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老撾是山同脈、水同源,是前途相關、命運與共的社會主義友好鄰邦。自古以來,中國與老撾就交往密切。中國和老撾在建交之前,兩國既有官方的交流,也有民間的交流,但主要以官方的交流為主。
1961年4月25日,中國與老撾建交。特別是1975年,老撾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加入社會主義陣營之后,兩國關系進入新階段。
2024年7月3日,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高度評價老中全面戰略合作成果,表示愿同中方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通倫當天接受中國新任駐老撾大使方虹遞交國書。通倫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103周年華誕,祝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偉大成就。老方堅定支持三大全球倡議,愿以老中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大實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示范。
近20年來,中老之間最重要的跨國建設是中老鐵路的建設。
中老鐵路又稱中老昆萬鐵路,即“中老國際鐵路通道”,是一條連接中國云南省昆明市與老撾首都萬象的電氣化鐵路,全長1035公里,線路從昆明向南穿過中國磨憨鐵路口岸和老撾磨丁鐵路口岸,進入老撾北部地區,繼續向南經老撾多個省市,到達萬象。中老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中老友誼標志性工程,也是第一個以中方為主投資建設、共同運營并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連通的跨國鐵路。
2010年5月21日,中老昆萬鐵路昆玉先建段開工建設,至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全線通車運營,這條鐵路的建設,用了11年的時間。
中老鐵路建設體量龐大、地形地貌復雜,玉磨段需要翻越磨盤山、哀牢山、無量山,需要跨越元江、阿墨江、把邊江、瀾滄江,橋隧比高達87%,沿線地質較易出現溜塌掉塊、軟巖變形、突泥涌水等問題,建設方案需時常根據圍巖變化動態調整。
整個建設過程困難重重。在老撾境內開工之前,面臨著美軍遺留未爆炸彈問題。1964年至1973年越戰時期,美國向越南南部、老撾和柬埔寨東部投擲了大量集束炸彈。其中,老撾是受集束炸彈影響最大的國家。根據老撾官方提供的數據,越戰期間,美軍向老撾投放了200萬到300萬噸炸彈。美軍累計投下約2.7億枚集束炸彈,其中有8000多萬枚集束炸彈遺留在老撾,給老撾造成了嚴重且長久的災難, 至今造成約2萬平民死亡。老中鐵路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翁通·蘇潘通稱,老中鐵路公司與老撾國防部協調研究,沿著火車線路探測、清理和銷毀炸彈,總共花費了大約3年的時間。
整個建設過程困難重重。在老撾境內開工之前,面臨著美軍遺留未爆炸彈問題。1964年至1973年越戰時期,美國向越南南部、老撾和柬埔寨東部投擲了大量集束炸彈。
由于中老鐵路磨萬段大部分位于熱帶地區,雨季降水多,基坑難以成型,大型機械設備進場較為困難。線路采用雨季橋梁樁基施工工藝,解決了熱帶地區雨季橋梁樁基施工難題,確保了橋梁承臺和墩身的后續施工。
2018年6月14日18時27分,老撾楠科內河特大橋最后一個橋墩——214號墩身順利澆筑完成。這標志著中鐵二局承建的中老鐵路全線最長橋梁主體工程順利完工。
中方進入后,面臨的則是雨季施工難、溝通交流難、資源組織難,如何合理策劃,打開施工局面,牢牢把握施工主動權,是當時擺在大家面前的首要難題。基坑成不了型,大型機械設備進場都困難!項目技術團隊經過反復討論、對比和優化方案,最終研究出一套科學的施工工藝,有效解決了雨季橋梁樁基施工難題,確保了橋梁承臺和墩身的后續施工。
