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進展、挑戰及對策

2024-08-05 00:00:00王恰
當代經濟管理 2024年8期

[摘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美好愿景的必然選擇。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可以有效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和進口能源的依賴,降低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綠色低碳且可持續的能源支撐。另一方面,新能源產業屬于我國新質生產力,代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方向、新趨勢。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和產業鏈的構建,可以有力地帶動裝備制造、科技研發、配套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我國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經濟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能源;發電裝機;“新三樣”;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461(2024)08-0064-09

2024年2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術與我國的能源安全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更大貢獻①。

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改善我國能源結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美好愿景的必然選擇。黨的十八大(簡稱“十八大”)以來,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指導下,我國新能源發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②,不僅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電力供應體系,同時還擁有全球最大、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多項新能源技術全球領先,新能源裝備制造水平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一、新能源發電成為我國清潔電力供應的重要來源

“十八大”以來,新能源發電裝機實現跨越式增長。2023年,我國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2.94億千瓦,累計裝機達到11.08億千瓦。從2012年到2023年,新能源累計裝機增加了10.30億千瓦,年均增長率為27.4%(見圖1)。其中,核電累計裝機0.57億千瓦,較2012年增長0.44億千瓦,年均增長率為14.7%。風電累計裝機4.41億千瓦,較2012年增長3.80億千瓦,年均增長率為19.6%。光伏累計裝機6.09億千瓦,較2012年增長6.06億千瓦,年均增長率為60.2%。

從電力裝機結構來看,2023年新能源發電裝機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37.9%,這一比重從2012年的不足1/10提升至當前的1/3以上。其中,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1.9%、15.1%、20.9%,分別較2012年增加0.8、9.7、20.6個百分點。

新能源裝機的區域分布更加廣泛,也更加均衡,中東部地區的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較十年前明顯提升。就2022年的數據來看,核電裝機主要分布在廣東(1614)、福建(1101)、浙江(917)、遼寧(668)、江蘇(661)、山東(250)、廣東(217)、海南(130)。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基本“十八大”以來,新能源發電量翻了兩番以上,新能源電力供給能力明顯增強。2023年中國新能源發電量合計19047億千瓦時,較2012年增長17113億千瓦時,年均增長率為23.1%(見圖2)。其中,核電發電4347億千瓦時,較2012年增長3373億千瓦時,年均增長率為14.6%。風電發電8859億千瓦時,較2012年增長7899億千瓦時,年均增長率為22.4%。太陽能發電5842億千瓦時,較2017年增長4775億千瓦時,2017—2023年年均增長率為32.8%。

在發電結構中,新能源發電比重大幅提升。從2012年到2023年,新能源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比重已經從3.9%提升至20.1%,即1/5左右(見圖3)。分種類來看,2023年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別占總發電量的4.6%、9.3%、6.2%,較2012年分別增加2.6、7.4、6.2個百分點。

從2022年各地區發電結構來看,青海新能源發電占地區總發電量的比重為41.5%,為全國最高。其次是遼寧,新能源發電占比為36.5%。然后是福建、海南、河北,分別占比35.8%、32.4%、30.9%。新能源發電占比在20%~30%之間的地區有9個,分別是:甘肅(26.8%)、吉林(25.6%)、黑龍江(25.5%)、廣東(24.9%)、浙江(24.0%)、寧夏(23.4%)、江蘇(21.8%)、廣西(20.7%)、內蒙古(20.4%)。新能源發電占比在10%~20%之間的地區有8個,分別是:河南(17.7%)、山東(17.4%)、新疆(16.9%)、山西(16.4%)、西藏(15.7%)、湖南(13.2%)、陜西(13.0%)、江西(13.0%)。其余9個地區新能源發電占比低于10%。

二、新能源技術創新持續加快,新裝備、新工藝、新業態層出不窮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培育出一批國際一流能源裝備制造企業。新能源技術創新節奏不斷加快,新裝備、新工藝、新業態層出不窮。

