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23年“齊魯最美科技工作者”,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爾生物”)總經理、總工程師劉占杰是科研、經營“兩手一起抓”的全能型人才。
20多年來,劉占杰率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國產超低溫品牌市場份額的絕對引領;建立起產能規模全球第一、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的超低溫及生物安全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產業化成果獲頒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自主研制出國內首臺航天冰箱,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后第三個獨立掌握航天冰箱技術的國家。他本人也因之獲得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等多項殊榮,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通過運用物聯網技術構建共創共贏的生態平臺,劉占杰帶領海爾生物成功轉型,實現了從高端品牌到場景品牌、再到生態品牌的蛻變升級。
走出高校 跳槽海爾做創客
加入海爾集團之前,劉占杰是一名低溫制冷領域的大學教師。這是一份安穩且優雅的工作,他的人生也應該有著明確的道路:按部就班地教書育人,年復一年在擅長的領域培育人才。然而,這樣的“常規路線”卻并非他想要的生活。
原來,技術產業化一直是劉占杰思考的問題。因此,他在博士畢業后受到海爾集團創新創業平臺的啟發和吸引,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大學教師工作,成為海爾中央研究院醫用低溫制冷技術研發團隊的一名科技工作者。
當時,海爾創業平臺支持普通員工成立小微公司。2005年9月,時任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提出“人單合一”模式,開啟了“人人皆創客”的新局面,劉占杰搶單成為生物醫療小微的小微主,并注冊了獨立法人公司,開啟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自主科技創新和物聯網轉型之路。
在用戶付薪增值分享的機制驅動,以及海爾技術、資金、人才和創業機制支持下,劉占杰團隊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持續創新。回憶起這段經歷,劉占杰認為“人單合一”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他們從科研工作者轉變為創業者,“海爾集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
潛心鉆研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海爾生物在業內嶄露頭角,始于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但在2000年前后,生物醫療超低溫產品完全被歐美和日本品牌所壟斷,劉占杰想做的,就是帶領團隊打破國外壟斷,實現超低溫產品的國產化。
為了打破壟斷,劉占杰帶領海爾生物研發團隊,先后突破了低溫冰箱模塊超化復疊制冷系統、混合高效制冷工質配比與充注技術、箱體低溫絕熱技術和安全控制技術,成功開發出-150℃、-86℃等溫區的超低溫冰箱,不僅讓國外品牌售價降低了50%,還實現了國產超低溫品牌市場份額的絕對引領,從而改變了我國超低溫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在研發初期,劉占杰團隊生產的超低溫冷藏設備用到了美國一家企業生產的專用壓縮機。眼看著設備成型,可以投向市場,海爾生物卻遭到了美國的“卡脖子”——對方以懷疑軍用為由,拒絕繼續提供專用壓縮機這一部件。
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劉占杰意識到,這不僅是團隊面臨的一次考驗,更是一個機遇:想要不再“受制于人”,必須抓住機會自主創新,真正打破進口壟斷。
“要想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必須依靠創新支撐,咬定目標自主研發。”劉占杰這樣告訴團隊成員。以這個“意外”為契機,劉占杰團隊通過制冷系統創新,實現了采用普通商用壓縮機也能達到使用專用壓縮機才能達到的低溫制冷效果。
2006年,隨著中國第一臺超低溫冰箱的誕生,海爾生物一舉成為國內醫用低溫存儲設備規模化生產的先行者。在此后的十多年間,海爾生物開啟了產業全球化之路,讓中國的超低溫存儲產品走進了歐美及“一帶一路”沿線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自主創新 把冰箱送入太空
如今,在劉占杰帶領下,海爾生物已成為國內低溫存儲的龍頭企業,可圍繞用戶需求,提供-196℃至8℃全溫域的生物醫療低溫解決方案。
“這款黑色的是航天醫用冷藏箱,2011年第一次上天,標志著我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航天冰箱技術的國家;白色的是航天食品冷藏箱,能夠給航天員提供新鮮的果蔬、酸奶等。”劉占杰介紹,這兩款航天冰箱,都是完全自主創新的成果;而航天冰箱與家用冰箱的區別,主要是不受重力影響,更輕、更強,更節能。
2023年5月,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與其一同進入太空的,還有海爾生物自主研發的航天冰箱。這已是海爾生物的航天冰箱第12次進入太空。
不僅如此,劉占杰還帶領團隊建立起產能規模全球第一、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的超低溫及生物安全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截至目前,海爾生物已與20余個國際組織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僅世界衛生組織全球項目訂單就超過12萬臺,單項目累計創匯近6億美元,成為全球領先的低溫存儲解決方案服務商。
同時,劉占杰始終主張堅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并進一步完善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體系,實現核心超低溫產品效能進一步提升,推動行業節約能源50%以上,在推動行業綠色轉型發展方面,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
引領變革 開創醫療健康新場景
攻克超低溫技術難關后,劉占杰帶領海爾生物把目光轉向民生健康領域,開創了醫療健康新場景。
立足物聯網科技生態戰略,海爾生物率先推動低溫存儲技術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開創性地推出以物聯網血液安全管理、物聯網智慧疫苗接種為代表的綜合解決方案。這一次,劉占杰再一次踏準了時代發展的腳步。
物聯網血液安全管理以智慧城市血液網為載體,可以讓急救零等待、血液零浪費、信息零距離,實現全流程血液信息的監測和可追溯。在血站采血場景下,血液放入車載專用血液冷藏箱內,每一袋血即聯網上云,箱內溫度穩定至(4±1)℃,為每一袋血提供安全的存儲環境,并可以追溯血液的轉運信息;在血站存儲場景下,每一袋血粘貼物聯網RIFD標簽,放入物聯網血液冷藏箱內,可實現血液的批量盤點及出入庫管理,庫存信息一鍵查詢,日常盤點時間由十幾分鐘縮短至20秒左右,大大提高了血站采供血工作效率。
物聯網智慧疫苗場景綜合解決方案,簡稱海樂苗,是首個人、機、苗互聯互通的體驗迭代平臺。
相比只具備單項存儲功能的傳統疫苗冰箱,海樂苗實現了精準取苗零差錯、問題疫苗秒凍結、追溯接種全過程,小朋友接種的是哪種疫苗、是哪個護士給接種的,都能對應起來,打通了疫苗安全接種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