17.5公里,是中老鐵路全線最長隧道——安定隧道的長度。這條隧道由中鐵五局和中鐵十九局共同施工,穿越20條斷層和2個向斜構造,工程規模、建設難度、工程風險在國內鐵路隧道施工中極為罕見。
轟的一聲,上千方土石垮塌,當時正進行掘進作業的三名工人身后的隧道已被填滿,最后他們沿著洞頂一個小小的縫隙才爬了出來。這是2018年底發生的險情。出口段有1.3公里地層以碳質泥巖、頁巖為主,難成形,遇水成泥粥,圍巖蝕變嚴重,給施工建設隊伍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如今,老撾政府圍繞這條鐵路正建設南北經濟走廊和東西經濟走廊,帶領民眾圍繞鐵路開展商品生產和運輸。中老鐵路的通車,極大地便利了老撾人民的出行和貨物運輸,給老撾帶來的利益真實可見。
老撾不僅是我們的鄰邦,也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中國和越南關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后,中越關系降至冰點。1986年,越南領導人黎筍逝世,越南黨和國家領導人再一次更迭。與中國友好的阮文靈重新回歸到了越南核心領導人集體當中,被選為越南共產黨總書記。
阮文靈是越南共產主義南方局領導成員,早在上世紀60年代越南抗美戰爭時期,阮文靈(化名十菊)就曾多次秘密訪華,商談中國援越問題。他思維敏捷,很有頭腦,且對中國態度誠懇友好,深得毛主席、周總理的賞識。黎筍上臺之后,由于阮文靈與其政見不和,長期都沒能夠得到重用。
阮文靈上臺后認為,最迫切需要完成的事情就是要盡快從柬埔寨撤軍,從而盡快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但因中越兩國當時的情況,阮文靈一時找不到一個好的契機打破這個僵局。
而老撾領導人凱山·豐威漢1989年訪華,就成為了中越兩國關系的一個轉折點。1989年10月,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兼部長會議主席凱山·豐威漢訪華,按照中共中央批準的接待計劃,將由李鵬總理主持會談和宴會,江澤民總書記會見和舉行便宴。但此時凱山提出要見鄧小平同志,中方表示,鄧小平年事已高,不再會見外賓,請予諒解。盡管如此,凱山仍堅持要求見鄧小平,先后提了3次。在這種情況下,中央經反復研究、協調,最后商定請鄧小平禮節性簡短會見。
結果原定的簡短會見,兩位領導人進行了40分鐘的談話,而且談的都是十分重要的實質性問題。
見到鄧小平后,凱山轉達了越共總書記阮文靈對鄧小平的親切問候,還說阮文靈希望中國能邀請他訪華。鄧小平說:“我早就認識阮文靈同志,我知道他思維靈活,很有理智,工作很能干,胡志明主席很器重他。我希望他當機立斷,把柬埔寨問題一刀斬斷。現在我年齡已大,快要退休,我希望在我退休之前或退休后不久,柬埔寨問題能得到解決,中越關系恢復正常。這就了卻了我的一件心事。”
凱山在回國途中在越南短暫停留,及時、全面地向阮文靈轉達了鄧小平的傳話。阮文靈聽后十分重視。
1990年5月19日,越方在主席府舉行紀念胡志明誕辰100周年招待會,在招待會上,阮文靈提出要見中國駐越南大使張德維。1990年6月5日,在多方努力下,阮文靈總書記在越共中央會客廳會見了張德維大使。張大使立即將他的談話內容報告國內。
1990年9月3日至4日,阮文靈對中國進行內部訪問,越共元老、中央顧問范文同同時前往。1991年11月,《中越聯合公報》公布,標志著中越關系正常化。應該講,老撾人民革命黨總書記凱山在中越雙方領導人之間及時且十分有效的談話促進了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進程。
而凱山同志在第二年就去世了。實際上,凱山是見過中國三代領導人的老撾領導人,與中國幾代領導人都有很好的關系。這也就是為什么老撾領導人能在中越關系中起牽線搭橋作用的原因所在。
凱山·豐威漢于1920年誕生在當時法國殖民地老撾的沙灣拿吉省,出生于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越南人,母親是老撾人。1955年,凱山·豐威漢成為老撾實際上的最高領袖,一直到1992年去世。他擔任老撾最高領導人的時間超過37年。
