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17日,是嶗山區國有獨資平臺公司。2024年3月,嶗山區根據國資重組改革工作要求,對部門、公司進行了優化,集團現有綜合管理部、人力資源部、財務管理部、戰略招商部、審計法務部、安全生產部六個職能部門,下設青島嶗山旅游運營有限公司、青島嶗山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和青島嶗山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三家一級全資子公司。
作為嶗山區旅游發展戰略級平臺,嶗山旅游集團依托特色山海資源和深厚文化底蘊,以全域及嶗山風景名勝區旅游產業發展為核心,形成了旅游投資、索道運營、景區運營、酒店管理、海洋旅游、物業服務等多板塊產業布局,下轄石老人觀光園(4A級景區)、仰口索道、太清索道、巨峰索道、仰口海水浴場、海上游船、北九水療養院、九水和園藝術酒店、東麥窯民宿、景區茶室驛站、嶗山旅游膠東機場體驗店等多個業態,正在全力打造“旅游景區運營+旅游項目開發+農文旅產業融合”新型體系,加速形成“上山、下海、布點、建鏈”戰略布局。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曾經從事過科技創新工作,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對于創新,您怎么理解?作為國有企業的新掌門人,在戰略方向上又該具備怎樣的創新性思維?
劉青董事長(以下簡稱劉):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不竭動力,而于企業而言,創新是持久發展的核心,沒有創新,難談核心競爭力,更不會有未來。我曾在嶗山區微電子創新中心工作多年,從產品、產業到生態,對創新有著深刻的領悟。當下,經濟社會發展加速迭代,唯有創新才能先人一步。實際上,文旅產業同樣需要創新、呼喚創新,特別對于嶗山旅游來說,傳統的增長方式已經走到盡頭,全社會旅游逐步向休閑度假游轉變,游客們更加注重體驗和互動,這就需要我們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積極探索數字化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文化旅游新模式、新體驗、新業態不斷涌現,從而實現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發展成果。
記:2024是集團的改革之年,社會各界非常關注,期待著在您主導下的嶗山旅游迎來跨越式發展。過去4個多月,您和您的團隊一直在搞改革,也推出不少“硬核”措施,為什么要這樣做?
劉:雖然嶗山旅游自身條件不錯,可謂天生麗質,但是也恰恰容易產生路徑依賴,讓人固步自封吃老本。因此,創新首先是理念更新,要敢于突破舊框框,這方面,我們主要靠資源重組和架構調整。企業重組整合改革,已完成法人治理結構調整、機構精簡、三家一級子公司重組整合及相關手續變更,明確了各層級職能分工及主責主業,實現“瘦身健體”。過去幾個月,我們打出了資產及業務布局優化一套“組合拳”:一是景區業態運營水平持續提升。通過創新營銷策略、提升服務質量等方式,景區旅游業態較去年同期實現有效增收,其中,海上項目、大河東商場、石老人觀光園通過調整營銷方式、舉辦美食節特色活動、拓展營銷渠道,同比分別增收65%、60%和171%。二是旅游項目開發快速推進。以重點項目帶動旅游產業提質升級,目前大河東文旅小鎮已完成第一階段設計成果和用地梳理,正在推進第二階段方案深化;嶗山自然資源展館建設及運營方案同步推進中;北九水療養院結合項目運營需要完成設計方案的多輪優化;沙港灣酒店項目已完成初步審計以及融資方案擬定。三是農文旅產業融合加速布局。聚焦客群差異化需求,完成7條定制線路產品初步設計;參與第34屆國際啤酒節設計策劃,結合景區及鄉村資源,制訂市場化運營思路及方案;完成低空飛行機場選址定點、設計及基礎施工方案,正在推進施工前期工作;整理嶗山優秀文化,錄制“講解員講故事”12篇;豐富嶗山文創品類,設計定制嶗山紀念幣、茶枕等涵蓋文化傳播、美學、實用的多維度價值產品。
記:最近青島文旅演藝市場持續火爆,幾個劇目陸續推出,海上旅游、音樂節之城IP更加閃亮,而哈爾濱、西安等同類城市也在不斷出新。嶗山旅游下一步有什么樣的大動作?
