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過去幾年中,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迅速發展和應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尤其2023年被業界廣泛認為是“大模型元年”。這一年中,我們見證了Meta的Llama模型及其續作Llama2的發布,以及阿里云在短短幾個月內密集發布Qwen系列的多個版本。這些模型的發布不僅僅標志著技術的一個個高峰,也預示著AI的各種可能性正在迅速成為現實。
可以說,AI技術應用已成為新質生產力,AI大模型運用能夠在分析大數據、提高決策質量、優化操作流程等方面為傳統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更可以在醫療、教育、新零售、社交等多個領域的應用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例如AI醫療助手擁有的快速分析大量醫學圖像和數據的能力可以提供與頂尖醫生媲美甚至超越的診斷建議;AI教學助手可以個性化調整教學內容和節奏。隨著技術的成熟和優化,AI模型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嘗試和實施AI解決方案,預示著AI技術將不僅僅限于后臺數據處理,更將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最近,劉強東以“采銷東哥”AI數字人的身份入駐直播帶貨領域的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不僅展示了數字人技術的進步,也反映了市場對于新型互動體驗的需求。
大型AI模型和數字人技術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領域的一次革命,更是對社會結構和產業模式的一次深刻重塑。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和普及,我們可以預見一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未來。然而,這也伴隨著倫理、隱私和就業等多重挑戰,需要在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積極思考如何確保技術的健康發展和公平利用。
今年2月,香港警方就披露了一起跨國公司被“AI換臉”詐騙案,涉案金額高達2億港幣。在5月4日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沃倫·巴菲特表示“我對人工智能一無所知,但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影響力堪比原子彈”,表達了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擔憂。所以AI技術落地上如何避免應用錯方向,用正向的AI技術應用去反制負面的AI技術應用也是重中之重。目前在金融行業,AI技術已經被用于識別異常交易模式、預測市場風險、提高交易安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在網絡安全領域,AI技術也被用于監測網絡流量,識別潛在的網絡攻擊,保護網絡安全。
為了更好地利用AI技術,我們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和監管機構需要加強對AI技術的監管,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這包括對AI技術的透明度、可解釋性、隱私保護等方面進行規范。
其次,在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過程中,需要進行倫理審查,確保技術的應用不會造成社會不公和侵犯個人權利。這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倫理審查機制,對AI技術的應用進行評估和監督。
此外,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公眾對AI技術的認識和理解,增強社會對AI技術應用的監督能力。這包括在學校教育中增加AI相關的課程,提高公眾的AI素養,同時也需要加強對AI技術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教育。同時,提高AI技術的透明度,讓公眾能夠了解AI技術的工作原理和應用范圍。這需要AI技術開發者和使用者主動公開技術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AI技術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們既要對AI技術的發展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也要采取必要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政府、企業、學術界、公眾等各方都應參與到AI技術的發展和監管中來,確保AI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社會的整體福祉。只有這樣,AI技術才能真正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氪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