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家!
5月14日,銅陵市營商環境局掛牌成立,這是安徽省內市級首家以創優營商環境為主要職責的政府部門。
此前的4月30日,安徽省轄市市委書記、市長一季度工作會召開,銅陵市委書記丁純作交流發言時表示,銅陵市強化“有解思維”,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說“不”提級管理制度,把“用戶思維、客戶體驗”融入服務企業全鏈條,著力打造“企業來了不想走、投了還想投”的一流營商環境。
2021年,銅陵開始推行說“不”提級管理,3年來取得明顯成效,安徽省委書記韓俊作出批示:“推行說‘不’提級管理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是轉變作風的重要抓手。銅陵市的做法值得各地學習借鑒,請印各地參考。”
那么,銅陵市是怎樣做的?《決策》雜志記者走進銅陵,進行了深度采訪。
推行說“不”提級管理,始于一個信訪件。
2021年,銅陵市委主要領導在公開接訪時了解到,銅陵郊區一位居民,2002年房屋被征收拆遷,由于沒有在“政策窗口期內”辦理房產證,后因區劃調整、政策變化等原因,“辦證難”成為他多方訴求而無果的“歷史遺留問題”。
后經銅陵市委主要領導部署,該信訪件得到快速辦結。但在解決個案的同時,銅陵市領導班子展開了深入反思,是否還有其它類似問題未被解決?本著“遵守法規、尊重歷史、換位思考”的原則,銅陵舉一反三,開始全面倒查,說“不”提級管理由此肇始。
什么是說“不”提級管理?簡單來說,就是“慎重說不、能動說行”,面對群眾、企業提出的問題,各級各單位要做到說“行”是常態、說“不”是例外,分內事認真辦,交叉事主動辦,分外事協助辦,辦不了的提級辦。
為什么要大力推行說“不”提級管理?
首先是破解干部作風問題。在全面倒查的過程中,銅陵市發現部分單位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日常工作中,存在著三類問題:一是部分單位和黨員干部面對歷史遺留問題簡單說是前任的事、新官不理舊賬;二是面對跨科室、跨部門、跨區域的“三跨”問題,簡單說是別人的事、推諉扯皮;三是面對無路徑參照的新情況新問題,簡單說沒有先例辦不了。
如果任由這三類問題持續發酵,波及蔓延,“為企優環境、為民辦實事”便成為一紙空談。為從制度層面破解這些問題,銅陵市說“不”提級管理便提上日程。

其次是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需要。銅陵作為長三角一員,學習滬蘇浙的先進打法,推行說“不”提級管理,能夠有效化解企業經營難題,助力企業更好發展。一個生動的例子是,由提級管理衍生出“首張訂單”政策,發布兩批次76項創新產品目錄,帶動產品銷售近10億元。
最后是激發內生活力的有效舉措。銅陵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的背景下,更要注重打造優質營商“沃土”,吸引外部投資、獲得企業青睞。對經營主體來說,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銅陵推行說‘不’提級管理,就是不斷對標滬蘇浙創新做法,鞏固已有改革工作成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為有力的保障和支撐。”銅陵市市長孔濤說。
說完了為什么要推行說“不”提級管理體制,接下來看看銅陵有什么樣的新手法。
“稅務部門真是會計的娘家人!”這段文字來自安徽臣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連會計的朋友圈。
連會計發出這段感激之言,是因為在辦理社保費申報時,操作有誤,導致公司和員工多繳納9000余元稅費款,焦急的她來到說“不”提級窗口尋求幫助。在了解到連會計的求助事項后,窗口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啟動說“不”提級服務機制,并積極與人社、醫保等部門聯動辦理,全程幫辦,為連會計解決了心頭之擾。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企有所求、政有所為”,說“不”提級管理正是這四句話的真切反映。2021年3月推行以來,圍繞持續深化完善,銅陵做了什么?
