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綦(音同其)灃是清代官員、名醫。他一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青年時期還教過私塾,治學嚴謹,教導出很多優秀的學生。
有一次,綦灃要外出一段時間,他給學生制定了學習規劃,安排了學習任務,臨走前委派自己的大弟子負責督促大家。大弟子學業出眾,極其自律,而且做事嚴謹,綦灃很信任他。由于一些學生離家很遠,平時住在學堂里,所以除了學習之外,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也由大弟子負責管教、監督。安排妥當之后,綦灃才放心地離開。
綦灃回來后,大弟子向他匯報這段時間的情況。大弟子說,因為平素在綦灃的教導下,大家都養成了比較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所以即便綦灃不在,大家表現得也都很好,與平日無異;但他們畢竟是學生,總有自我約束不夠強的時候,所以還是會有一些同學懈怠或犯錯,對這些情況,都記錄在案。說完,大弟子當著所有學生的面把一張紙遞到了綦灃面前,由綦灃酌情處理。
綦灃接過那張紙,正欲打開時,突然看到了學生們的表情。看得出來,學生們都很緊張,小心翼翼地躲避著綦灃的目光,卻又忐忑不安地盯著那張紙。他們不知道那張紙上寫了誰的名字,但每個人都害怕自己因一時疏忽而被記錄在案,因為綦灃獎罰分明,他們擔心面臨嚴厲的懲罰。
正在此時,一陣風刮來,綦灃悄悄將手一松,紙片隨風飛起,飄出窗外,落在私塾邊上的小河中,被河水沖走了。綦灃嘆了口氣,故作無奈地看著學生們說:“既然紙片被吹走了,你們犯下的錯誤也就此被吹走了,所以從現在起,之前的錯誤一筆勾銷,就看你們以后的表現了。”綦灃說完,學生們長舒一口氣,如釋重負地笑了起來。此后很長時間,他們再沒犯下任何錯誤。
面對錯誤,懲戒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能夠幫助人們改正錯誤。但有時候,高抬貴手,把錯誤“丟掉”,給眾人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也是一種收服人心的方式,能讓人在“將功補過”的心態中做出更好的成績。
編輯 高塬 / 美編 徐雪梅 / 編審 許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