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疇綠景萬軸畫,山巒蒼翠醉游人。
盛夏時節,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抬頭是“畫”,入目即“景”:滿目蔥蘢的五龍河跳動著鮮活的綠,藍天白云下的童話谷·天空牧場與山水田園融為一體,猶如水彩畫般的“中國最美淘寶村”下營村步步皆景,草木清香飛鳥靈動的七夕灣“村在景中、房在園中”……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鄖西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
這里的水不僅滋養著鄖西人民,也潤澤著我國北方的大片土地,為億萬人民群眾帶去生命的源泉。
大自然的恬靜與美好讓人心曠神怡,在靜靜流淌的天河之畔,一場圍棋大賽激戰正酣,“黑與白的較量”火力全開。棋手和觀眾在感受圍棋帶來的巨大魅力的同時,亦能在青山綠水中盡享“詩和遠方”。
金戈鐵馬掃千軍,羽扇綸巾棋人生。近日,2024年“七夕杯”全國新聞媒體圍棋精英賽在鄖西縣隆重舉行。
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廣電總局、新華社以及湖北、重慶、江蘇、上海、廣州等地的16支新聞媒體參賽隊伍,80名圍棋高手和業余棋手匯聚天河之畔,擺擂對弈,逐鹿棋盤。

精彩紛呈的棋局接連上演,聶衛平、華以剛、華學明、阮云生等“最強大腦”同時登場,棋逢對手,在方寸之地展開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參賽選手聚精會神,完全沉迷于智慧對抗的“二人世界”,他們或低頭沉思,舉棋不定,仿佛形勢危急;或眉頭舒展,胸有成竹,好似勝局已定。
更引人矚目的是“七夕杯”名人三人聯棋賽—18名棋手通過抽簽的形式,3人一隊,6人共話一局棋。這一獨特的比賽形式不僅考驗了棋手們的個人實力,更要求他們具備出色的團隊協作能力。
“三人聯棋不僅展現了棋手個人的風采和魅力,也傳遞了圍棋文化的精神內涵。它是一種競技游戲,更是一種智慧和生活藝術的結合。”聶衛平在三人聯棋賽現場的分享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和高度認同。
經過兩天6輪的激烈角逐,重慶記協隊、廣東新聞媒體隊、上海新聞媒體隊最終分別摘得冠、亞、季軍。三人聯棋賽的冠軍則由戴濱輝、華以剛、葉桂組成的隊伍獲得。業余棋手易兵榮升業余6段。

“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自古以來,圍棋就與山水風景密不可分。此次圍棋精英賽舉辦地選擇在中國七夕文化之鄉的鄖西縣,既有利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能讓棋手和觀眾近距離感受棋行青山綠水中的“詩和遠方”。
比賽之余,棋手們紛紛走出賽場,深入鄖西的山水之間,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歲月留下的痕跡。來自貴州廣電隊的隊員胡勇談起鄖西五龍河的景點滿是贊嘆,“因為這次比賽我來到了鄖西,在這里除了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棋友,還領略了一把‘小九寨溝’的風采,千潭百瀑、六橋四洞、織女彩虹池都是非常值得去的景點”。
6月26日,鄖西縣。秦嶺南麓,漢水之濱,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核心水源涵養地。
丹江口庫區水質安全保障中心鄖西分中心監控室內,工作人員輕點鼠標,鄖西縣天河口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實時數據便呈現在一張大屏上:氨氮、總磷、高錳酸鹽等監測結果實時顯示,天河水質持續保持Ⅱ類標準,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鄖西地處秦嶺南麓余脈,是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的核心水源涵養地,境內5公里以上河流125條,匯入丹江口水庫,順著南水北調中線潤澤華北大地。鄖西縣扛牢“一庫凈水永續北送”政治責任,把守水護水作為“天大的事”,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域、全民、全時開展保水、護水、治水。
“數智”護水,守好大水缸。鄖西縣發揮科技監測的精準性和持續性作用,在進入鄖西境內主要河流入口及匯入漢江的入口設置監測“哨兵”,對入江河流水質13項因子實施24小時水質監測。全縣通過水質安全保障“監管平臺、調度平臺、監督平臺”3個數智化平臺協同配合,智能化監管,空天地聯動,確保“一泓清水入庫”“一庫碧水北送”。
