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句話不僅讓桂林名聲大噪,還讓大家對桂林的山山水水憧憬出無數的向往。那么,這句話是誰說出來的,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呢?1983年,謎題解開了,桂林市的文物工作者在對轄區內獨秀峰進行清理時,發現了一塊摩崖石刻,當他們拭去石壁上的灰塵、藤蔓時,赫然發現這塊石碑上篆刻著兩首詩,其中有一聯便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石碑上還篆刻著這兩首詩的創作背景:嘉泰改元,桂林大比,與計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日,用故事行宴享之禮。提點刑獄權府事四明王正功作是詩,勸為之駕。
這段話的意思是:南宋嘉泰元年,即公元1201年,恰逢鄉試,桂林舉子有11人上榜。按照慣例,時任桂林地方官的王正功舉辦了一場鹿鳴宴會。在宴會上,王大人不但頻頻舉杯,預祝舉子在接下來的京城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且還作詩兩首,勉勵各位舉子繼續用功讀書。這一下真相大白了,原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出自南宋時期王正功的一次宴會賦詩。
王正功出生于官宦世家,為南宋鄞縣(今浙江省鄞州區)人,20多歲進入官場后一直頗有政績,曾在廣東省潮州市修筑了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但由于他為人正直,不懼權貴,所以一直在地方上轉任平調。
公元1200年,王正功來到桂林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權知府事。這次倒是升遷了,但此時他已是68歲。他來桂林的第二年,便是前面石碑序言中提到的大考之年。
在那場鄉試中,桂林府11人中舉,成果輝煌。王正功聽聞桂林學子斬獲佳績,也非常高興。在鹿鳴宴上,王正功與各位舉子飲酒對詩,勉勵他們繼續努力讀書,報效朝廷。趁著微醺,王正功寫下兩首《勸駕詩》,“勸駕”一詞寓意為:勉勵他人好好學習,努力做事,也有推薦人才之意。其中一首便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九關虎豹看勁敵,萬里鯤鵬佇劇談。老眼摩挲頓增爽,諸君端是斗之南。”這首詩的意思是:桂林的青山綠水冠絕天下,希望可以給你們帶來靈感。你們在考場上也要像戰士一樣去拼搏。不要害怕那些虎豹勁敵,要藐視它們,要有和莊子筆下的鯤鵬一同談笑風生的心態與勇氣。我雖然已經老眼昏花了,但看到你們如此優秀,也感覺耳目一新,精神百倍,你們都是南斗星下凡的人才。
作為一個讀書人,王正功希望桂林的學子能夠努力學習,在人生與事業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績,就像桂林的山水那樣,秀甲天下,獨一無二。
王正功意氣風發,即興賦詩,讓在座的舉子嘖嘖稱嘆。一個叫張次良的學子在宴會結束后,將此事記錄下來,并把王正功的這兩首詩及創作背景刻在獨秀峰南麓的讀書巖上方,即1983年被桂林文物工作者發現的那塊摩崖石碑。
細細看來,王正功的一生并不像歷史上其他名人那樣光芒萬丈,但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飽含了他內心深處對學子最殷切的希望。他雖然只在桂林待了短短兩年,但是為這座城市留下了最寶貴的財富和最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