就核電來看,2023年我國在第四代核電站建設、核聚變(俗稱人造太陽)、核能供熱工程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性進展[1]。2023年8月25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取得重大科研進展,首次實現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下的高約束模式運行,這意味著我國磁約束核聚變研究向高性能聚變等離子體運行邁出重要一步。2023年11月25日,我國首個核能供熱工程——“暖核一號”全面建成,該項目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能零碳供熱技術,供暖區域從原來的山東煙臺海陽市延伸至威海乳山市,實現跨地級市核能供熱。2023年12月6日,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業示范工程圓滿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就風電技術來看,我國在大容量機組研發,長葉片、高塔架應用等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大功率風機、超低風速風機、深遠海風電技術等領域正不斷取得新的突破[2]。2023年,我國宣布下線生產的陸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達到了11兆瓦,比2022年最大單機容量提升3兆瓦;已下線生產的海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達到了20兆瓦;風力發電機葉片長度突破至126米;塔筒高度提升至180米;全國首臺三邊形桁架塔風電機組成功并網,全國首個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成功并網發電;全國首個“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水制氫”融合項目——明陽陽江青洲四海上風電場項目完成施工。

在光伏發電領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電池轉換效率持續提升。目前,市場上存在三代技術。第一代光伏電池以單晶硅和多晶硅為主,根據硅片類型分為P型和N型:P型代表為單晶PERC,為當前主流技術路線;N型代表為TOPCon和HJT,極限效率分別為28.7%和27.5%。第二代是以砷化鎵為代表的薄膜型電池,制備成本較高。第三代是以鈣鈦礦為代表的薄膜電池,具有PCE高和成本低廉的雙重優勢,單結鈣鈦礦極限效率約為33%,疊層可達到40%以上。

在氫能領域,2023年氫能示范應用取得明顯成效,一大批風光制氫、合成氨一體化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氫能制取與儲運技術取得較大進展。在制氫端,2023年6月30日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制氫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投產,年產綠氫約2萬噸。同年8月8日,中國石油首個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玉門油田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項目開工建設。在儲運端,2023年4月10日我國首條“西氫東送”輸氫管道示范工程——中國石化“西氫東送”純氫管道項目(全長400多公里),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并已啟動建設。在應用端,2023年3月25日南方電網率先在廣州和昆明同時實現固態氫能發電并網,首次將光伏發電制成固態氫能應用于電力系統。2023年6月15日,國內最大規模商業化運營氫能通勤車在深圳市正式交付,中國中車首臺“寧東號”氫動力機車正式下線。

三、新能源國際貿易與國際合作成為新亮點

“新三樣”等新能源產品出口成為我國外貿新亮點。2023年,我國出口貿易的“新三樣”——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較上年增長29.9%[3]。截至目前,我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4]。其中,風電機組等關鍵零部件的產量占到全球市場的70%以上。全球光伏產業近90%的產能在中國,光伏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量占全球比重均超過80%。

新能源助力“一帶一路”國際能源合作項目,一大批海外新能源項目相繼建成[5]。2023年7月,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海外第3臺核電機組破土動工,這也是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第7臺核電機組。海外風電、光伏項目更是不勝枚舉。在南亞,2015年至今中國電建已累計在巴基斯坦承擔了22個風電總承包項目,總裝機規模超過1090兆瓦,占巴基斯坦風電市場份額超過60%。在中亞,中亞最大風電項目江布爾州100兆瓦風電項目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資建設的,烏茲別克斯坦首座大型光伏電站——納沃伊100兆瓦光伏電站是我國企業承建的。在中東歐,黑山莫祖拉風電項目是我國企業與馬耳他政府共建的。在南美,南美洲最大的光伏電站項目——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電站,也是共建項目。在非洲,我國已與南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國共同開展了風電項目建設,與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摩洛哥等國開展了光伏項目合作,其中埃塞俄比亞阿達瑪風電場、阿爾及利亞233兆瓦光伏電站,分別是非洲最大風電和光伏項目。

四、“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能源政策梳理

“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并持續落實,為促進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踐行“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推動新時代能源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引、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所謂“四個革命、一個合作”指的是,推動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能源國際合作。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大幅增加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費比重,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6]。2016年12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提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2021—2030年達到20%左右,2050年超過一半的發展目標[7]。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全世界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等多份重要政策文件陸續發布,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逐步形成。《意見》指出,我國將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計劃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2030年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2060年達到80%以上[8]。

2022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9]。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要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硅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快發展有規模有效益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

