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能鉆的空子已越來越窄,即將走進歷史的終點。
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犯罪的《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意見》列明若干種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具體情形,相關犯罪認定及量刑標準,最高可處極刑、追訴期限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可進行缺席審判、終身追責等。
曾幾何時反復橫跳的“臺獨”頑固分子,迎來了大限之日。那些數典忘祖的“務實的臺獨工作者”“臺獨戰貓”“暴力小英”,無論跳得多高、橫行幾時,最終不能不走向歷史末路,面臨國家法律的依法懲治。那些“臺獨”武裝,面臨何去何從、一念生死的選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圣領土的一部分。《反分裂國家法》明確規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明晰了國家在臺灣問題上的紅線底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了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為依法追究“臺獨”頑固分子刑事責任提供了充分法律依據。對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臺獨”頑固分子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是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必然要求,也是捍衛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的應有舉措。《意見》針對的是極少數“臺獨”頑固分子及其分裂活動,不涉及廣大臺灣同胞。
“兩高三部”的《意見》共二十二條,對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的情形,表述十分清晰,針對性很強,形成巨大威懾。比如對一些肆無忌憚宣揚“臺獨”、還自以為口嗨不算什么的人以及行為,《意見》列明“以分裂國家罪定罪處罰”的,包括“利用職權在教育、文化、歷史、新聞傳媒等領域大肆歪曲、篡改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或者打壓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的政黨、團體、人員的”。
運用刑事司法手段懲處分裂國家犯罪分子、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是世界各國通行做法。刑事懲治措施只針對極少數涉“獨”言行惡劣、謀“獨”活動猖獗的“臺獨”頑固分子,以及他們實施的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不涉及廣大臺灣同胞。“臺獨”是導致臺灣兵兇戰危、民眾利益受損的最大禍源。只有依法嚴懲“臺獨”分裂犯罪,臺灣同胞才能安享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紅利,才能真正過上和平安寧的日子。
歷史是一面鏡子。在特定歷史時期對特定犯罪分子予以懲處,是推動歷史進程的有力辦法。
七十多年前,在解放戰爭進入到大決戰的關鍵時刻,1948年1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的名義,發布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懲處戰爭罪犯”的命令》,對“屠殺人民”等十二種行為以戰犯論罪。懲處戰犯命令公布后,對國民黨反動派形成巨大威懾。
此時,三大戰役第一戰遼沈戰役已進入尾聲,東北野戰軍攻克錦州、解放長春并在遼西平原殲滅了廖耀湘“西進兵團”,在11月1日當天對國民黨在東北最后據點沈陽發起了總攻,僅用一天時間就解放了這座東北最大工業城市。遼沈戰役在次日11月2日,勝利結束。五天后的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28天后的11月29日,平津戰役開始。
在懲處戰犯命令公布后一個多月,1948年12月25日,新華社受權公布了第一批43名“國人皆曰可殺”的戰犯名單;1949年1月25日,公布了第二批14名戰犯名單。
戰犯名單公布后對國民黨反動統治打擊之大,從歷史描述中可見一斑。在歷史鏡頭和記述中,列為戰犯者惶惶不可終日,在最后的戰和選擇上,立功以求免除“戰犯”之稱者,成為許多人的目標。懲處戰犯,加快了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步伐。
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浩浩湯湯的統一大潮,將蕩滌一切沉渣蚍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