首先是建立一個制度體系。說“不”提級管理是銅陵全市機關作風效能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銅陵市委深改委2021年度行政體制改革創新做法重點項目和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五大專項行動之一。2022年,銅陵市效能辦牽頭草擬并以市政府名義出臺實施意見,還出臺了《銅陵市說“不”提級管理制度》等文件,作為市級層面工作制度全面推行。
在銅陵市委市政府的頂層設計、頂格推動下,構建了“1+3+N”效能建設制度體系,“1”是說“不”提級管理制度;“3”是以首問負責制、效能問責和明察暗訪督察為配套的效能管理辦法;“N”是各級各部門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包括效能問題“三辦”機制、效能辦件“四個到位”要求、服務承諾制、一次性告知等。
其次是形成一個聯動機制。從市級層面來說,銅陵成立由市紀委監委機關、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效能辦組成的聯合辦公室,統籌推進說“不”提級管理工作;從縣區、市直部門層面來說,各單位均需按照說“不”提級管理工作要求并結合工作實際,在內部建立一個完整的工作體系。

“企業點單、公安接單、督察跟單、辦結消單”的閉環辦理,是銅陵市公安體制內的說“不”提級管理工作機制,有個形象化的名字,叫“銅都警企會客廳”,每月舉辦一期,由各級公安局黨委班子成員主持,對屬于公安業務范圍內的各項問題進行辦理。截至目前,該活動已舉辦58期,收集到的373個問題都已解決。
通過上下聯通、左右聯動,銅陵說“不”提級管理實現了全流程落實。
第三是打造一套工作流程。說“不”提級事項要提得上來、解決得了、落得下去,工作流程形成閉環是關鍵。銅陵市委常委、秘書長馬軍告訴《決策》:“細化監督管理工作流程,明確辦事全環節責任人責任,確保了說‘不’問題發端于‘首問負責人’、暢通于上下各‘關口’,有效防止和打通了下情不上傳、中層不擔當、上層不知情的‘堵點’問題,保障了說‘不’提級事項從‘出生’到‘結束’有始有終。”
先是多渠道收集,讓說“不”提級事項提得上來。問題向上反饋,首先渠道要暢通。銅陵市通過“效能銅都”小程序、96980效能投訴熱線、“辦不成事”反應窗口、12345服務熱線等渠道,形成“3+11”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廣泛收集企業、群眾意見建議和問題投訴。
再是嚴格提級辦,讓說“不”提級事項解決得了。通過“首問負責人—科室負責人—部門分管負責人—部門主要負責人—市級負責人”五級鏈條,由各單位每周會商解決提級事項,解決不了的,層層提級辦,直到辦好為止。截至今年3月,銅陵共查找提級事項1586個,妥善解決1534個。
最后是全過程監督,讓說“不”提級管理落得下去。一方面,銅陵通過市效能辦對提級事項全過程跟蹤督辦,另一方面,實施正反面典型案例通報,強化警示教育,倒逼整改提升。目前,銅陵已印發正反面典型案例59個,有效發揮了典型引領作用,在全市形成了良好氛圍。
3年多來,銅陵打出的說“不”提級管理組合拳,實現了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成為“為企優環境、為民辦實事”的鮮活樣本。
“問題已經解決,你們把‘分外事’當成‘分內事’,為你們的熱情高效服務點贊。”這是外地一市民沈女士向銅陵市稅務工作人員發來的感謝信。
這封感謝信,起因是沈女士對其本地政務服務中心窗口不滿意,無意間搜索到銅陵市“效能銅都”平臺,然后在該平臺上進行了投訴,在接到銅陵市有關部門打來的電話時,沈女士倍感意外,更令沈女士開心的是,經過銅陵市的牽線搭橋,沈女士投訴的問題被完美解決。
“‘效能銅都’平臺”,是銅陵市直機關工委花小錢辦大事的一個創新舉措,帶來了推動辦事企業、群眾反映問題閉環辦結的好成效。”銅陵市直機關工委書記、市效能辦主任趙開榮告訴《決策》。
《決策》雜志了解到,該平臺通過四個零距離,推動說“不”提級管理落實落細,打造良好服務環境。
首先是問題反映“零距離”投訴渠道。按照“一事一評、反向評議”的原則,銅陵面向社會各界公開掃碼即時投訴渠道,打通了“不滿意”即時評價的路徑。全市95個市直單位對外展示投訴告示牌,縣區參照市級模式,投訴告知牌覆蓋到縣區部門、鎮辦社區。《決策》雜志記者在銅陵采訪時注意到,各機關辦公室門口,都貼了一張二維碼。
第二是建起問題反饋“零距離”直達通道。該平臺建立“頂格提醒”機制,各級各部門后臺關聯主要負責人手機號碼,系統自動推送提醒短信,實現了反映問題實時直達單位“一把手”。按照“即收即辦、辦就辦好”的原則,推動落實主動對接到位、調查核實到位、問題處置到位和辦結回訪到位,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
