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上海博物館是我必然打卡之地。在二樓有一個展覽吸引著我的眼球,“古波斯的榮耀——伊朗文物精華展”。
好奇心誘發我進入展廳。看到第一板塊——高原曙光。公元前2800年左右, 誕生了埃蘭王國。在當時兩河流域亞述王國的記述中,埃蘭的城市繁榮而富足。幾塊“磚頭”映入我的眼簾,仔細一看上面有一些奇怪的字符,這是波斯人自己創造的楔形文字。還有各種形態各異的陶壺、陶來通——一種酒器,還有閃閃發光的金杯。
然后我來到第二板塊——輝煌時代。這里重點展出來自哈馬丹省的有翼獅金來通,這件來通結合了有翼的獅身和近乎錐形的垂直杯身,杯身上端飾有一圈蓮花圖案,其下飾有平行的凹槽線。獅子呈張嘴伸舌狀,頭部、頸部和胸部覆有鬃毛,前爪自然著地。雙翅末端飾有三排羽狀花紋,末端向前彎曲,十分精致。還有精致的神像和銀盤,以及高大的雕像。
在第三板塊——信仰藝術,所見則是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逐漸進入伊朗高原,同時也帶入伊斯蘭教信仰。在這里我還看到許多源自中國的文物,我猜測這是絲綢之路上我們和波斯人貿易往來的證明。
參觀結束后,我有個疑問,為什么伊朗的文物在中國展出呢?我覺得跟巴以沖突有關,這場沖突幾乎將整個中東國家全部牽連進來。可能是為了避免戰火的侵擾,所以一些國家將自己極為重要的文物置于安全之地。事實上,在最近,敘利亞、阿富汗、埃及等國家都曾將文物“托付”于中國。
目前的中國是一個值得信賴和非常安全的國家。提到這一點,不禁讓人聯想到大英博物館,那里還有許多我們的文物尚未歸還。而且,大英博物館的這些文物并非中國自愿委托,而是他們通過強行掠奪取得的。
出展廳,我們在博物館專賣店看了文創產品,又在餐廳品嘗到了文物模樣器皿中的冰淇淋。在這炎炎夏日誰不想吃一口冰淇淋呢?可是許多人并不知道冰淇淋也源自中國。在中國很久以前就開始食用冰酪,宋人楊萬里對冰酪情有獨鐘,有詩道:“似膩還成爽,如凝又似飄。玉來盤底碎,雪向日冰消。” 冰酪也可稱凍奶,英文Frozen Milk;而如今的冰淇淋,英文ice cream。反正真正用奶油配制冰淇淋始于我國,據說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到西方去的。公元1295年,在中國元朝任官職的馬可·波羅把一種用水果和雪加上牛奶的冰食品配方帶回意大利,于是歐洲的冷飲才有了新的突破。而西方有關冷飲的發明,有一種說法,公元前4世紀,希臘國王亞歷山大率領他的軍隊開進波斯,遇到酷暑,一些士兵紛紛中暑,使部隊的戰斗力大大削弱。士兵們把果汁、葡萄汁攙到雪里攪拌,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來。結果發現格外解暑。而如今我在上海博物館品嘗到的冰淇淋,與誕生在波斯的冷飲、中國古代的冰酪相比,進步很大。工業革命以后,19世紀的法國人路易斯·巴斯德發明了一種殺菌法,可以在不影響牛奶口感的情況下,制作出干凈衛生的冰淇淋。之后,又有人發明了手搖式攪凍機。1925年,連續攪凍機發明。也就是說,近百年前的人們品嘗到的冰淇淋,口感與我現在上海博物館吃到的差不多了。但我現在吃到的文創“大克鼎提拉米蘇”的造型,不僅含有文博知識,更含有當代新科技元素!那么,未來是否還可以以來通造型制作冰淇淋呢?想來,古代人用來通、爵飲酒,與如今人們盛酒的容器,以及酒本身,也是傳承與發展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