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5月8日晚上7點,趁著五一假期的“余溫”,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第一書記李錦柱在直播平臺為小崗村帶貨。他面對鏡頭,化身“帶貨”主播,為小崗村的農特產品進行宣傳推廣。短短兩個小時的直播觀看人數近5萬人次,銷售額突破30萬元。
這是新時代的小崗村推動現代農業改革發展取得的“大豐收”,背后凝結著小崗村黨委敢于創造、敢于奮斗、敢于擔當的為民初心。稻花香里黨旗紅,小崗村黨委正帶領著群眾邁向鄉村振興新征程,在“希望的田野”上續寫春天的故事。
1978年冬夜,18位小崗村村民“貼著身家性命”按下紅手印,率先實行包干到戶,這一舉措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一聲“驚雷”。
40多年來,盛名之下的小崗村從未停下改革的腳步。“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擘畫了新的改革坐標。小崗村作為安徽省首批試點村之一,如火如荼地開展“三變”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
“通過共享發展紅利,讓群眾與村集體經濟壯大同頻共振,他們對村集體有了歸屬感,把村集體發展當作共同奮斗的目標。”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深切感受到,改革之后,村民和村黨委的關系更近了,參與村集體發展的步調更一致了。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仍是主線。隨著規模化、機械化、專業化農業生產的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提上議程。2018年,小崗村8000多畝土地被列入高標準農田改造規劃中,為了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村干部、黨員的腳印。
開始,有不少村民的思想扭轉不過來,蒲塘村民組繆守品由于地靠路邊比較方便,不愿接受重新分配的方案,還帶著化肥、種子、農具跑到田里去播種,鼓動親朋好友一起抵制。
村黨委委員崔正學和繆守品打起“游擊戰”,一星期跑了十幾趟,最后又到繆守品家與他促膝長談:“你現在的地雖然交通方便,但用水不便,整體平整治理后,灌溉水排水不用愁,土壤肥力增加,機械化生產還能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最終,繆守品被崔正學的堅持打動,主動配合高標準農田治理,“分什么地給我都行!”
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在村黨委班子不懈努力下,小崗村不到半年時間完成改造,保證春耕不受影響。
高標準農田改造后,“誰來種地”成為擺在小崗村黨委面前的一道難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勢在必行。在村黨委的鼓勵支持下,殷玉榮牽頭成立民益土地股份合作社,整合小殷村民組43戶村民的土地經營權入股,把土地流轉給愿意種地的人,入股村民可獲得“三金”收益。
鄉村振興,離不開富民產業的發展。如何用好現有資源獲得更大效益?村黨委決定走三產融合發展道路,從土地上走出來,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旺三產,全力打造“小崗品牌”。
2018年,小崗村黨委千里迢迢請來北大荒集團的農業專家搞合作示范種植。起初,質疑聲不斷:“我們種了一輩子地,這些年輕人還能比我們強?”村黨委在田間組織召開現場會,讓村里種糧大戶與北大荒種植專家比拼種植經驗和成果,對比長勢、收獲、成本、利潤等,不到兩年,村民們心服口服。
“通過新技術,現在每畝地成本降低200元,收入增加300元,我經營600多畝地一季就能賺30多萬元。”種糧大戶程夕兵經過北大荒的技術培訓后,不僅會育秧、懂機插秧,還會通過數據監測分析,按需施肥,精準防病治蟲。
“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幫助村民賺,‘如何種好田’‘如何讓土地生金’的問題迎刃而解。”小崗村黨委書記周群之說。
原料來自小崗黑豆的“盼盼”黑豆面包新鮮上市,“小崗村”蒸谷米在電商平臺熱銷,“小崗本色”飲料成為本地餐桌上的主打產品……這些都是小崗農副產品蓬勃發展的見證。2014年,小崗村獲批建立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園,村黨委以此為契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產業發展步伐,提升農業的附加值。
為更好地服務企業,產業園成立管委會。蒸谷米公司初來乍到時,為了解決通電問題到管委會求助,當天下午供電公司就來了解情況,不到兩天就通上臨時用電,解了燃眉之急,讓公司負責人原繼東贊不絕口。
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這張紅色名片吸引著八方游客,人來人往卻沒能為村集體帶來經濟收入。如何挖掘紅色資源壯大集體經濟,讓“小崗紅”變成“收益紅”?
村黨委從改革旅游公司入手,拿回原本托管經營的旅游公司主導權,由村集體持股51%成立小崗旅投公司。搭好臺子,村黨委決定走紅色研學和鄉村民俗旅游結合的路子,大力開發“當年農家”、大包干紀念館等紅色主題研學點,打造工坊一條街、小韓莊特色主題民宿、火車營地等鄉村旅游景點,包裝鳳陽花鼓、鳳陽民歌、淮河大鼓等民俗文化表演,讓游客來到小崗就能享受到全方位的旅游體驗。
在村黨委清晰的產業發展規劃下,小崗村三產融合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返鄉工作。小崗村的振興不僅產業興旺,人氣更旺!
幾年前的一次分紅表彰大會上,李錦柱向全體村民提了一個問題:“你能為小崗振興做什么?”近年來,村黨委重視培養小崗人的主人翁意識,通過黨建引領村民自治,讓村民認識到守法守規、遵守鄉風民約,也是在為建設美麗小崗、幸福小崗貢獻一份力量。
“公益事,多出力;講文明,行禮義;破舊俗,新風氣;喪事簡,不攀比……”如今,小崗村規民約“三字經”早已家喻戶曉。
村民殷廣為平日里愛熱鬧,十幾年前兒子結婚時辦了20多桌酒席還嫌不夠,去年添了兩個孫子卻一桌沒辦。“辦了不合規定還要被張榜批評,不辦不僅省心省錢,年底還能得榮譽,一樣光彩有面子。”殷廣為說。
這幾年,小崗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素質不斷提高,孕育著文明新風尚。
春風拂綠,萬象更新。“當年農家”院落已經從一間小小的茅草房,變成擁有24戶農屋的紅色研學旅游景點。
小崗村沒有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而是緊跟著村黨委的步伐,一路朝著鄉村振興的目標飛奔前進、發展壯大,這片希望田野正在煥發新綠!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的組織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國行政村黨組織覆蓋率超過99.9%。企業基層黨組織、社會組織基層黨組織實現應建盡建。
從大力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到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黨建工作,再到探索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創新黨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健全,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網絡已經形成。這張網聯結著9918.5萬名黨員,也聯結著14億多人民,黨和人民凝聚成一個團結統一、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