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復方腦肽節苷脂在高血壓腦出血致顱內血腫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貴陽市烏當區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高血壓腦出血致顱內血腫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常規組(20例,采用常規治療)和聯合組(20例,采用復方腦肽節苷脂聯合常規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腦血腫量、腦水腫體積、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腦血流動力學指標、血清學指標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腦血腫量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腦水腫體積均小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小于常規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阻力指數(RI)、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β(S100-β)水平、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均低于常規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BI)評分、搏動指數(PI)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均高于常規組;腦動脈平均血流速度(Vmean)均快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快于常規組(均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復方腦肽節苷脂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致顱內血腫患者的效果較好,可加快清除顱內血腫,減輕神經功能損害,改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復方腦肽節苷脂;高血壓腦出血;顱內血腫
【中圖分類號】R6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12.004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012.014
高血壓為臨床常見病,其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征,但長期處于高血壓狀態可導致腦動脈發生玻璃樣變性、血管壁張力喪失,形成夾層動脈瘤,進而誘發腦出血。高血壓腦出血發生后血液積聚于腦內形成顱內血腫,對神經產生壓迫性損傷,損害神經功能,影響局部微循環,導致腦功能障礙[1]。目前,對于出血量大或無意識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優先考慮行外科手術治療,以迅速清除顱內血腫、減輕神經功能障礙;對于出血量小、意識清晰的患者,可優先藥物治療,阻止病情惡化。常規藥物治療多以甘露醇、尼莫地平、依達拉奉等藥物為主,能夠降低顱內壓力,加快顱內血腫、水腫清除,以減少神經細胞損傷[2-3]。但常規藥物治療整體效果有限,部分患者神經功能恢復較慢,預后效果較差。復方腦肽節苷脂為營養神經藥物,可調節腦部新陳代謝,加快腦部神經元的生長、分化及再生,利于修正腦血循環障礙,增強腦功能[4-5]。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復方腦肽節苷脂在高血壓腦出血致顱內血腫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貴陽市烏當區人民醫院收治的40例高血壓腦出血致顱內血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常規組和聯合組,各20例。常規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0.52±4.19)歲;高血壓病程5~12年,平均高血壓病程(8.96±1.87)年;腦出血量12~28 mL,平均腦出血量(20.41±2.87)mL;有吸煙史12例,無吸煙史8例;出血部位:基底節10例,丘腦5例,其他5例。聯合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
9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0.55±4.22)歲;高血壓病程5~13年,平均高血壓病程(9.05±1.88)年;腦出血量12~29 mL,平均腦出血量(20.43±2.91)mL;有吸煙史13例,無吸煙史7例;出血部位:基底節9例,丘腦6例,其他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貴陽市烏當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⑴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6]中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且經影像檢查確診并明確顱內血腫位置;⑵出血時間≤24 h,出血量<30 mL;⑶首次發病。排除標準:⑴存在肝、腎功能不全者;⑵存在顱腦外傷者;⑶存在顱內腫瘤者;⑷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常規組患者行常規治療:⑴吸氧、降低顱壓、保護神經細胞等治療。⑵靜脈滴注甘露醇注射液(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037,規格:250 mL∶50 g)125 mL/次, 1次/d;靜脈滴注尼莫地平注射液(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4102,規格:50 mL∶10 mg), 10 mg/次、
1次/d;靜脈滴注依達拉奉注射液(長春海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178,規格:20 mL∶30 mg),30 mg/次、 2次/d。聯合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上靜脈滴注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吉林天成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502,規格:10 mL), 10 mL/次、 1次/d。
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觀察并記錄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⑴腦血腫量、腦水腫體積。于治療前及治療后,兩組患者行CT檢查,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腦血腫量、腦水腫體積。⑵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評估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滿分42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神經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BI)[8]評估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滿分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⑶腦血流動力學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后,兩組患者行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并記錄腦動脈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⑷血清學指標。