2022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了創新新能源開發利用模式、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深化新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導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保障新能源發展合理空間需求、充分發揮新能源的生態環境保護效益、完善支持新能源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7個方面21項具體政策舉措[10]。

2024年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以下四點要求①:一是要統籌好新能源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堅持規劃先行、加強頂層設計、搞好統籌兼顧,注意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全局與局部、政府與市場、能源開發和節約利用等關系,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二是要瞄準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關鍵領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選擇技術路線,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強化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三是要適應能源轉型需要,進一步建設好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加快構建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支撐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四是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有序推進新能源產業鏈合作,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深度參與國際能源治理變革,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體系。

(二)新能源發展規劃

與新能源發展有關的“五年規劃”:①“十二五”時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2011—2015)》。②“十三五”時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核工業發展規劃》《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生物質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能源技術創新“十三五規劃”》。③“十四五”時期:《“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

與新能源發展有關的中長期規劃:《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關于印發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

(三)法律法規以及運行管理、財稅支持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于2005年2月28日通過,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對其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我國最早在2006年啟動能源法的籌備工作,先后完成了初稿、第二稿、第三稿、第四稿、征求意見稿(即“08年稿”)。2020年4月1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2024年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草案)》,決定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我國首部能源法即將正式頒布。

“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的新能源政策數量繁多且這些政策持續調整完善,主要包括:“風、光”上網電價與平價上網政策,新能源項目規劃、建設、運行、退役回收政策,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政策,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政策,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政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新能源標準體系建設等多個方面內容。例如,《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發改能源〔2016〕625號)、《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發改能源〔2019〕807號)、《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價格〔2021〕833號)、《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發改能源〔2023〕1044號)、《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23年第10號)等。

五、當前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風光”行業陷入激烈的價格“內卷”,企業凈利承壓嚴峻

當前,國內新能源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在過去3~4年的時間內,國內風機價格一路走低,風機銷售毛利率大幅下滑,整機制造環節幾乎沒有利潤,企業經營承受較大壓力。國內風電整機招標價格從2020年前后的3700元/千瓦左右,降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1500元/千瓦左右,降幅近60%[11]。不僅如此,過去一年中標價格在每千瓦1000元至1400元的項目數量占比達到17%,一再刷新歷史低點。風機價格的“腰斬”與單機容量的增加、規模經濟、國產化率的提升、業主大批量采購等因素有關,但是電價競配政策下的價格競爭無疑是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根據《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分別從2021年、2022年起退出國家補貼[12],所以陸上風電經歷了2019年、2020年兩年搶裝,海上風電的搶裝則持續了三年。在這一輪搶裝潮后,各地區新增核準的風電項目普遍采取競爭性配置。為了中標,風電開發企業通過集采等方式壓低風機價格,為了獲得訂單,整機制造企業卷入激烈的價格競爭。從2023年的國內市場來看,整機制造企業主要采取以下三種行動應對:一是進入到風電產業鏈上下游領域,包括上游的軸承、潤滑油等零部件生產以及下游的風電場運營、風電制氫、儲能等業務,甚至還有電氣裝備、光伏組件、充電設備、動力電池生產等相關領域。二是拓展利潤率更高的新興市場和海外市場。三是開始出售持有的風電場和電站資產。其實,不論是風電搶裝潮還是價格內卷,都容易埋下質量與安全隱患,要引起行業重視。

2023年,在整個光伏行業欣欣向榮之際,企業盈利情況卻并不樂觀,“量增價減”“回歸技術創新”“加速洗牌”成為這一年的關鍵詞。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增并網容量2.16億千瓦,創下歷史新高[13]。2021—2023年3年,光伏累計裝機連續突破4億千瓦、5億千瓦、6億千瓦三個臺階。然而,硅料、硅片、光伏組件、電池片的價格卻出現跳崖式下跌。硅料以單晶致密料為例,2023年2月還在24萬元/噸,然后一路下滑,下半年全年維持在6萬~7萬元每噸的價格④。隨著硅料價格的下跌,光伏組件價格從年初的2元/瓦,下降到年底0.9元/瓦,企業基本沒有利潤空間。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大量企業跨行投資光伏領域,僅2022年至少有80家A股公司(涉及白酒、地產、家電、玩具,以及乳制品、電子設備等多個領域⑤)宣布投資光伏領域。大量資本涌入導致光伏產品持續擴產,遠遠超出國內需求增長速度,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最終造成銷售價格的陡然下跌。伴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擁有完整技術及先進制造工藝的企業不得不回歸技術本身,而一些剛剛進入到光伏行業的企業則正在放棄或者削減投資。

