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國亮,江蘇洪澤人,客居安徽蕪湖。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蕪湖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秘書長、洪澤區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作品曾入選2022“中國書法·年展”全國楷書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全國第八屆楹聯書法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安徽省第四屆書法大展(安徽省書法家協會主辦),曾獲安徽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安徽省教育廳主辦)二等獎。
書法才俊吳國亮目前仍是蕪湖年紀最小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2歲時他就邁過高高的中書協門檻,那時他還是在校大學生。
1994年9月,吳國亮出生于江蘇淮安洪澤白馬湖。父母是工人。父親鋼筆字寫得好,吳國亮從小就喜歡模仿父親的字。從這個意義上說,父親是他的第一個書法老師。當然,父親從沒教過他,也不知道兒子偷師過他的字。
小學六年級時,他到私立學校復讀一年。這一年他遇到一位重視書法的老師梅松寶,梅老師要求學生提前20分鐘進教室練字,天天如此。學生硬筆字寫得不好,他就撕作業本。吳國亮被連續撕了三次作業本,這讓他崩潰。當時語文作業本上都是田字格,寫得好的字,貼黑板上展示。沒辦法,他開始苦練。終于有一天吳國亮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面表揚,他體會到鼓舞的力量。
考上中學后,他賣力地為學校出黑板報。班級書法老師叫楊光,用濕布在黑板上寫空心字,如施魔法一般,寫出的字特別漂亮,令他著迷。高中時的吳國亮,長得又高又壯,是籃球場上的明星。體育老師希望他報考籃球專業,而他因為喜歡書法班一個小女生,選擇了書法。但因為報書法班的人太多,學校進行選拔,他與那個小女生都如愿入選。我沒有問他們后來結局,想必只是少年情竇初開的那種吸引,風過花落,便各自返回人群。
書法班的老師,就是那個能寫漂亮空心字的楊光,他是中書協會員,對學生和善寬容。一次期中測試,吳國亮的書法成績是全班第一,當時書寫的是鄧石如的篆書《草堂記》。他的書法線條圓澀厚重,提按起伏,筆筆到位,結體緊密,無可挑剔。
楊光老師找他談話說:“你天天打籃球訓練,書法缺了許多課,卻能考全班第一。你要知道自己在書法B3OzNcQWE0Kgp0FDH3nZcA==上很有天分,浪費了可惜。”從那天起,國亮在書法上開始真正用功,系統練字,對籃球也沒那么上心了,也不再逃課,書藝大有長進。但他的文化課仍然是年級倒數。平日里他特別期待書法課,只有書法課才能支撐他的自尊心。從小到大,他那么一個“差生”,如今被老師高看一眼,他沒有理由不愛書法。楊光老師是吳國亮老鄉,畢業于江蘇師范大學書法專業,他是少年吳國亮的偶像。吳國亮說,楊老師即使與同事打完麻將,無論夜多深,都能堅持學習與書寫,不誤學業,能力與毅力超強。
春綠秋黃,日月如梭,轉眼到了畢業季。全省幾百名書法生聯考,吳國亮考了全省第二名、淮安市第一名。其書法天賦,顯露崢嶸。
聯考前,父親給了他7500元報考用。當時最多可以報考十三所大學,但他考前就擅自花去3500元,到南京上飯館,請同學去歌廳K歌……后來,他跟老師坦白,自己報名費用不夠,也不能再去問父親要,想少報幾所學校,文化課要求高的就不報了,住宿就與同學擠一下,省一省,希望老師網開一面。這就是吳國亮,他對條規有一種天然的漠視。但如果你覺得他無可救藥就錯了,他的內心從來沒有泯滅向上的渴望。特別是現在,我熟悉吳國亮后,感覺他是一個心地善良、不失豪情、能放能收的人,甚至有幾分老成持重的模樣。
當年專業考試,吳國亮的成績不錯,考西南大學取得全國第五名,考廣西藝術學院取得全國第四名,考宿州學院取得全省第三名。他還獨自去考了中央美術學院,成績是全國第十九名。他知道考中央美術學院絕無錄取可能,他的文化課成績擺在那里。他只是想利用眼前機會,看看自己的專業成績考名校是個什么情況。
專業課考完,離考文化課只剩兩個月。當年本科達線文化課要175分,而他測試只有110分。學校是封閉式的,無法校外補課。時間不多,是發憤學習還是放棄?來來回回不斷掙扎,最后他決定放棄英語,專攻數學、語文。一個個夜晚,他在自習室學到12點多,梳理課本上所有數學公式,做完38套數學試卷。高考前,語文教材要背誦的地方都翻爛了,睡在被窩里還在用手機背書。老師查房看到了,收走手機,發現他的確是在學習迎考,又還給他。
那些日子老師深夜查班,總能看到偌大的教室里只有吳國亮一個人還沒離開,默默過去拍一下他的肩膀以示贊賞。吳國亮說,每天他連走路都在背書。
天道酬勤,最后吳國亮文化課成績高出本科線幾十分。我們每個人的質地,就體現在他面對困難時的反應。吳國亮在成長的路上,在人生的關口,戰勝了自己。