鄖西縣深入實施“河湖長制”,配備縣、鄉、村河湖長389名,民間河湖長57名,組建107支志愿護水隊,全域保水護水、執法、水質巡護、生態環境督察等常態化巡護;與環陜周邊5縣建立保水護水聯防、聯巡、聯控、聯治“四聯”機制,常態化開展“岸、水、空”護河行動,共同保護水生態環境。
鄖西縣“鐵腕治水”,確保凈水永續北送。不久前,該縣依法拆除陜西山陽豐元水電有限公司在土門鎮吊橋村河段非法修建的水電站,天河流域防洪、水資源和水生態安全得到恢復。
其實,早在10多年前,鄖西縣就在為一庫凈水永續北送而努力。該縣3個鄉鎮11個村36個組的3673人離開故土;作為曾經享譽全國的“黃姜之鄉”,鄖西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叫停了富民壯財的支柱產業—黃姜,關停污染企業70余家。
鄖西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實施濕地修復、水生態修復等生態治理工程。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62.47%,空氣質量優良率94.2%,24個跨界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全縣3個國控斷面、一個省控斷面和兩個市控斷面水質地表水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全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為100%,全域水質常年保持或優于Ⅱ類標準。
以水為媒,水潤兩地興。前不久,鄖西縣黨政代表團赴北京市平谷區對接對口協作工作,開展“同飲十堰源頭水·平谷鄖西一家親”送水儀式、南水北調“最美守井人”圖片展、鄖西農特產展示、“百名書記手拉手、同心共護源頭鄉”鄉村振興行等活動,簽署《鄖西縣農特產品銷售戰略合作協議》《平谷·鄖西消費幫扶協議書》等合作協議。
以水為媒,共進共相融。自2014年開展對口協作以來,北京市和平谷區對口協作累計援助鄖西項目資金2.4億余元,15個區直部門、18個鄉鎮(街道)、56個村(社區)分別與鄖西縣建立“一對一”結對共建關系,在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和人才培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搶籃板!”“快防守!”6月30日,鄖西縣文化體育中心燈光璀璨,一場球賽正在進行。來自陜西省白河縣和湖北省鄖西縣的兩支球隊你爭我搶,精彩比賽吸引了大量群眾圍觀叫好。
“鄖西的運動場地多,全民健身氛圍好,我們經常組隊來這里打球。”白河縣冷水鎮籃球愛好者郭森林介紹說,自參加了“秦楚村BA聯誼賽”后,他經常帶著朋友到鄖西縣文體中心切磋球技。
鄖西縣充分發揮文體場館功能,成功舉辦了“七夕杯”全國新聞媒體圍棋精英賽、鄂陜毗鄰地區文化交流周、“秦楚一家親”陜鄂文旅交流、湖北省2024年“全國殘疾人文化周”、湖北省全民健身“趕集會”、鄉村振興運動會等文化體育活動,中國天河愛情馬拉松、天河騎行大賽已成為當地品牌體育賽事。
以賽為媒,以體促旅。鄖西縣是中國七夕文化之鄉、中國喜鵲之鄉,是七夕文化的發源地和傳承地,“鄖西七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早就聽說‘天上七夕·人間鄖西’‘天子渡口·古塞上津’,這次來鄖西參加全國新聞媒體圍棋精英賽,鄖西深厚的文化底蘊讓我感到震撼。”來自貴州的張勇說,賽事期間他欣賞了五龍河美景、夜游老北街低碳文化街區、瞻仰了鄖西縣革命烈士紀念園,從城市到鄉村處處都是美景,他還在“南來北往·鄖西做東”區域公用品牌店里買了很多農創、文創產品回去跟家人分享。
當體育遇上文旅,雙向激活。來鄖西參加文體活動的游客,正是在比賽中,收獲了一次特別的個人體驗,沉浸式體驗了充滿魅力的七夕文化。游天河、逛夜市、嘗特色小吃、住“牛郎莊”“織女坊”精品民宿,晚留鄖西·體驗中國式浪漫……游客盡情享受體育賽事、潮娛、文化帶來的暢玩體驗,激發人們“因一場賽事赴一座城市旅游”的熱情。
夜幕下,金錢河畔的“天子渡口·古塞上津”燈火闌珊,游人如織,千年繁華依舊;來“天河水鄉·七夕畫廊”春賞百花夏采果,看紅葉滿秋山、冬雪映天河;觀音鎮雙石溝民俗村《十里紅妝》每天按時開演,吸引游客紛至沓來;到童話谷·天空牧場,品一杯咖啡,聽一段悠揚的樂曲,特色鄉村民宿一房難求;田園沙溝、騰達生態觀光園、七夕灣等地均成為熱門打卡地。
近年來,鄖西縣已建成13家A級旅游景區,先后榮獲“中國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潛力百強縣”“中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縣”“中國文化百強縣”“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縣”等稱號,體文旅融合發展釋放乘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