劉:要看到,我國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形成全球最大國內旅游市場,成為國際旅游最大客源國和主要目的地。今年上半年全國旅游發展大會提出,要把旅游業發展成為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文旅融合成為新風口。嶗山區委、區政府提出,加快建設山海特色的世界旅游度假目的地,這就需要我們主動加壓,拉高標桿,真抓實干,當好先鋒。下一步,我們將立足景區高質量發展大局,將集團各業態資源進行洗牌重組,歸并同質業務,轉變營銷策略,加快盤活現有資源;同時,積極推進大河東文旅小鎮等優質文旅項目建設,立足市場需要和景區實際設計策劃業態產品,打造具有競爭力、帶動作用的區域文旅新地標和消費增長極。我們還將主動走出去,認真學習借鑒國內景區先進經驗,從形象、技能、素質等方面對講解員隊伍全面煥新,打造嶗山文旅嶄新名片。
記:過去大家普遍有個感覺,就是嶗山旅游淡旺季明顯,能留住游客的景點和項目不多。您對此有什么看法,有何破解良策?
劉:當前旅游正在從景點觀光向休閑度假、深度體驗轉變,全域、全民、全時、全季特征更加明顯,跨界融合趨勢日益顯現,個性化、多元化需求不斷增多,人們越來越重服務、重品質、重體驗、重安全。針對這種新形勢,結合嶗山旅游目前自然風光依賴度高、淡旺季明顯、客流大收入少等現狀,我們將堅持“從文化到文旅,從產品到空間”的理念,從宏觀和執行層面創新回答好三個問題:嶗山有什么?游客為什么來?來了干什么?
我們下一步將聚焦“從觀光到體驗”的文旅迭代升級變革,以文化和規劃去落地旅游產品項目和服務,挖掘嶗山山海基因,講好嶗山故事,同時借力現代科技賦能,將文化元素和現代科技時尚元素充分嫁接,打造真正能夠留住游客、高品質的山海度假目的地。
旅游業發展,離不開大項目,特別是可持續發展的新項目、好項目。比如,我們正在規劃立項的大河東文旅小鎮,極有可能成為嶗山文旅融合的點睛之筆。整個項目規劃1000多畝,聘請了國內一流團隊進入,力爭年底前實現固投納統。這個項目集景區、夜游、住宿、餐飲、商業、文化、演藝、節慶于一體,實現全要素多業態的同一空間內集聚,我給其定位就是“三地”,即旅游目的地、文化集結地和游客回憶地,讓四海游客來到嶗山在觀山看海的同時,還能享受沉浸式、一站式的高水平文旅消費服務,從而留下難忘而美好的回憶。
在服務方面,我們將在持續做好索道、游船等現金流大、營收穩定業務的基礎上,加快文化和科技元素的融入,統籌整合閑置民宿、精品酒店、茶室驛站等資源,加大招商合作,打造景區“仙居嶗山”系列高端配套服務品牌;大力組合產品資源,針對不同客群開發差異化精品線路,并完善接駁交通、休閑茶歇等個性化服務;借鑒國內景區先進經驗,著眼文化內涵提升,從形象、技能、素質等方面對講解員隊伍全面煥新,打造嶗山風景新名片;同時加強文化、產品、話題策劃包裝,利用全網渠道加大立體營銷宣傳,進一步打響景區知名度。
通過項目創新和服務升級兩個層面的工作,我們相信能夠更好地解決好剛才我說的那三個問題:嶗山有什么?不僅有山海風光,更有歷史文化。為什么來嶗山?因為嶗山不僅有風光有文化,還有好吃好玩的,有開心、舒心、安心的優質服務體驗。來了能干什么?可以欣賞風光,可以觀山瞰海、感受文化、享受美食,獲得感官、身體、情感、精神、心靈等全方位的體驗,滿足旅游者對“詩和遠方”的所有美好向往。
解決好這些問題,我們也堅信嶗山旅游未來一定能夠以全新的面貌在文旅市場中“出圈”,成為游客愿意來、留得下、玩得好的高品質旅游目的地,為全市全區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劉海峰 王品 張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