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兩邊是楊樹昂首挺立;道路中間是車輛絡繹不絕;道路前方是百姓的生活幸福。河北省懷來縣用10年時間,為百姓修建出一條條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以前我們村的路哪有這么平整,這都是后來修的,以前一下雨,根本出不去。”家住懷來縣土木鄉的村民黃大爺對《民生周刊》記者說,“這條路可修好了,以前我們村里人要出去,都得走隔壁村的路,這條路太難走,只能步行,路上還都是坑。等蘋果熟了,還得多花錢繞道運出去。這條路修好了,可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近年來,懷來縣以高標準建設農村公路為目標,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充分發揮全產業鏈資源優勢,堅持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打通鄉村振興“大動脈”,為繪就新時代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貢獻交通建設的力量。
懷來官廳水庫濕地公園大門前,有幾處經營水庫魚餐飲的農家院,正值夏季,是生意最好的時候。
記者走進其中一家,53歲的店老板王谷軍談起了門前的這條路:“一開始政府說修路,我家是不樂意的,想著占了我家的地,沒地可種找誰說理去?交通局就派人來跟我們解釋,政府不僅給我們重新劃出一塊地,還可以幫我們開農家樂,后來政府的承諾一一都落實了。現在靠著這‘大公園’的游客,我家的收入比以前種地可好多了。”

為了村村都能通路,懷來縣政府結合本縣實際,制定了《懷來縣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成立“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四好農村路”重大問題聯合協商、重大政策聯合制定、重點環節聯合督查的協同工作機制,并按時督導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整體推進情況。
懷來縣還全面建立起縣、鄉、村三級路長制管理機制,將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和路域環境整治全部納入“路長制”管理范圍。制定《懷來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績效評價辦法》,對鄉鎮提出6個方面43個具體評價指標。
懷來縣副縣長閆豐表示:“在全力修建好農村公路的事情上,懷來縣政府堅持注重實際、高位推進、務求實效,確保了示范創建動起來、深起來、實起來。”
截至目前,懷來縣已實現全部農村公路等級化,全縣17個鄉鎮279個行政村已經具備至少有一條安全可靠、順暢通行農村客車的硬化路。
6月下旬,行走在寬闊平整的鄉間道路上,兩旁的葡萄園里已是郁郁蔥蔥,碩果累累。
葡萄產業是懷來縣的支柱產業,“四好農村路”建設將遍布于懷來縣各鄉鎮的葡萄產業串珠成鏈,連塊成片,讓農民群眾在致富道路上越走越暢通,不斷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
2018年,懷來縣以“張家口市第二屆旅發大會”為依托,實施了鄉道五八線等一批農村公路提升項目;2019年結合“全縣葡萄產業提升工作”實施了狼山鄉沿湖村農村道路工程和桑園鎮葡萄產業園區道路建設提升工程;2020年實施濕地與葡萄產業旅游觀光路工程……
特別是2020年5月,利用東西部協作扶貧資金實施的兩個路段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竣工,將王家樓回族鄉東溝5村和孫莊子鄉草廟溝村1870人出行的“斷頭路”變成了群眾增收的“致富路”。
“都知道懷來的葡萄有名,以前也聽說其他鄉鎮的人靠葡萄采摘、觀光掙到了錢,但我們這里以前只有土路跟外界相通,真沒想到我們也能掙到這份錢。”草廟溝村村民孫大爺興奮地說。對于家門口的柏油路,孫大爺和其他村民有著特殊的感情,“以前我們種的葡萄、糧食、蔬菜,雖然也有人上門來收,但因為交通太不方便,收購商也沒法開大車進來,時間長了,收購商越來越少,村民種出來的東西也賣不上好價格”。
路通了,村民地里的產出也有了好銷路,游客慕名而來,村里也陸續有人開起了采摘園,百姓的日子越過越旺。
在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過程中,懷來縣創新“農村公路+”路衍經濟融合發展模式,帶動了農業產業、集體經濟、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的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特別是發展鄉村旅游聚合,建美親山近水“風景路”。懷來縣堅持將“美麗農村路”建設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性重點工作,依托“葡萄大道”,大力推動山水生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等富民產業,力促村集體和農戶個體“雙豐收”。