(二)部分地方和企業盲目上馬新能源項目,“一哄而上”“圈而不建”等問題顯現

進入“十四五”后,在“雙碳”目標推動下,各地區相繼出臺新能源建設規劃和裝機目標,新能源裝機持續快速增長。僅三年的時間,“風光”新增裝機約3.56億千瓦,增長規模和速度超出預期。距離2021年《意見》提出的“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目標[9],還剩不到1.5億千瓦,預計2024年底即可完成這一目標。

地方上,新能源項目大干快上已蔚然成風,需警惕可能出現的“地產化”和“以產業換項目”傾向。與房地產開發邏輯相似,新能源開發可以將土地資源價值變現,并且還可以通過產業換項目拉動地方財政稅收。競爭性配置政策給予地方政府更大的主導權、更多的選擇權。然而,存在大量新能源項目難以落地,原因包括:因生態紅線、土地類型、地形地貌等限制用地面積不足、送出通道不暢、融資不及預期、政府要求的建設工期短等,一些地區甚至會對在建或者已建成項目提出征收土地使用稅(或者耕地占用稅)。2023年以來,多地政府開始加速清退光伏、風電存量項目,一大批“圈而不建”、環評不過、并網到期的新能源項目被廢止。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統計⑥,目前已有山東、貴州、江西、安徽等11地陸續公布了被廢止的光伏、風電等項目名單,累計被廢止項目426個,規模共計約24.87吉瓦(1吉瓦=100萬千瓦)。其中,被廢止/取消的光伏項目為368個,累計規模超20吉瓦;風電項目57個,累計規模超4.5吉瓦;儲能項目1個,規模為50兆瓦。

從新能源項目開發的主體來看,除了傳統電力行業的“五大六小”以及與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業務關系緊密的“三桶油”之外,不少央企和民企其主營業務與新能源并不相關,也蜂擁而入,造成新能源行業資本過熱,破壞新能源開發正常節奏,同時也導致新能源項目魚目混珠,競爭空前加劇。據悉,98家在冊國資委央企,已有近50家央企加入新能源項目開發領域,包括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基建、鋼鐵、礦業、通信、交通等領域⑦。

(三)歐美加強本土供應鏈保護政策,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風險

近年來,中國生產的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電解槽、風力發電機等新能源產品憑借其明顯的價格優勢,成功進入到全球市場,一方面擠占了部分原本屬于歐美企業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也促使歐美企業降低產品價格。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布的數據,中國電解槽價格是歐美制造設備價格的1/4⑧,美國本土生產的光伏組件價格為32美分/瓦(比中國和歐洲等無貿易壁壘市場的組件價格高出180%)⑨,中國向海外銷售的風機價格相比歐美整機商報價低20%⑩。

由于本地市場被外國企業擠占,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壓力、地緣沖突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在一些歐美新能源企業與行業協會的推動下,2023年歐美政府出臺了多項本土供應鏈保護政策。這些貿易逆全球化趨勢,給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和海外新能源項目投資帶來一定不確定性風險。

2023年8月,《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發布,要求所有在歐盟市場上投入使用的電池將受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年12月,26個歐盟國家(不含匈牙利)集體簽署“歐洲風電憲章”,提出至少覆蓋到2024—2026年的歐洲未來風電裝機計劃,同時希望通過改變當前的低價中標規則,從而“保護”歐洲風電行業免受來自歐洲外制造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影響。2024年3月5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談判代表就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入歐盟市場的新規定達成臨時協議。這將可能影響到我國出口到歐盟國家的光伏產品。