以他的分數,是可以上西南大學的,可惜那一年,西南大學并沒有面向全國招生。他上了宿州學院。入校后,因為成績好,他當上班長,還成為學生會干部,開始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生活,再也沒有往日“差生”的陰霾籠罩。在大學,班上學習委員周同學善于投展覽,會經營各種書體,班主任秦老師也非常支持。院長李杰教授更鼓勵學生投展,班上有十幾個同學的作品入省展。院長鼓勵他們說:“你們寫得不比中書協會員差,就是沒有他們放松。”下課后,吳國亮一直琢磨院長的話:放松?他握筆一直比較緊。院長的一句“放松”,點醒夢中人,讓吳國亮悟出很多。不只是握筆要放松,心境更是要放松,才能達到忘我的狀態。他發現,在放松書寫狀態下,線條更有質感、更干凈,人筆合一,別人反而更難抽走手中的筆。
那年,吳國亮寫了一幅《〈離騷〉節選》(六尺三條屏;楷書)參加2016年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他說:“我只寫了一遍,盡量放松,力求每個筆畫交代清楚,連字的結構與章法都未加考慮。寫完,班主任托人幫我裝裱好后,截稿最后一天寄出。投稿的不少,但學校只有我一人入展。”
那一年全國投展的作品有3700多件,最后入展作品有300件,入展率極低。吳國亮心里很美,覺得自己離中書協只有一步之遙了。幾個月后,全國第八屆楹聯書法展,吳國亮寫了一副龍門對,結果又入展,很順利地獲得中書協入會資格。當時,他寫的是單字一寸見方的中楷,也是很放松地寫,沒有刻意安排,沒有瞻前顧后,是一種忘我的書寫,也只寫了一遍就投出去了。這次比起上次更幸運,沒費周折。
因為上次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不是所有公示出來的入圍作者都能進入最終入展名單,當年入圍作者齊聚北京市八一空軍網球場,接受中國書法家協會現場面試,還要在考試后淘汰幾十人。參加現場考試時,許多書友膽戰心驚。上午要重寫局部作品,還要臨場創作;下午考書法理論。吳國亮說:“面試場面,至今難忘,有挺著大肚子的女生,有須發皆白的八旬老翁,還有千里迢迢從云南飛過來的考生。我當時也緊張到手心冒汗。那天中午,工作人員將盒飯拿到現場,許多人吃不下,只吃了幾口就放到一邊。當時每人發一個信封裝手機,上交。每人發一瓶礦泉水,不是喝,主要用于調墨。現場創作的內容,是指定的古詩文。”
考理論時,每人發了一支中性筆、一張A4紙,談自己本次投展作品的創作感想。當時考場特安靜,靜到令人窒息。吳國亮說他談了三個層面:一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二是創作時不必太刻意,“無意于佳乃佳”;三是書藝無止境,“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他自我感覺寫得很順,字數也達到要求。后來第八屆中國書壇新人新作展被譽為“書法史上最難入展的展覽”,此后,中書協改進工作,先通知面試,而后公示入展名單,并就此成為中書協定規。
吳國亮說回家等結果的兩天真是度日如年。當時楷書組考生現場建了個群,這個群里后來有多人獲得“蘭亭獎”。大家在群里都是焦急期待,所幸,最后楷書組無一人落榜。
對于參加國展,吳國亮深有體會:一是認真對待,做好每一步,不問結果;二是放松心態,放松書寫,讓線條干凈有力;三是順其自然,躍然欲書時開筆,每次都如有神助。他說:“每次投展時,仿佛筆下字不是我寫的,是筆自然流出來的,但分明又是我寫的。三次國展、一次省展的投稿,都有這樣一種狀態。所以我覺得,你熱愛久了,努力久了,老天會助你。我們為什么要放松?放松了才能順應自然,有靜氣。寫字如做人一樣要有清氣,這樣筆底才干凈;做人要有正氣,這樣線條才能體現出力量感。”
吳國亮加入中書協后,好長時間沒投展了。他的精力主要放在書寫本身,還有教學。2022年全國楷書年展,他剛剛當選蕪湖市青年書協秘書長,覺得應該積極引導青年書法愛好者關注國展,就創作了一件書論作品,也是一遍成功,還是小楷的筆法、《張黑女碑》的味道,后來順利入展。他投國展三投三中,彈無虛發,堪稱蕪湖書壇奇跡。
吳國亮說,他平時隸書寫得多,楷書寫得并不多。但他三次入選國展的都是楷書。我問他為什么獨鐘楷書,他說因為大學時主修的是楷書。安徽省第四屆書法大展,他的入展作品寫的也是楷書,內容也是書論,也是只寫一遍。我找來他的所有入展作品,仔細品讀,發現他的入展作品有一個共同點,無論字大字小還是篇幅長短,都呈現一種相似面貌:字體峻宕樸茂,筆法方圓并參,結構疏朗,結體扁方,有分隸遺意。他的每幅參展作品,峻利、瀟灑、雄健諸種氣質皆備,于細微處又極具變化。我讀他的草書、行書作品不多,只在他的工作室墻上看到一些他隨手寫出的行草對聯,那些曲筆很好地表達出作品的韻律與節奏。應該說,他不只會寫楷書,只是投展時擇其最擅長的罷了。常言道,不怕招招會,只怕一招鮮。吳國亮的楷書,深入淺出,化古為我,自成境界。
對于書法創作,吳國亮也有自己的認識。他說:“臨帖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藝術感覺,是對生活的感悟。書法學習千萬不能鉆牛角尖,鉆得太深,就掉進去了,被其拿捏。我跟你說,創作時似乎字不是我寫的,一切順其自然,這樣可能更接近書道。我們現在將習書稱為書法,我個人覺得還是稱‘書道’更好。書法,條條框框多。書道簡約,更寬容,也更豐富。”
年輕的吳國亮,是一個有獨立思考的人。他少年時即有的不羈個性,將貫穿他的書藝人生。相信隨著歲月遞增,閱歷漸深,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習書治學,他都會更從容,更收放自如。
策劃、組稿、責編:史春霖、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