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被譽為地球的“皮膚”,是最重要的陸地生態系統之一,通常由氣候干濕變化演化而成。5月26日,中科館大講堂邀請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北京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李連芳老師,為大家講解有關草原生態系統的知識。
草原生態系統是地球演化46億年中最年輕,但又異常復雜的一類生態系統。世界草原總面積約為675億畝;中國草原面積為39.68億畝,擁有熱帶、亞熱帶、溫帶草原以及特有的高寒草原,孕育了1.7萬多種動植物物種。
針茅(屬禾本科植物,禾本科植物還包括小麥、玉米和水稻等)是典型干草原的優勢物種,種類多、分布廣,它和其他生物共同組成了遼闊的草原區。
草原生態系統由眾多物種組成,1平方米草甸中能包含30種以上的植物物種。
草原生態系統不僅受自然環境(如光照、氣溫、降水)影響,也受人類行為影響。不同種類的草、草食動物、肉食動物和微生物組成了草原生態系統的復雜食物網,只有各種環境因子協調,才能維持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
草原生態系統可保育土壤,具有牧草供給、其他生產原材料供給、種質資源保育等作用,同時還可以涵養水源、減緩氣候變化、調節微氣候及空氣質量。此外,在文化方面,草原還具有供游客游覽、休憩的價值。
(責任編輯 / 王佳璇 美術編輯 / 韋英章)
掃描下方二維碼,參與填寫《知識就是力量》雜志讀者調查表,編輯部將拿出《知識就是力量》出品的精美文創周邊作為獎品,獎勵給認真填寫調查表的小讀者哦!
上期幸運讀者:舒同學(貴州省銅仁市,手機尾號8141);許同學(安徽省宣城市,手機尾號5097);金同學(浙江省臺州市,手機尾號9799)
這片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地貌類型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從雄偉的喜馬拉雅山脈到低矮的四川盆地,從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原到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再到蜿蜒曲折的海岸地貌,各類地形縱橫交錯,每一種地貌都訴說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你知道我國各個方位的地質公園都有哪些獨特的地貌嗎?你知道如何既愉快又安全地度過暑假嗎?還有很多精彩,下期等你來!

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4個跨學科概念和13個學科核心概念,以及倡導讀科學家故事,學習科學家精神。
本刊攜手權威科學家、一線科研工作者,緊密結合教育部新課標中的核心內容,將本期內容聚焦數學、物理、生物、地理、歷史等多個學科,并結合前沿科技進行深度剖析,引導青少年主動學科學、用科學,將科學理念、科學思維轉化為行動。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深化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部署,進一步推動青少年學生閱讀深入開展,促進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決定開展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
本刊著力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青少年打造深入閱讀的長效機制,為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插上夢想與力量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