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和中共中央早期所在地,擁有見證黨創建歷程的重要紅色資源。
根據2022年公布的《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第一批)》,上海現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形成的不可移動紅色資源共612處。
其中,黃浦區143處,靜安區105處,虹口區84處,楊浦區71處,普陀區42處,崇明區31處,長寧區22處,徐匯區21處,浦東新區19處,青浦區17處,嘉定區14處,寶山區12處,閔行區12處,金山區7處,松江區7處,奉賢區5處。
如果每個區只有一兩次打卡機會,這些紅色地標最值得一游。

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由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宣誓大廳、新建展館等部分組成。

這里又被稱為“老漁陽里2號”,有黨的“秘密搖籃”之稱,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在這里創建了眾多黨的機構。

1922年中共二大會議在此召開,這幢始建于1915年的石庫門樓房是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局宣傳主任李達的寓所。

1924年6月,毛澤東偕同夫人楊開慧,孩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岳母寓居于此半年。這里是他一生中在上海居住時間最長的居所。

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中華藝術大學宣告成立,1936年春解散。“左聯”成立大會會址于2001年和2020年兩次修繕,成為宣傳左翼文化的重要陣地。

《永不消逝的電波》原型李白最后居住、工作和被捕的地方。2020年修繕以來,故居充分運用“聲、光、電”技術,使展陳形式更為豐富飽滿。

上世紀30年代,這里曾是進步電影《風云兒女》的拍攝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該片的主題曲。

1925年5月,共產黨員、工人顧正紅因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而被害。他倒下的地方建立了紀念館,是深入開展五卅運動史、滬西革命史研究工作的重要革命紀念地。

1930年竣工時,真如國際電臺是中國人自行建立的首個國際電臺,經歷了多次戰爭的洗禮。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的消息就是通過真如國際電臺向全世界發出的。

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愚園路1376弄34號(原亨昌里418號)曾是黨中央早期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這里在當時還是黨中央領導同志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

作為全國首家向公眾開放的宋慶齡紀念地,這里也是各地宋慶齡紀念建筑中唯一一處完整規劃的,集園林、紀念館、兒童館、文化遺址為一體的綜合性文旅設施。

龍華烈士陵園堪稱“中國第一紅色陵園”,主要體現在出現時間最早、烈士規格最高、有確切姓名的烈士數量最多三個方面。這里安葬的革命烈士達1700多人。

建于1921年,當時是百代公司的辦公樓,樓內有灌制唱片的錄音室。1935年5月,《義勇軍進行曲》在這里灌錄。周璇、阮玲玉、梅蘭芳、譚鑫培等藝術家也曾在這里留下聲音。

1940 年 7 月,日軍實行“三光政策”,包圍豎河鎮,120 余人遭屠殺,百年老鎮淪為廢墟。如今的遺址上建立了陳列館,內設豎河鎮大燒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大新烈士公墓等。

沈樹鏞祖上所建的“內史第”南廂房為宋慶齡的誕生地,東廂房為黃炎培次子黃競武烈士的誕生地。內宅樓東首則是黃炎培故居。

初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第一樓茶園的底樓解放前曾開過“洪福橋飯店”,是浦東游擊隊的秘密聯絡點,地下黨新場的同志們也往往在此接觸、交談、傳遞信息。

占地面積65畝,主要由主館、陳云文物館、銅像廣場、陳云故居、陳云手跡碑廊和文化創意街組成,完整展示了陳云同志生平業績、精神風范。

上海新四軍廣場由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和上海福壽園共同興建,由新四軍戰士主題雕塑、新四軍紀念墻、烽火臺、紀念園區等組成。

主體建筑有烈士墓區墓碑6座,群體墓穴17只,烈士史料陳列館、烈士骨灰安放樓各一幢。陵園褒揚的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犧牲的烈士741名。

據統計,整個上海解放戰役中,共犧牲7613名解放軍官兵,其中犧牲在寶山的就有5593名。上海解放紀念館坐落在寶山的烈士陵園內,運用多媒體來反映解放上海這段輝煌的歷史。

展館以金山第一位共產黨員李一諤的革命事跡為主線,講述金山黨組織的發展史和革命斗爭史。目前形成了初心館、一諤公園、李一諤雕像三位一體的綜合型黨性教育基地。

占地面積36畝,主要陳列內容包括甕城、金山衛抗戰史料館、“十月初三慘案”記事碑墻、紀念廣場、金山衛風云抗戰雕塑等。

由戰士雕像、英雄紀念碑和碉堡三部分組成。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曾發生抗日武裝殲滅敵偽軍的戰斗,解放戰爭時期又曾發生人民解放軍進軍大上海途中與國民黨守軍的激戰。

松江第一位共產黨員侯紹裘等烈士紀念碑矗立在這里。在占地4萬平方米的松江區烈士陵園內,有紀念廣場、紀念館、墓區、碑林區和上海消防烈士紀念園等五大功能區。

1927年,奉賢籍共產黨員李主一,與中共黨員劉曉、劉德超,在奉城潘公祠創辦私立曙光中學,同時成立中共曙光中學特別支部,同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中共奉賢縣委員會。

坐落于奉賢區第一位革命烈士沈志昂的故鄉——沈陸村,以南橋鎮黨史大事記和沈志昂烈士革命歷程為引線,生動刻畫南橋鎮的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