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計視角下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新的經濟環境下,企業加強對各種風險識別、分析和研究,選擇合理的風險應對策略,對企業發展是很有必要的。審計通過分析企業面對的不確定性的潛在事件,有效識別和管理貫穿于企業的多種風險,包括個別風險和與其相互關聯的風險,從而降低風險的發生和由此帶來的損失;協調企業可承受的風險容忍度與戰略之間的平衡關系,使得企業在識別和選擇風險應對方案時更縝密,從而抓住有利機會;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使企業為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從審計視角下考慮,企業在制定戰略過程中和設定與戰略目標相協調的經營目標時,應考慮多重風險的整體應對方案,增進風險應對決策,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審計視角下企業目標設定與風險識別
多變難控的市場環境,戰略風險、政治形勢、市場變化、財務壓力、運營環境、法律約束、經濟風險等多種企業風險,給企業戰略與經營目標實現帶來不確定性影響,也給我國企業風險管理帶來難題,一個風險的發生往往伴隨著其他風險的爆發,給企業目標的實現增加了難度。審計視角下,應結合企業目標進行信息搜集,對風險進行識別、評估,確定應對策略。例如:2016年1月7日至17日,國家環境保護部門對某公司進行例行檢查,發現其存在違規處置危險廢物等痕跡,嚴重污染了當地環境。根據法律、法規相關條款和類似案例,該公司研判環保部門可能對其處以至少3到5個月的停產整治處罰,會導致合同無法正常履行、市場被競爭對手趁機搶占而致使市場份額下降等后果。從前例資料中企業可能存在停產治理的運營風險、危險廢物違規處置被環保部門罰款和客戶訂單無法正常交付導致合同糾紛引起的法律風險、競爭對手趁機搶占市場導致的市場風險。以此可以看出企業風險管理上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法律風險、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等多種風險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的。
審計視角下,要針對企業目標收集相關信息、識別相關信息是有利或不利的潛在事件,分析潛在事件是內部因素還是外部因素導致,分析各因素的重要程度以及給企業帶來影響的可能性。結合過去,著眼未來,綜合企業內部的優勢與劣勢、外部的機會與威脅,利用調查問卷、風險組合清單、流程圖、高級研討會及頭腦風暴、損失事件數據追蹤、內部風險管理會議、SWOT模型、潛在事件分類圖和魚骨圖分析法等多種技術方法,分析相關事件,系統評價后作出戰略決策,以實現企業資源配置的最優化等。再者,企業發展階段不同,對潛在事件風險識別點關注也不同,要分析潛在事件對企業不同階段的影響程度,識別重要的影響因素,把有利的機會反饋到戰略和目標設定過程中,對預期產生負面影響的潛在事件加以評估和應對。例如處在經濟高速發展期的企業,資本能否足額配置、產品能否暢銷從而快速占領市場、產品價格和質量能否被顧客接受以及是否受到政府限制等是企業關注的主要風險;處在經濟轉型期的企業,其關注的風險是新技術的威脅、新商業模式的轉型、消費者需求變化以及不同年齡段顧客的偏愛、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等。審計視角下,在信息技術與商業模式、管理模式有效結合下,大數據能夠篩選出對企業有參考價值的有利或不利因素,提高風險識別的認知度,把不利因素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幫助企業順利實現戰略決策和經營目標。
審計視角下企業風險分析
由于各個企業所處的時期、規模、性質以及競爭優勢不同,風險分析在企業中又是持續性和重復性的互動,所以審計視角下,企業需要識別風險、分析風險形成的原因、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各種風險之間的相互關系,為風險應對提供策略支持。企業不同層級人員對風險重要性的意識有差別,找到充分了解企業背景和懂得企業經營的管理人員,采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法來衡量企業風險,結合收益配比原則,預測風險管理成本,合理安排預算資金,明確控制風險的工作機制、人員配備、財力支持、應對方案等,從企業整體角度進行風險分析,統籌安排。例如(接前面案例):2016年1月24日,某公司啟動應急管理機制,由分管相關工作的領導牽頭成立環境污染事件處理領導小組,公司環境保護、法務、財務、宣傳、計生等多部門參與環境污染事件處理整治工作,清除違規處置的危險廢物,避免繼續污染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預估潛在損失,全面評估此次事件對公司長遠發展、年度目標、計劃生產、股價及企業聲譽等方面的影響,形成綜合應對方案。2016年1月底,公司收到政府相關部門停產整治通知后,立即實施擬訂的應對方案。從整體角度對單個風險事件的影響及各風險事件關聯后形成的組合風險對企業造成的風險進行評估。關注單個風險事件均未超過可承受度,各風險事件關聯后的組合風險超出整體風險承受度的情況。
審計視角下企業風險應對需要考慮的因素
審計視角下,企業高層一定要有風險防范意識,做好企業的風險管理防范組織和指導工作,形成全員共識,通過多種靈活多變的方式,在全企業內強化意識灌輸與教育培訓,培養企業相關崗位從業人員具備相應的風險防范能力。在加強風險意識的同時,還應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對已經發生的風險或超過監測預警臨界值的風險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從企業整體角度考慮應對風險策略:一是在確定風險應對的過程中,企業高層應該從三個方面考慮:1.成本和效益配比的方案。2.企業可承受的應對方案。3.與企業目標實現相協調的應對方案。二是研判不同的應對方案的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選擇剩余風險可承受的實施方案。三是選擇企業可承受的應對方案,預測當前市場風險造成的潛在損失(包括匯率風險、利率風險、信用風險、運營風險等),分別計算單個風險潛在損失的風險敞口和整體風險加總的風險敞口,使風險顯現在企業高層面前,從而保護企業資產免遭損失。
審計視角下風險應對的策略
審計視角下,風險應對策略有多種,企業可以選擇承受風險、規避風險、和第三方簽訂合約分擔風險、提前改變經營模式降低風險等。一是承受風險帶來的后果。企業對未能識別出的風險只能承受,對于識別出的風險缺乏能力管理、沒有更好的方案,或從成本效益考慮是最適宜的方案等只能承受風險后果。二是主動規避風險。設置網絡權限限制員工瀏覽不安全的軟件、拒絕與不誠信的交易對手交易、禁止在金融市場做投機業務、對虧損或沒有發展前途的產品線擇機退出、停止戰亂國家的相關業務等主動回避,避免成為風險的承受者。三是和第三方簽訂合約把風險轉移,即分擔風險。通過和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減少或避免承擔風險損失,采取多幣種結算方式、多種銷售模式等方式發揮抵消效應,有意識地轉移可能產生損失的活動。四是通過戰略手段將企業面臨的風險在兩個或多個風險之間轉換、線上轉線下或共同銷售、加大優惠力度增加現銷減少賒銷等模式轉換或降低風險、建立風險準備金補償突發事件的應急資金、增加產品檢驗次數提高產品質量、設置禁煙標志避免火災的發生等,通過提前控制防范風險發生,從而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總之,基于審計視角,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會經歷多重風險,找到各個潛在事件對目標的影響方向,一切破壞經營目標的因素,若是風險,要進行控制;若是機會,則將它轉化到戰略當中。風險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在競爭中的損失,發揮風險防范與規避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行基礎,促使企業戰略與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作者單位:滎陽市審計局)
(責任編輯:趙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