近年來,美國拜登政府推出了《芯片和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兩黨基礎設施法案》以及“購買美國貨(BuyAmerican)”計劃,旨在鼓勵購買本土制造的新能源產品,限制對國外產品和技術的依賴。2023年,美國進一步完善上述法案的部分實施細則,包括電池關鍵礦產、電池組件、清潔車輛的稅收抵免要求、受關注外國實體的界定等內容。2023年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第201條款對進口晶體硅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征收關稅一事舉行了中期聽證會,就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發布的針對光伏產品進口關稅政策是否按照既定的降低關稅計劃執行進行討論。

另外,地緣沖突會提高海運費用和保險成本,進而對全球新能源供應鏈造成一定沖擊。紅海-蘇伊士運河是連接亞洲和歐洲的重要航線,更是一條重要的貿易通道和能源通道。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紅海水域多次成為被襲擊目標。2024年1月12日以來,紅海局勢進一步惡化,多家航運企業變更航線,繞行好望角。據悉,24%的化學品和22%的車用鋼板、22%的絕緣電線和電池都將受到波及,部分原材料甚至難以交貨[14]。以光伏組件為例,從中國到荷蘭鹿特丹的光伏組件因為繞行好望角,導致海運路程增加約6000公里,運輸成本增加兩倍以上。

六、對策建議

為提升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促進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實現“質”“量”雙提升,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第一,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全國范圍新能源項目開發的中長期規劃,協調區域間的能源、電力供給平衡,優化新能源產業布局,扎實提升區域間時空互濟能力,避免地方上無序開發、盲目競爭。加強對可用于進行新能源開發的規劃用地(海)管理,將可建、在建、已建新能源項目的空間信息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由國家層面制定土地(和海域)使用稅費征收范圍和標準,做到新能源項目用地(海)信息和征稅標準公開透明。

第二,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引導全社會消費新能源等綠色電力。加快碳市場建設,盡快出臺碳排放交易機制,對碳排放進行定量管控和定價,利用市場化機制,鼓勵工業企業和居民用戶使用新能源。完善綠色電力證書制度,明確綠電市場交易規則,豐富綠電交易品種,為生產綠電的企業增加經濟收益。

第三,完善新能源項目審批機制,持續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完善新能源項目投標行政審批程序,建立全國統一的新能源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加強項目規劃、申報、核準、建設、運營全鏈條信息備案與監管。建立健全從事新能源設備制造、項目設計、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的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推動新能源業務向新能源主業企業和優勢企業集中。

第四,加大新能源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加強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綜合開發利用,引導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設立政府專項基金支持新能源技術研發,推動新能源領域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應用。鼓勵煤電、氣電企業與新能源企業開展實質性聯營,推動煤電、氣電、風光電互補。各地區要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預測預警,做好極端天氣情況下的電力供應預案,最大限度減少極端天氣對電力供給和新能源發電站的影響,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第五,提升新能源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完善相關財政金融政策,增強新能源產業供應鏈韌性和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新能源企業要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多供應商的合作關系,降低對單一來源的依賴,提高供應鏈韌性。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如果歐美地區本土供應鏈保護政策持續升級,新能源產品出口可轉向東南亞、中東、拉美等地區。鼓勵銀行機構豐富金融和外匯產品,更好滿足新能源企業規避國際匯率變化、地緣沖突等風險的實際需求。

[注釋]

①資料來源:中國能源報,《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大力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2024-03-04第01版。

②中國風電裝機自2010年以來連續14年居全球第一,光伏發電裝機自2015年連續9年居全球第一。

③本段括號內數據為2022年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裝機數據,不含港澳臺地區,單位為萬千瓦,數據來自《中國電力統計年鑒2023》。

④資料來源:燕七、Aolei,《價格“雪崩”!硅料最低6萬元/噸,全產業鏈絞殺開始?》,https://guangfu.bjx.com.cn/news/20231109/1342279.shtml。

⑤資料來源:楊希特,《行業過剩下通威股份逆勢擴產,風險幾何?》,https://news.sohu.com/a/748163977_561670。

⑥資料來源: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426個風光項目被廢!》,https://guangfu.bjx.com.cn/news/20240222/1362268.shtml。

⑦資料來源:《央企參與新能源業務或被重新“定位”》,http://www.chinapower.com.cn/xw/pyq/20230811/213061.html。

⑧資料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2024年電解槽制造行業展望:產能嚴重過剩》,https://mp.weixin.qq.com/s/ZpUAzOOsZ0kAWAafbo0BQw。

⑨資料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美國光伏市場正在加速但手剎已經開啟》,https://mp.weixin.qq.com/s/K4MIppiyd76s6ZHcr7oBzA。

⑩資料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2023年下半年風機價格指數:高位徘徊》,https://mp.weixin.qq.com/s/iUFCcwObmKUb1jbgu26ew。

[參考文獻]

[1]徐進.2023年我國能源電力發展綜述[J].能源,2024(3):29-35.