1970年7月7日下午,毛澤東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老撾人民黨總書記凱山·豐威漢。見到當時反美前線的兄弟黨領導人,毛澤東格外高興。會見過程中,兩人談笑風生,無拘無束,不知不覺,原定的談話時間到了,毛澤東仍毫無結束談話之意。他饒有興趣地問凱山:“我不大懂,萬象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凱山回答毛澤東說:“老撾的象很多,過去國王舉行慶典,都要有大象,尤其是白象,是最名貴的。”
無論是主政老撾時期,還是在中越沖突期間,抑或是在革新開放后,凱山·豐威漢都積極推動對華友好,將中國視為最可靠的鄰國。他在老撾一直推動各項改革,向中國學習。正是凱山·豐威漢奠定的基礎,現在老撾依舊是對華最友好的國家之一,中老關系親如兄弟。
老撾能在中國和越南的關系中扮演這樣的角色,自然是和歷史上密切友好的中老關系有關的。
從三國時代到晚清時期老撾一直是中國的朝貢國。明代還曾一度設置過老撾宣慰司管轄如今老撾大部分領土。老撾在紀年上既使用公歷、佛歷,同時也使用中國傳統的農歷。
史料記載,在老撾撣國時期便與中國的漢朝進行往來,在老撾堂明國時期便與中國開始正式進行官方往來。1353年,法昂統一老撾全境,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國家——瀾滄王國,定都于芒相通。不久后的1368年,中國大地上出現了新生的大明王朝。兩個近鄰的強大政權幾乎在同一時期進入了長治久安的發展局面,相似的政治生態也使得兩國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沒有障礙。
當時,瀾滄王國一直與中國明王朝進行往來,1400年,瀾滄王國第一次向中國遣使,每隔兩三年,瀾滄王國就要派出使臣向中國致禮。在明朝統治的二百七十余年中,瀾滄王國的十位君王累計派遣使者達34次之多。《明史》記載,1403—1409年,瀾滄王國曾四次出使明朝,并送來大象、駿馬、金銀、器皿等禮物,明朝政府則以文綺回贈。永樂年間,瀾滄王國向中國進獻象牙、犀角等土特產,中國答謝的禮物竟是足足五百五十錠銀鈔,以及七十二匹布帛綢緞,價值遠遠超過老撾所贈的貢品。
1428年到1438年,瀾滄王國發生了嚴重的王位之爭,朝野混亂,社會動蕩。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對中國云南與老撾北部地區之間的往來造成影響。當時的親王仍然沒有放棄遣使中國的傳統,可見老撾統治者對老中關系的高度重視。此外,在明代及以后,遷往老撾的華僑人數不斷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中老兩國之間的交流。
當中原大地進入大清王朝,老撾卻處在內憂外患、水深火熱的嚴峻困境中。毗鄰的越南和泰國頻繁地插手老撾的內政,甚至直接派兵進犯邊疆,加之國內的王位之爭不斷,導致老撾進入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并最終分裂成瑯勃拉邦、萬象和占巴塞三個王國。
1727年,瑯勃拉邦王國國王英塔松即位,終于結束了這種動蕩不堪的政治局面,并在當政的二十六年間先后六次向中國派遣使節,恢復了兩國之間的官方聯系。1779年,強大的泰國占領了老撾全境,對中老交往構成了很大的障礙。但是即便如此,1790年老撾仍專門派出使者為乾隆皇帝祝壽,恭賀他的八十壽誕。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老撾徹底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中老兩國之間的交往有著一千七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兩國人民之間早已結下了深厚的誠摯情誼。相信隨著老撾對中國免簽政策的實行,中老關系將進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