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位于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龍寨村的防洪橋上,車輛川流不息,有序通過。誰能想到,一年前,這里還是令村民頭疼的“過水路面”。
金川區雙灣鎮龍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兆杰說:“一直以來,村民們的心愿就是把橋修通,這個橋改造完成后,村民們是發自內心地歡喜,可以說,防洪橋實實在在地修到了大家的心窩里。”
龍寨村防洪橋的建成投用只是金川區建設“四好農村路”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金川區境內通車總里程達1367.86公里,鎮通二級公路、建制村通三級公路、自然村(組)通硬化路、村莊巷道鋪裝硬化、一二三類橋梁占比均達100%。一條條路,成了金川區通往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
盛夏時節,走進龍寨村,村委會以東的防洪橋兩側,大田玉米和辣椒長勢喜人,滿眼都是沉甸甸的收獲。


楊兆杰介紹,以前,村里的路不好,糧販、菜販來收購農產品的時候,都是雇小型車來回多次拉運,他們感覺費用增加了,于是就壓低村民的收購價。現在不一樣了,外地客商把大車直接開到田間地頭,沒有了中間環節,老百姓的收入自然也就提高了。
“路面更寬了,質量更好了,出行也就更快更舒心了。”這是金川當地群眾對“四好農村路”建設最直觀的感受。
多年以來,金川區始終堅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邊建邊管”原則,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管理規范化、專業化,真正讓城鄉群眾出入平安,既“走得了”又“走得好”。
路通民心暢,路寬百業興。除了安全舒適的通行環境和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四好農村路”也讓特色農業產業在鄉村扎下根、落住腳、發展好,為金川區建設全省城鄉融合示范區注入了更多動能。
金川區率先在甘肅省實現自然村(組)道路戶戶通,打通了農村公路的“末梢神經”,實現了“群眾居住到哪里、景點延伸到哪里、產業發展到哪里,農村公路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標。通過“農村公路+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等模式融合發展,進一步激活了農村發展資源,構建了農村公路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龍寨村有豐富的小麥、玉米秸稈資源,素來有養基礎母牛的傳統,但傳統養殖模式下成本高,效益不理想。為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2021年5月,龍寨村吸納村民入股,整合資源,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方式注冊成立甘肅榆錢灣農牧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肉牛養殖規模經營。合作社從一開始學養牛、養好牛,到現在開店銷售、做品牌牛肉,真正形成了龍寨村自己的特色牛產業鏈條。
楊兆杰說,現在交通很方便,從龍寨村到市區,開車20分鐘就能到,從村里把牛肉運到位于市區的生鮮牛肉直銷店,讓城里人隨時都能吃上散養牛的牛肉,村里的牛產業又賺了一筆。就這樣,龍寨村搭乘便利的農村路,牽住“牛鼻子”,過上了好日子。
一場大雨過后,在金川區雙灣鎮陳家溝村小平灣采摘園,李廣杏、黃金杏、珍珠油杏等10余種杏子掛滿枝頭。采摘園經營者常燕梅說:“到了周末,上午8點多就陸續有客人來,一直能摘到太陽落山。”
沿著陳金公路一路向前,道路兩旁的采摘園成為夏日一道亮麗風景線,杏子、桃子、草莓、人參果、西紅柿……各類應季果蔬應有盡有。
陳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趙輝文介紹,現在的陳金公路上,有18家休閑采摘園。每年6月到10月,來自城市的游客比較多,年均2萬多人次,旅游收入400余萬元,這條路真正成了老百姓的致富路。
隨著甘肅麻辣燙的爆火,金昌的鄉村麻辣燙也成了“新寵”。雙灣鎮的小毛麻辣燙因其傳統的制作工藝,頗受市民喜愛。很多上班族結束一天的工作后,會選擇駕車沿著陳金公路吃一碗麻辣燙。因為交通便捷,20多分鐘的路程和在市區飯店吃飯的時間差不多。
同樣20分鐘的路程,從市區出發沿著寧龍路一路向南,就到了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金川區寧遠堡鎮龍景村。
近年來,依托毗鄰市區的區位優勢,龍景村圍繞吃、住、行、游等旅游要素,串點成線、多態布局,打造了“龍景井、生態果園”“梨園迷舍、共享農莊”“野狐泉影、河灣綠洲”等各具特色的農旅板塊,鄉村特色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龍景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德勝說:“這幾年,我們動員村民建起20多家農家樂,發展了3家露營基地。每逢周末、節假日,到我們龍景村游玩的游客特別多,不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解決了10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這條路可以說是我們龍景村的致富路和鄉村振興之路。”