[2]趙靚.2023年,中國風電技術發展繪新篇[J].風能,2024(2):54-55.

[3]杜海濤.“新三樣”產品出口突破萬億元[N].人民日報,2024-01-13(02).

[4]國家能源局.潘慧敏: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中國貢獻超過50%[EB/OL].(2024-01-25)[2024-03-12].https://www.nea.gov.cn/2024-01/25/c_1310761971.htm.

[5]楊永明.“一帶一路”能源國際合作報告(2023)[EB/OL].(2023-09-22)[2024-03-12].https://www.cpnn.com.cn/news/baogao2023/202309/t20230922_1637305_wap.html.

[6]國務院辦公廳.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EB/OL].(2014-06-17)[2024-03-1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81468.htm.

[7]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EB/OL].(2017-04-25)[2024-03-12].https://www.gov.cn/xinwen/2017-04/25/content_5230568.htm.

[8]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EB/OL].(2021-10-24)[2024-03-12].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htm.

[9]新華社.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22-01-25)[2024-03-12].https://www.gov.cn/xinwen/2022-01/25/content_5670359.htm.

[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EB/OL].(2022-05-14)[2024-03-1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96245.htm?eqid=a4a8484f0005d0df00000002645a0625.

[11]李麗旻.風電整機商加速“貼身肉搏”[N].中國能源報,2024-02-26(18).

[12]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EB/OL].(2019-05-21)[2024-03-1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9-09/29/content_5434626.htm.

[13]國家能源局.2023年光伏發電建設情況[EB/OL].(2024-2-28)[2024-03-12].https://www.nea.gov.cn/2024-02/28/c_1310765696.htm.

[14]李麗旻,董梓童.紅海危機持續,全球能源市場震蕩[N].中國能源報,2024-01-29(01).

HighQualityDevelopmentofChina’sNewEnergyIndustry:

Progress,Challenges,andCountermeasures

WangQia

(InstituteofQuantitative&TechnologicalEconomics,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732,China)

Abstract:VigorouslydevelopingnewenergyisaninevitablechoicetoimproveChina’senergystructure,ensurenationalenergysecurity,andachievethebeautifulvisionofpeakingcarbonemissionsandachievingcarbonneutrality.Thelargescaleutilizationofnewenergycaneffectivelyreducerelianceontraditionalfossilfuelsandimportedenergy,reduce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providegreen,?;lowcarbon,andsustainableenergysupportfor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ntheotherhand,thenewenergyindustrybelongstoChina’snewproductiveforces,representinganewdirectionandtrendoftechnologicalrevolutionandindustrialtransformation.Thedevelopmentofnewenergytechnologyandtheconstructionoftheindustrialchaincaneffectivelydrivethedevelopmentofrelatedindustriessuchasequipmentmanufacturing,scientificresearchanddevelopment,andsupportingservices,promote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industrialupgrading,cultivateneweconomicgrowth,andareofgreatsignificanceforChinatoaccelerateindustrialstructureoptimizationandupgrading,andenhancecomprehensiveeconomiccompetitiveness.

Keywords:newenergy;powerinstallation;newthree;highqualitydevelopment

(責任編輯:張夢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无码91视频| 亚洲激情99|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国产第二十一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色综合成人|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综合亚洲色图|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a色毛片免费视频|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在线观看av永久| 欧美第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无码国产伊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看看一级毛片|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Jizz国产色系免费| 欧美中文一区|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伊人中文网| 精品久久蜜桃| 免费无遮挡AV| 国产丝袜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网久久综合|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日本午夜影院|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午夜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a天堂视频在线| 欧美精品v| 国产福利大秀91| 在线国产资源| 亚洲日韩第九十九页| 国产亚洲精|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自|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乱强伦|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