目前,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13萬畝,年產能15萬噸,年產銷量5萬噸,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6%,帶動近10萬農戶增收致富。2023年,僅葡萄相關產業就吸引游客超過1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0億元,讓“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為新時尚。
在懷來環濕地公園的道路上,隨處可見的游客和騎行愛好者紛紛表示這里的環境變好了,大家也更愿意來這里出行。
騎行愛好者郭述懷說:“以前這里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沒什么人來。現在,這條路建好后,我和朋友們總約著來這邊騎車,既鍛煉了身體又看了美景。”
美麗鄉村路修好了,對于懷來縣來說,更要把這一條條致富路、振興路、幸福路保護好。為此,懷來縣將“路長制”作為抓手,全面提升“四好農村路”養護水平。
閆豐介紹說:“懷來縣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和路域環境整治,已經全面建立了各級路長對總路長負責、下級路長對上級路長負責和部門分工負責的縣、鄉、村三級路長責任分工制。懷來縣還全力營造愛路護路的社會氛圍,出臺愛路護路鄉規民約、村規民約,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進一步提高村民愛路、護路的意識。”
懷來縣積極開展路域環境整治專項整治行動,公路兩側無違法占用農村公路用地行為;實施“田路分家”“宅路分家”行動,在具備條件的路段采取多種形式實施“田路分家”“宅路分家”,達到了綠化美化效果。
懷來縣財政每年安排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920萬元,全面推進市場化養護。按照公開招標方式雇用養護隊伍,并用以工代賑方法,幫助易返貧致貧人員找到新的經濟來源。
“感謝政府,感謝交通局,給了我這么好的工作待遇,讓我在家門口就能干活掙錢。”65歲的懷來縣大黃莊鎮朱官屯村村民太月對記者說。
“以前,我種地一年掙4000塊錢,現在政府不僅每月給我開工資,而且讓我干的活,在家門口就能干,還不耽誤我下午再種地。”太月在講述時,臉上還帶著難掩的笑容。
從頂層布局到基層實施,從科學決策到機制健全,從齊抓共管到群眾參與,懷來縣修出了一條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懷來縣將按照‘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要求,搶抓‘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的契機,整改不足、補齊短板、加快發展,緊密契合生態旅游、特色產業、鄉鎮經濟、歷史文化等發展需求。著力完善‘暢、安、舒、美、綠’的農村公路網絡,加快推進全縣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為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閆豐說。
“要想富,先修路。村里路不好,致富有難度。”農村公路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石。
近年來,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的農村公路網越織越密,道路越來越平整潔凈,這些都得益于“四好農村路”的規劃與建設。
麻峪口村隸屬懷來縣王家樓回族鄉,是全鄉第一大村。全村現有1080戶、2400人,回族人口占四分之一,是回漢聚居村。麻峪口村原來的進村道路是水泥路,路窄,通行能力較差,特別是在2023年那場強降雨發生后,部分路段被沖毀,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
暴雨過后,懷來縣政府第一時間開始規劃、整修通往麻峪口村的道路,將原有的路面拓寬成標準的兩車道。至此,懷來縣2000人以上建制村已全部實現雙車道通車,提前一年完成縣委、縣政府“十四五”農村公路建設規劃提出的任務指標。該條道路通車后,麻峪口村村民的日常出行方便多了,農產品的運輸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已進入盛夏,但行走在懷來的農村路上,清風吹過,好不涼爽。道路兩邊是挺立的樹木,放眼望去,遠山近田,一片郁郁蔥蔥,道路像一條蜿蜒的絲綢,舒展在大地上。
懷來縣“四好農村路”建設是中國上千座縣城的縮影,每一條道路都成為百姓通往幸福生活的“高速路”。
站在路邊,看著橫亙于懷來縣田野間的美麗鄉間公路,我不由想起20多年前第一次到懷來縣時的場景。一路國道輾轉進入懷來縣,車行路上,盡是黃土飄浮,就連路邊的麥田和三三兩兩的葡萄地,也都因車輛卷起的黃土而變得灰蒙蒙的。再想往遠離大路的村莊走,只剩下一輛車勉強通過的土路,遇到下雨,真的是車行難,人行更難。
再看看幾天時間里走過的嶄新農村路,了解了懷來縣全力投入保障“四好農村路”建設,改善群眾出行條件、發展壯大葡萄種植產業、積極開發旅游資源,讓這里的農村百姓日子一天天富裕起來,心中不由感慨,腳下的一條條“四好農村路”,走出的是實實在在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