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對猝死的定義為平時身體健康、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一般是指急性發病后1~6小時內死亡。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此前曾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猝死人數高達54萬,醫院外發生猝死的救治成功率僅有1%左右。
由于猝死的發生時間非常短,導致很多人覺得猝死不可預防,事實卻不是如此。在猝死發生前的不同時間段,身體可能會展現出一些警示性的體征或癥狀,盡管這些癥狀并不總是直接指向即將發生的猝死。若能及時發現,就能大大降低死亡風險。
癥狀:在這一階段,可能會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等嚴重心血管事件的癥狀,如劇烈胸痛、呼吸困難、心率失常等,這些癥狀通常非常突然且嚴重。
癥狀:在猝死發生前的一兩天內,可能會出現頻繁的胸悶、心悸、頭暈等癥狀,甚至可能出現暈厥或意識喪失。
癥狀:在這一階段,可能會出現更為明顯的身體不適,如嚴重的胸痛、呼吸困難、大量出汗等。
這些癥狀可能是心臟嚴重受損或心血管事件即將發生的信號。
癥狀:除了上述癥狀外,可能還會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神經系統癥狀。
此外,還可能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
癥狀:在這個階段,可能會表現出持續的疲勞感、失眠、心悸、胸悶或胸痛、呼吸急促等。
這些癥狀可能是心臟或循環系統出現問題的早期信號。
首先要評估現場的環境是否安全,在排除了危險環境后鑒別對方情況:拍打對方肩部并大聲呼喊,看有無反應;判斷有無自主呼吸,跪下來平視他的胸腹部,觀察5~10秒看有無規律起伏,當發現無反應和無自主呼吸,即可初步判斷為心臟驟停。
若出現心臟驟停,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如果其還有心跳和呼吸,心肺復蘇可能增加室顫風險。
若對方有醫生開過的相關常服藥物,可按以前習慣幫其服藥。拿不準的話,不要盲目服藥。
發現對方脈搏和呼吸消失時,不要隨意搬動,立即撥打120并開始心肺復蘇,直到醫護人員到達。
因為工作、娛樂的需要,犧牲了睡眠的時間,身體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能導致臟器、內分泌、神經功能的紊亂,誘發猝死。
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會影響身體血液循環,長期不運動又增加了肥胖風險,因素兩兩相加,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增加猝死風險。
長期大量飲酒,傷的不僅是肝,還會傷心!酒精會刺激交感神經,心率加快,誘發心率不齊,還會使外周血管擴張,加重心臟負荷。
嚴重的焦慮和精神壓力,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功能,出現心跳加快、心悸、胸悶等癥狀。
注:AED是一種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于搶救心跳驟停患者的醫療設備,因其便攜、易操作、效果好而被譽為“救命神器”。正確使用AED,配合心肺復蘇,能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救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