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全國戲曲演員會演在昆山落幕,全國首批新時代中國戲劇領軍人才揭曉,國家一級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淮劇)省級傳承人陳澄獲此項殊榮。
1972年,陳澄出生在江蘇省泰州市一個淮劇世家,父親陳德林是淮劇“陳派”藝術創始人,母親黃素萍是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長期的耳濡目染使天資聰慧的陳澄5歲時便能把一曲頗有難度的淮劇唱得惟妙惟肖。11歲那年,陳澄迎來人生的第一次登場。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淮劇很受歡迎,陳澄隨父母到上海參加演出。她滿心歡喜地來到上海,期盼可以吃到光明牌大雪糕,然后游玩幾天。沒想到,大人們臨時決定讓她參加一場演出,在《趙五娘·書房會》中扮演五代同堂之家的少年。
“接受這個任務以后,我吃不到很期盼的光明牌大雪糕了。”陳澄坦言,當時確實感到很遺憾,因為她需要保護嗓子。在1 000多人的徐匯劇場里,陳澄與淮劇名家筱文艷、何叫天、馬秀英等同臺演出。她將《趙五娘·書房會》中一段長達180句的自由調唱得聲情并茂、疾徐有致,贏得了全場19次熱烈掌聲。這一年,她12歲。
從此,陳澄的淮劇生涯正式開啟。在淮劇唱腔方面,陳澄既繼承了父母陳德林、黃素萍的藝術風格,又博眾藝術家之長,不斷吸取兄弟劇種的優點,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2001年,借調到泰州市淮劇團的陳澄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為了參加第四屆江蘇省淮劇節,團里決定為她量身打造《祥林嫂》。然而,根據魯迅小說《祝福》改編的淮劇“祥林嫂”一角,從滿懷憧憬的青年到悲涼哀怨的晚年,從花旦到青衣再到老旦,時間跨度大,人物反差大,表演難度可想而知。
淮劇創作的祥林嫂要如何才能超越曾有的高度呢?陳澄反復鉆研角色,熟讀魯迅的《祝福》,觀看相關的舞臺劇,從中剝離出靈魂性的東西,再融入淮劇的表演,每一個細節動作都要對著鏡子練上幾百遍。果然,淮劇《祥林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舞臺上的陳澄如泣如訴,舉手投足之間,將祥林嫂青年時的質樸自然、中年時的內心起伏、老年時的滄桑難平等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30歲的陳澄登上了舞臺人生的第一座高峰,奪得第14屆上海白玉蘭戲劇主角獎。2004年,她又摘得第21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從此奠定了她在淮劇界的地位,觀眾盛贊她為“淮劇公主”。
2014年,陳澄迎來事業的又一次飛躍,她以淮劇聲腔強烈的表現力來展現戲劇張力,使《小鎮》取得巨大的成功,并一舉奪得中國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這是淮劇劇種首次獲頒國家級最高獎,開創了淮劇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這么多年,不管是之前淮劇面臨困境,還是現在文化繁榮,淮劇被越來越多人了解、喜愛。如今,陳澄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淮劇的傳承和未來上,她把淮劇帶進校園,在更多觀眾的心中播撒淮劇的種子。她希望人們有幸福可追、有戲可聽、有演員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