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春天,新質生產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而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金融是重要的推動力量。
面對科技與產業變革的新機遇、新挑戰,中國農業銀行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持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進高質量金融服務供給,助力科技創新資源整合,以科技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4年3月28日下午,中國農業銀行召開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農業銀行董事長谷澍在展望2024年經營狀況時表示,“進一步提升供給成色,服務好實體經濟,特別是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努力做到金融供給與產業轉型升級同頻共振”。
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金融則是重要推動力量。要讓金融機構看懂科技型企業的專利價值、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就需要更好地為科技型企業打分和畫像,將科技型企業的價值數據化、模型化,穩扎穩打推動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在國家戰略的引導下,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徐匯支行(以下簡稱“農行徐匯支行”)積極響應黨中央、總分行工作要求,深挖新質生產力產業生產發展痛點,根據地區、行業、企業特征制定適配化服務方案,推動新質生產力企業轉型升級。上海和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輝光電”)專注于AMOLED半導體顯示屏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其建設的第6代AMOLED顯示項目屬于國家扶持新興戰略產業,是上海市提前布局先進產能、打破外國企業在該領域的壟斷的重要舉措。
由于該項目有著巨額的資金需求。農行徐匯支行了解到情況后,第一時間迅速響應,為企業投放了10億元固定資產貸款和1.2億元流動資金貸款,助力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同時,作為一家創新型高科技新質生產力企業,和輝光電對驅動芯片、光刻膠、偏光片等原材料具有很大的進口需求。為此,農業銀行通過開立信用證并辦理海關保付保函業務,同時簽訂衍生交易協議,達成一筆金額為 111億日幣的人民幣日元窄區間期權交易,幫助企業鎖定購匯成本,為企業提供有效資金支持,加速資金周轉效率。
截至2024年3月,農業銀行已為和輝光電累計授信超16億元,開立涉外信用證金額1171萬元,辦理海關保付保函金額 1000萬元。
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科創企業的價值判斷、風險識別不同于普通企業,組建專業化的科創團隊,創新專業化評審機制,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十分有必要。比如,生物醫藥行業科技含量高、投入產出比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它的發展不僅可以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還可以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生物醫藥行業中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一家國際化創新生物制藥公司,上海復宏漢霖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致力于為全球患者提供可負擔的高品質生物藥,產品覆蓋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等領域。
前期,農行徐匯支行在服務客戶過程中得知,該企業為進一步做大做優,研發資金存在極大壓力。于是,農行徐匯支行第一時間組織專人對接,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制定詳盡的金融服務方案,及時為客戶松江地區生產基地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39355萬元,助力企業快速發展。
據農業銀行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該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規模突破2萬億元。農業銀行正在用“真金白銀”支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建立科技金融專營機制,創建科技金融專屬評價體系,構建科技金融服務生態……農業銀行積極布局,一張圍繞科技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的藍圖漸次展開。
2023年6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并強調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 加快實現“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目前,應對科創企業的資產特點,農行上海市分行從批次貸、科創貸、“抵押e貸”等產品開始,不斷在擔保方式、利率優惠、緩解前期還款壓力等方面靈活應對企業個性化需求,使“知產”變“資產”, 舉全行之力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接力式金融服務。助力科創企業大膽逐夢。
農業科技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上海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走都市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路線,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80.13%。扎根上海三農沃土,農行上海市分行一直將鄉村振興作為全行“進”的主攻方向。
“農科貸”是農行上海市分行率先推出的信貸產品,重點支持生物育種、生物制造、溫室和植物工廠等新賽道。據農行工作人員介紹,“農科貸”針對上海市農業科技型企業,在資本金、評級、授信、擔保方式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突破,具有業務品種全、準入門檻低、授信額度大、產品期限長、抵押種類多、信用條件優等突出特點,能夠很好地解決農業科技型企業貸款額度小、周期短、抵押難等融資痛點。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金融賦能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據悉,農行上海市分行大力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創新推出多款科創企業專屬信貸產品,同時與上海市技術交易所、上海國際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優化知識產權評估流程,為企業“知產”向“資產”的及時、有效轉化提供便利。


上海諾倬力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專業機械制造企業,總部位于上海臨港新片區。公司以智能化創新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難題,形成相關專利近200項,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農行上海市分行根據企業融資偏好,全方位評估了企業完善的科研能力和營運情況,考慮到企業擁有較多知識產權,于是為其制定了專屬融資方案,成功投放“專精特新小巨人貸”500萬元,及時解決企業迫切的融資需求,以專業的服務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無獨有偶,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巢勢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總部位于上海,自主研發出HGCK智能集成造樓機、高鐵雨棚智能建造臺車等,發明專利100余項,巢勢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陳前廣說:“高鐵雨棚智能建造臺車顛覆了原有的傳統人工、散支散拼的施工方式,可以起到增效、降噪、減人等施工目標,在全國智能化、綠色化和信息化的建造大背景下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隨著經濟發展、鐵路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加,實現施工的機械化、智能化,是雨棚智能建造臺車未來的必然趨勢。企業生產經營不斷擴大,過去的融資額度已無法滿足企業的經營需求,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了解到企業情況,走訪企業實地調研,為企業量身定制知識產權融資貸款方案,迅速為企業投放了知識產權白名單批次貸貸款。
“農行的信貸支持為我們免除了后顧之憂,讓我們能夠專注于智能建筑裝備的研發與生產,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推動建造產業迭代升級。”陳前廣表示。
從廣袤原野到繁華都市,從生產車間到研發機構,處處涌動著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熱潮,處處詮釋著科技創新的活力。
近年來,各類中式養生食品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新疆的若羌大棗,在高海拔沙漠地區自然生長,甘甜可口;青海的黑枸杞,由昆侖雪水融化滋養,被當地人譽為“黑珍珠”。越來越多“脆皮年輕人”加入養生隊伍大軍,原生態無污染的健康食品成為大家競相追逐的主流。
作為一家主營原生態農產品的企業,上海巧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巧瑞農業”)憑借在農產品領域的多年從業經驗,以產地優選為主打,在新中式養生賽道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巧瑞農業堅持精挑細選原產地種植和優選優質特色農產品,將藥食同源、中式滋補等要素融入其農產品養生品牌“巧瑞農業”和“巧樂農”。
在市場需求激增的同時,巧瑞農業的發展面臨著新挑戰。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零售渠道從線下實體店直銷向線上購物轉變,主力消費群體更從線下中老年人變為年輕人。為了迎合年輕人和辦公室白領的喜好,巧瑞農業推出了特色花果茶及凍干等產品,但新品上市后卻反響平平。如何開拓年輕人市場,爭取更多客源和資源,成為了企業轉型成長的關鍵。
就在這時,農行上海閘北支行的興農商城平臺為巧瑞農業拓寬線上市場提供了新方向。據悉,興農商城平臺是農業銀行依托手機銀行搭建的助農幫扶銷售平臺,設有共建合作幫扶專區,原產地優選特色好物等多個板塊,是農業銀行為拓展“三農”服務,助力消費幫扶搭建的數字化平臺專區。近年來,巧瑞農業依托農行數字平臺,累計銷售產品7.65萬件,實現銷售額80余萬元。雙方還開展了掌銀秒殺、特色農產品掃碼“一元購”等系列活動,依托線上數字化平臺和線下推廣活動,拓寬銷售渠道和客戶資源,以優質產品實現品牌價值的再提升,推動銀企合作關系再深化。
巧瑞農業負責人韓斌說:“農業銀行提供的不僅是一個平臺,更是一種全新的模式和思路。”他還表示目前正在嘗試直播平臺帶貨等,希望后續能得到農行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