余明才是龍景村的返鄉創業青年,在他的推動下,一個富有現代文藝氣息的“人間煙火”燒烤露營地建成。“年輕人比較喜歡氛圍感,節假日來這里烤串、喝啤酒,吹一吹鄉間的風,很愜意。”說起收入,余明才滿溢著笑容,“‘五一’期間基本是滿座狀態。端午假期,3天營業額達到了9000多元。”
上午10點,301路城鄉公交車上滿載著去往市區的村民。
從雙灣鎮龍口村上車的村民高善偉正和車上的鄉親愉快地交談著,他已經記不清這是他第幾次乘坐這輛公交車了。“我早上起來喂了羊,花2塊錢坐車去市區辦事,辦完事還能和住在城里的小孫子玩一會兒,下午再坐車回家,也不耽誤我晚上喂羊。”說完,高善偉開懷大笑。
“方便、快捷、實惠”是村民對金川區城鄉公交的一致評價。像這樣的城鄉公交線路在金川區共有9條,138個公交站點輻射全區兩個鄉鎮的27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公交。“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不再只是愿景,而成為當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金昌國有公交公司還在今年4月中旬到5月中旬開通了兩條臨時性的務工公交專線,解決了務工人員的通勤難題,為務工人員搭起“綠色通道”。
在實現城鄉公交一體化的基礎上,金川區著力推進城鄉公交、農村貨運、郵政快遞融合發展,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物資下行“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難題,實現工業品入村、農產品進城“雙循環”。
2022年6月,金川區實現了快遞進村全覆蓋,助力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如今,27個農村客貨郵便民服務站每天都有村民們上下班順路取寄快遞,快遞業務量日趨增加。
“現在是上午11點,今天在這之前發走的貨物,后天下午就可以到達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金昌智慧物流園負責人楊飛說,“無論是時間還是費用,金川區的村民收發快遞基本上和城市居民沒有區別。”
最近,楊兆杰正忙著為牛肉注冊商標。他想依托目前冷鏈物流的便利條件,讓全國人民吃上雙灣牛肉,順便也讓村民搭乘快遞發展的“順風車”,一起“犇”向更好的日子。
甘肅金昌緣礦興企,因企設市,是一座年輕的工業城市,因為鎳礦資源豐富,被譽為“祖國鎳都”。2023年,甘肅省委、省政府賦予金昌“打造全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共同富裕先行區,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水平”的使命任務。
盛夏時節,金川生機盎然、瓜果飄香。在陳金公路沿線,記者看到采摘園里不同種類的杏子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被評選為2022年度隴原“最美農村路”的陳金公路,為陳家溝村“采摘+旅游”發展道路提供了先行條件。它讓村里的瓜果蔬菜走出金川,也讓聞香而來的游客來到金川。
金川區寧遠堡鎮龍景村西靠龍景山、北臨金川河,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優越、交通便捷。依托“四好農村路”,龍景村辦起生態旅游和農家樂,打造了一步一景的“鄉韻龍景、幸福慢村”,先后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省級文明村、省級“和美鄉村”。
鋪的只是一條農村路,推開的卻是一扇致富門。雙灣鎮龍寨村也因為“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發家致富步伐明顯加快。2023年8月,龍寨村防洪橋正式完工,曾經的“過水路面”,化身如今的“暢通”橋。現在,外地客商可以直接開著大車到田間地頭把農產品拉走,極大地節省了費用,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記者走訪了金川區兩個鄉鎮的3個行政村、金昌智慧物流園和金昌國有公交公司,并乘坐301路“雙龍線”(龍寨村—龍景村)城鄉公交,親身體驗了城鄉公交的便捷。2022年,金川區開通城鄉公交線路,解決農村群眾出行不便問題。如今,覆蓋城鄉、便民利民的金川區城鄉公交網絡已經建成。“出家門、上車門、進城門”不再只是愿景,成為當地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修建一條公路,串聯一路風景,融合一片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四通八達的農村路網,構筑起金川區的金光大道、幸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