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窩蜂”出自吳承恩著《西游記》第二十八回,形容小妖眾多擁擠、一哄而上的模樣。如今一茬接一茬的網紅頂流接力,淄博燒烤的暴熱火辣味才過,哈爾濱冰雪的閃亮年味猶在,天水麻辣燙又因為一個回家過年大學生的隨手一拍出圈成為新晉頂流。
“一窩蜂”是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經濟個體的理性逐利選擇。但萬千個體單看理性、正確、有效的選擇,合成后卻極易造成群體的共同損失,這就是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提出的“合成謬誤”理論。最經典的就是“內卷”只能有利于一人“卷”,全社會一起“卷”之后,個體花費成本在不斷上升,整體幸福感在直線下降,提高成本卻再無收益了。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一窩蜂經濟”也存在“合成謬誤”,網紅消費的漲潮和退潮在三個月內完成,消費者和生產者如同小妖般粉墨登場,轟轟烈烈地成為“龍套”后,又匆匆謝幕。非理性消費帶來的生產企業盲目跟風,共享經濟浪潮下的600億資本涌入,都是理性經濟個體的選擇。但是接踵而至的卻是濟南男子付費學藝天水麻辣燙,投入20多萬開的店18天即關門倒閉;三年內超過2300萬輛共享單車遍布街頭巷尾,卻在資本血戰下,變身單車“尸體”堆積在廢棄“墳場”。這一切又是何等觸目驚心,社會資源的浪費、文化經濟的不良后果銘諸肺腑,可至今“一窩蜂”仍往來憧憧,不免令人惴惴其栗。
“一窩蜂經濟”如果僅是經濟個體的趨利行為,市場經濟會通過看不見的手對經濟個體自發調整,那么政府不需要去干預,只需維護市場的公平和高效,讓“小妖們”自負盈虧地承擔市場化競爭下的全部后果即可。這完全符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現代經濟體系系列論述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的要求,而且讓消費者有進行選擇的自由度,就是滿足人民美好物質文化需求的成果。
但是如果“一窩蜂經濟”涉及經濟外部性,特別是負外部性的時候,政府就應該足夠關注。外部性理論是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在其經典著作《經濟學原理》中提出的,是指經濟個體的行為使他人受益或受損,而參與個體本身卻不會因之得到補償或付出代價,由此社會收益或成本高于交易主體的獲利或付出。自由市場機制僅通過價格因素就無法對全社會資源進行有效地分配了。最典型的正外部性,就是上海老齡化過程中最缺乏的生育。如果生養成本由生育家庭承擔,而孩子們成年后的價值屬于全社會,那么孩子越優秀,經濟的正外部性就越大。負外部性的案例很多:比如外賣經濟中便捷、高效和廉價的收益主要歸屬于參與交易的消費者和生產者,由于大部分生產者計算成本只包括了制造成本,未計算由此產生的包裝垃圾清理成本,所以外賣經濟下產生的污染成本計算進全社會納稅人的成本中。
消除正負外部性的總方向是使外部性內部化。傳統經濟學原理中,政府可以通過稅收、補貼和監管等手段來糾正外部性,如生育基金和補貼、九年制義務教育以及征收環境稅或者環保費等去污成本。但是在政府具體政策實施之前,人大應該具備全局眼光、全面視角,用立法的方式規范政府在法律法規框架內管理經濟外部性。應持續跟蹤并運用科學、謹慎、嚴密的態度完善、規范立法,特別為新興行業設定準入門檻,明確行業標準,規范市場行為,防止無序競爭。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增長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社會福利,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經濟體系,造福于社會。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信達澳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