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再讀陸渭南十多年前出版的《像一朵蓮那樣萌》一書,依然覺得新鮮有趣。這位中國作協會員、江蘇作協理事、鎮江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美女作家與眾不同的視角與立意、犀利幽默的語言和無所不曉的學識,令人不得不敬佩。
30年前,我就在《鎮江日報》刊登的佳作里認識了陸渭南,那時的她還是一位非常年輕的大學教師兼通訊員。我曾經有幸在《鎮江日報》優秀通訊員名單里與她同框。后來,她調到鎮江日報社,先后擔任記者、編輯和專副刊部主任等職,我常常到她的辦公室送稿并當面請教,得到過許多指導和關照。
《像一朵蓮那樣萌》是《鎮江壹周》(《鎮江廣播電視報》)2010-2012年為陸渭南開辦的散文專欄的匯編。兩年間,她以“宜家貓”為筆名,把純粹文學、時事新聞、歷史故事、網絡事件、娛樂八卦融為一體,精心撰寫了數百篇、總量20多萬字的散文,其中充滿人間真情、親情、愛情和生活哲理。她在后記中這樣說:“為了贏得讀者,十八般武藝全用上了,有時候也來點兒削足適履,但漸漸地感覺到亂燉的美,因為它更濃、更厚、更有味。”
這本書的名字《像一朵蓮那樣萌》,既像她的人,也像她的文。蓮即睡蓮,它不同于荷,蓮花比荷花小了許多,不似荷花那么艷麗張揚。它晚上閉合,白天開放,就像嬰兒一樣,喜歡睡眠,喜歡陽光。蓮花萌萌的,不喜歡黑暗,充滿正能量,與陸渭南的性格、為人、文章十分相像。
《像一朵蓮那樣萌》一書中的每一篇散文的題目都是精心構思的,既新穎別致、奪人眼球,也反映了文章的靈魂和生命。不像如今的“標題黨”,文章題目與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甚至完全相反。請看該書中的這些文題:《眾里尋狼千百度》《你看你看 狗的臉》《好你個衣不遮體》《頭痛的述職報告》《職業病 把人禍害了》《偶爾奢侈譬如失足》《給眼睛以星級禮遇》《這個夏天的情緒中了暑》《倦了 懶得吐槽》《改咆哮為水煮》《內心強大的女人未必幸福》《把自己弄成個混搭》《老紅Pgvof71p4wzt4PvctNP1uw==木床上做不成的美夢》《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英雄夢》,如此等等。
陸渭南的這本書,每一篇文章的內容都與文題十分貼切。如《眾里尋狼千百度》是對滿世界的職場千方百計培育“狼性”工作精神的抨擊,文章最后這樣寫:“倘若只知像狼一樣,把服務對象當作草原一樣去征服,當作美味一樣去奪取,失去了真誠,缺少了人性,結果將是任其變數種種,終逃不脫徒增笑耳的結局。”再如《內心強大的女人未必幸福》一文,作者在列舉了一些名人的事例以后,這樣寫道:“年輕的女子看不到自己的內心有多么強大,但總有一天她們會知道:不是什么東西都可以為她而改變,也不是什么事情都只會向好的方面發展。好在正如楊采妮說的,才30歲,從頭來過,一切還來得及。”
陸渭南的文如其人,她的性格人品與她的文章風格一樣熱情友好、風趣幽默、內涵豐富。她的心里永遠藏著童年的天真與單純,就如一只貓那樣隨遇而安、沒有一絲攻擊力。“宜家貓”(她常常自稱“貓”)還是一位特別熱愛大自然的作家,她喜歡與花草樹木說話。正如她在《日出東南 青青陌上》一文中這樣形容薺菜:“薺菜們開著小白花,蓊蓊郁郁,在青青陌上。”“3月初,薺菜們蓬勃生長,體態豐滿,產生了許多薺菜王與王后。”“那特別大的是王,大且肥膩的是王后……”
陸渭南以寫散文起步,她說寫散文門檻看似低,其實沒有幾十年的閱歷,沒有博覽群書的積累,寫不出至美至真的散文。近些年來,她又喜歡上寫短篇小說。2006年,她的《美女無疆》(發表于《延安文學》);2008年,《我不是如花》(發表于《金山》);2014年,《尋親記》(發表于《雨花》);2016年,《我愛你咫尺天涯》(發表于《金山》);2019年,《向著天涯獨自飛》(發表于《雨花》),都是短篇小說范式。
2010-2015年,陸渭南的工作崗位有了變動,有將近5年的時間,她擔任鎮江報業傳媒集團《樓市周刊》主編兼主筆。那些年,樓市滾燙,中國社會生活豐富且復雜。憑借作家對時代變革的敏銳感覺,陸渭南對生活有了嶄新發現,對身處此境的人們的生存狀態有了觸及靈魂的反思。2016年,她拿出了一部現實題材的長篇小說《紙媒無故事》。這部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得到了江蘇省作協的重大題材作品扶持,并廣泛傳播。2017年,《紙媒無故事》獲得鎮江市委宣傳部頒發的鎮江市第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24年,由陸渭南、尤恒編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紀實文學《我們的爸媽》在社會各界引起熱議。讀書分享會、作者讀者面對面交流會、走進直播室、電臺有聲閱讀分享、報刊刊載相關評論等,圍繞這本書,人們對家庭、對養老、對親人間的相處模式直至對生命、人生進行代入式、共情式的反思。
在當今多元的社會變革中,文學一定不會缺席。關注老年社會和養老問題的文學作品不斷推出。陸渭南與尤恒歷時四年創作的紀實文學合集《我們的爸媽》,就是一部關注老去的一代人在疾病纏身、親情變化、社會變革中努力適應、不斷掙扎的全景式文學實錄。文學介入現實生活,首要任務是傳遞正能量。《我們的爸媽》用大部分筆墨傾注在贊美親情善良、弘揚孝道文化的積極一面。這本書中,陸渭南創作的《有一個人,他不見了》,以其冷靜的解剖式的細膩筆觸,講述了一對恩愛老夫妻人生末段的真實故事,其藝術感染力讓讀者讀之眼眶一次次濕潤。
首先,陸渭南是新聞人,新聞職業的素養使得她的寫作牢記古訓“文章合為時而著”,發時代之先聲;其次,陸渭南是一位作家,多年來她積極主動地深入生活、扎根群眾,是“深扎”活動的響應者與實踐者。“文章合為時而著”是呼喚,是關切,更是作家的使命。
陸渭南曾經說過,寫作是她的愛好,僅僅是愛好,而不是人生目標。閱讀陸渭南的作品,時時感應到她寫作的心力。文心與人心相通,有了這一心力的投注,她的文字有了生命。用文字照亮生活,這是對個體生命的一種詩意關照。
如今,陸渭南又回到了她離開了30多年的講臺,在鎮江高等專科學校上文學課。她說:“我更喜歡講臺,更喜歡做孩子們的好老師,給他們一些人生指引是我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