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500 r/min轉速(16 cm半徑)離心10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S-200),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β(S100-β)水平,以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測定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⑸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胃腸不適、心悸、低血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不良反應總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腦血腫量、腦水腫體積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腦血腫量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腦水腫體積均小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小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BI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Vmean均快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快于常規組; RI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PI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高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S100-β、 NSE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常規組患者出現2例胃腸不適,1例低血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5.00%(3/20);聯合組患者出現2例胃腸不適,1例心悸,1例低血壓,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0.00%(4/2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3 討論
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會損害血管壁,促使血管內膜下基質腫脹、脂質沉淀,于內膜及內彈力層間形成無結構物質,導致血管彈性下降、脆性增加,誘發高血壓腦出血[9]。同時,在血管壁張力喪失的過程中,還可出現玻璃樣變性、纖維素性壞死等,進一步加重血管損害。處于該狀態下,一旦患者情緒激動或過度用力,則可促使血管破裂出血,形成顱內血腫,引起局部壓迫性損害,誘發頭痛、惡心嘔吐等多種癥狀。而顱內血腫量與病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血腫量較小時癥狀輕微,患者可存在清晰的意識,當血腫量過大時,則會加重神經功能障礙,伴發意識、感覺障礙及肢體偏癱,影響患者預后。
目前,對于出血量較少的高血壓腦出血致顱內血腫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療,以阻止病情持續惡化,減輕腦損傷。常用藥物為甘露醇、尼莫地平、依達拉奉。其中,甘露醇具有高滲脫水作用,可結合神經元鈣離子通道相關受體,抑制細胞內鈣超載,緩解腦細胞水腫,以促進腦水腫清除;同時,甘露醇可降低顱內壓力,減輕腦血流灌注異常,改善腦部微循環。尼莫地平也可阻斷鈣離子通道開放,降低細胞內鈣離子含量,產生血管擴張作用;同時,該藥可阻止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黏稠度,進而降低血管活性物質水平,減少血管痙攣。依達拉奉則為腦保護劑,可清除出血灶周圍的氧自由基,減輕神經功能損害[10-11]。因此,其在綜合治療下可加快顱內血腫清除,以改善腦功能。但常規治療后仍有患者神經功能恢復不佳,預后效果較差。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腦血腫量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常規組,腦水腫體積均小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小于常規組;兩組患者NIHSS評分、RI、S100-Β水平、NSE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均低于常規組;兩組患者BI評分、PI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均高于常規組,Vmean均快于治療前,且聯合組快于常規組。分析原因為,復方腦肽節苷脂具有營養神經等多種作用,給藥后可加快腦細胞的生長及再生,使腦細胞間的連接更為緊密,有助于受損神經組織的修復,以改善神經功能[12]。同時,該藥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在給藥后清除腦部自由基,避免過度氧化應激損害神經細胞,且可阻止神經細胞凋亡,利于保護神經細胞。因此,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用復方腦肽節苷脂可產生協同作用,加快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復方腦肽節苷脂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致顱內血腫患者治療安全性較高,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復方腦肽節苷脂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致顱內血腫患者治療的效果較好,可加快清除顱內血腫,減輕神經功能損害,改善腦血流動力學指標,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段吉強,王曉峰,王陽,等.腦血疏口服液聯合階梯降壓策略對高血壓腦出血病人血腫吸收速度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9, 17(3): 429-432.
買麗克·伊明,鄭茜,古孜麗努爾·吐尼亞孜.醒腦靜聯合依達拉奉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機制[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 2019, 25(2): 126-129.
劉影,孫英,郝春霞,等.硝苯地平聯合甘露醇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血流動力學及預后評分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2, 19(5): 32-35.
張小軍,段海真,華維,等.復方腦肽節苷脂治療急性顱腦損傷的臨床研究和對血清神經元再生因子的影響[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0, 36(5): 493-495, 502.
繳克佳,石健,張靜.通心絡膠囊聯合復方腦肽節苷脂治療急性腦梗死恢復期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 2022, 37(6): 1253-1258.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等. 高血壓性腦出血中國多學科診治指南[J]. 中國急救醫學, 2020, 40(8): 689-702.
KWAH L K, DIONG J.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J]. J Physiother, 2014, 60(1): 61.
李小峰,陳敏.改良 Barthel 指數評定量表的設計與應用[J].護理研究, 2015, (13): 1657-1658.
夏芹,覃凡,劉泓淵,等.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與神經內鏡下經外側裂入路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23, 26(9): 1156-1161.
韓暄,邵敏,楊啟綱.奧拉西坦聯合依達拉奉在老年高血壓腦出血康復中的臨床觀察[J].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9, 25(6): 817-820.
徐兵,龔筱倩,劉慶華.依達拉奉聯合尼莫地平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和神經功能的影響[J].臨床誤診誤治, 2019, 32(3): 36-39.
李興明,劉娟娟,陳俊斌,等.復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Lp-PLA2 hs-CRP NSE水平的影響[J].河北醫學, 2020, 26(3): 393-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