第三是倒逼問題辦結“零距離”高效處置。利用信息化手段,銅陵將“群眾投訴→平臺受理→問題交辦→領導審簽→部門領辦”的傳統層級化工作程序,壓縮為“群眾投訴+線上受理+‘一把手’領辦”的扁平化、實時化“零距離”運行模式。這使得平臺投訴受理更加高效、提級處置更加實時、辦結回訪更加及時,進而倒逼各級黨員干部高效服務、文明服務、熱情服務。
第四是堅持問題回訪“零距離”自主評價。問題辦結好不好,群眾說了算,該平臺設立“二次評價”模塊,投訴的企業、群眾可以在線上對被投訴單位問題處置質效進行“零距離”復評。倘若二次評價仍是“不滿意”,市直機關工委(市效能辦)會按照“滬蘇浙能辦,銅陵就能辦;滬蘇浙不能辦,銅陵探索辦”原則和標準,進行綜合研判,并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履行提級報告程序。
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通過抓落實、抓結果、抓質效,“效能銅都”平臺推動各項舉措落到實處,是銅陵強化作風建設、創優營商環境的有力舉措。
2024年開年以來,銅陵捷報頻傳!
一季度,銅陵經濟運行、創新型省份建設兩項工作,均居安徽省第1位;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增長6.8%、14.2%,分別居安徽省第1位、第2位;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5.8%,戰新產業產值增長15.8%,均居安徽省首位。
2024年1-4月,銅陵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新簽約180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4個、新開工126個,重大項目招引取得重大突破。一季度,省集中開工項目開工率100%、納統率93%,均居全省第一。
“通過說‘不’提級管理體制,銅陵有效解決了疑難雜癥1600多個問題,僅2023年便通過各類平臺反映事項24萬余件。”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四季度,銅陵“民聲呼應”事項平均辦理時長5.14天,辦結率98.96%,兩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
從實踐結果來看,銅陵說“不”提級管理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首先是“慎重說不、能動說行”的風氣更濃。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安徽省《民聲呼應》平臺涉銅事項僅有4件,其中3件已辦結,群眾滿意率100%;市級層面匯總典型問題187個,已辦結156項;銅陵市“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件總量同比下降79.8%,一季度營商環境18項重點指標領域排名全省第4位。
這背后反映出銅陵各級黨員干部思想觀念、服務意識、工作作風、擔當精神的普遍提升,“推拖虛繞”明顯減少,干部作風問題得到有效化解。
其次是事不避難、奮勇爭先的干勁更足。發展經濟,首先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沖勁,從這點來說,銅陵沖勁足,打法多。
比如,各單位持續開展“清家底、補短板、爭進位”行動,激發了黨員干部不說“不行”、只說怎么行的精氣神和勇爭先、創一流的進取心;在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上,銅陵落實領導干部包保聯系和星期六會商機制,組建用人、用地、用能三個專項工作組,落實企業訴求“掛號制”,綜合施策破解要素保障中的說“不”提級事項。
最后是注重價值判斷、創造性執行的意識更強。銅陵堅持把當學習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謀抓手性事項作為努力方向,引導各級干部面對企業和群眾訴求,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不簡單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使“不可能”成為可能。
在說“不”提級管理下衍生出的并聯預審制度、首創投標、履約“信用保函”制度,使得項目審批辦結時限節約50%以上,為400家企業減少資金占用20億元。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說‘不’提級管理的過程,就是層層盡責、解決問題、為企為民服務的過程,也是改進作風、優化環境、促進發展的過程。”丁純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