀察:客觀地描述你所觀察到的行為或事實,不作任何評價、批評或指責;表達你的感受,可以是任何與觀察到的行為相關的情緒,如高興、悲傷、憤怒等;需要:探討你的需要,這些需要是感受產生的原因,每個人的需要都是合理的,而行為只是滿足這些需要的方式;請求:提出具體的、可實現的請求,邀請對方參與解決問題,請求不是命令或要求,要以一種邀請合作的態度表達出來。
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在于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而不是分離[4]。它鼓勵人們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傾聽他人的需求,并尋找滿足雙方需求的方法,繼而通過同理心的溝通,減少沖突和暴力,促進理解與和諧。這一理論強調無論在何種情境下,通過關注和尊重所有人的基本人性,都有可能實現和平與共贏。
近年來,非暴力溝通除了應用于個人之間的交流,還被廣泛應用于解決團體沖突、改善工作環境、促進社會正義等多個領域。研究表明,非暴力溝通技巧應用于家校溝通,有助于提升溝通效果,化解矛盾[5]。家校溝通涉及方方面面,本文將針對班主任家校溝通工作,闡述非暴力溝通技巧在其中的運用。
二、非暴力溝通在班主任家校溝通中的具體應用
班主任作為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紐帶,肩負著家校溝通的重任。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積極的溝通方式顯得尤為重要。非暴力溝通作為一種以同理心為基礎的溝通方式[6],為班主任家校溝通提供了新的思路。下文將通過具體例子來闡述如何在家校溝通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技巧。
案例情景:小華(化名)是一名初中生,班主任發現他在最近幾次考試中的成績有所下降,決定與小華的家長進行一次面對面交流,讓家長了解小華的情況并探討解決方案。
非暴力溝通方式:
1.放下評論,如實表達所觀察到的情況,客觀、具體地描述學生的狀況。班主任說“小華以前學習成績一直在班里處于中上,最近我注意到小華在幾次考試中的成績有所下降,不知您注意到了沒有”,而不是說“小華最近成績下降得厲害”。
分析:班主任如實講述所觀察到的事實,不做主觀的評論和判斷,提高了信息傳遞的準確性,避免了指責和批評,避免了誤解和矛盾,從而營造了良好的溝通氛圍。如果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家長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的言語,這類言語會觸發其自我防御機制,家長可能會就此作出反駁、攻擊等回應,不利于后續的溝通。
2.放下想法,關注感受。班主任說:“我對小華目前的狀況感到有些擔憂,因為我認為小華完全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績。我覺得您作為小華的家長,肯定也有這樣的感受,可能比我還要更強烈?!?/p>
分析:傳統的家校溝通中,雙方往往習慣表達想法而忽略感受,由此造成誤解。當我們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并關注對方的感受,合作才能達成。在案例中,班主任坦誠地表達自己對此事的感受,同時也關注到了家長此刻的情感狀態,讓家長感受到被理解,化解了家長因孩子成績下降而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
3.放下問題,聚焦需要。班主任說:“關于此次談話,我的目的是小華能夠發揮他的潛力,取得更好的成績,我覺得這也是您的期望。”
分析:傳統的家校溝通中,教師注重向家長反饋問題,強調家長應負的責任。而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應坦誠表達自己內心需要,同時看到對方的需要,聚集解決問題。在上述談話中,班主任真誠表達了對學生的希望,同時進一步共情家長,增進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4.尊重、平等,提出請求,邀請家長一起探討解決方案。班主任給出了建設性意見:“之前小華學習成績一直不錯,我想與您的良好家庭教育分不開。這次請您來,是想與您一起探討如何幫助小華提高學習成績。我很想聽聽您對小華目前學習的看法,畢竟您作為孩子的家長比我更了解他。我們商量一下,看看如何幫助小華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或許還可以聽聽各科老師的意見?!倍皇菃畏矫嫣岢鲆螅骸拔蚁M芗訌妼π∶鞯谋O督?!?/p>
分析:在非暴力溝通中,提出具體的請求是關鍵。這些請求應該是明確且實際的,而不是空泛的,并且應該以一種正向和非強迫的方式表達出來。在上述案例中,班主任首先肯定了家長在教育孩子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使家長看到自己以往的成功之處;然后,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而不是單方面提出要求。
三、家校溝通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技巧的注意事項
班主任在實施非暴力溝通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四點,以提高溝通的效果,促進良好家校關系的建立。
1.保持同理心。始終以同理心對待對方,理解并尊重對方的感受和需求,特別是當自己的觀點和對方不一致時,認真傾聽對方的發言,不要打斷,也不要急于給出解決方案或作出評判。使用積極的語言,避免指責和批評對方,因為這可能會導致對方的防御性反應。
2.清晰地og3w8nNJer4jtIwI9M9YImmNLc7EpHEroOkRiq1MUA4=表達自己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避免含糊其詞或使用可能導致誤解的表述。關注解決方案,將注意力集中在尋找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方案上,而不是停留在問題上。避免條件性表達,不要在表達需求時附加條件,例如“如果你……我就會……”這可能會讓對方感到被威脅或被操縱。
3.保持開放性。對于對方的反饋保持開放的態度,即使是負面的反饋,也要盡量從中尋找可以理解和學習的地方。
4.學會復盤。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技能,需要通過不斷練習來提高。在每次溝通后,要復盤溝通的效果,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總之,班主任在家校溝通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技巧,有助于提升溝通效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非暴力溝通的應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班主任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陳燕華. 家校溝通的藝術[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馬歇爾. 盧森堡. 非暴力溝通[M]. 阮胤華,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
[3]龐紅衛. 非暴力溝通在校園心理危機干預家校溝通中的運用[M]. 寧波:寧波出版社,2019.
[4]余瀟. 非暴力溝通在校園心理危機家校溝通中的運用[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6):24-26.
[5]曾小蘭. 巧借非暴力溝通促進家校合作[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4(3):71-73.
[6]聶瑞虹. 基于非暴力溝通的家校合作在初中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運用[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8):62-66.
編輯/于 洪 終校/黃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