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事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歇,從青銅劍到投石機,從長弓到大炮,每一次技術躍進都帶來了全新的戰爭模式,為戰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威力和恐懼。然而,與過去時代緩慢而穩健的發展不同,現代軍事界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革命。核彈、火箭推進器和微芯片等技術的崛起徹底顛覆了軍隊在地面和空中的行動方式。而如今,我們站在一個嶄新的歷史節點上。與長弓、火藥或坦克等過去一些具有相對特定用途的重要軍事創新不同,人工智能是一種具有多種應用的通用技術。
在戰略規劃層面,人工智能驅動的分析引擎可以綜合難以想象的海量全源情報,包括從衛星圖像、網絡取證到人類地形測繪的所有內容。通過挖掘被傳統方法掩蓋的隱藏模式和關聯性,發現看不見的漏洞,幫助指揮官建立對手詳盡的歷史檔案,并根據預測性傷亡預報建立動態行動方案模型。
在行動實施方面,智能輔助決策系統可以將多領域傳感器數據融合處理為強大的行動圖像,運行無數模擬作戰的模型來確定最佳部署方案,同時還可優化兵力使用估算、消除用戶路線沖突、火力控制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在軍事應用領域的發展特點在于計算能力強、算法復雜度高以及數據分析技術的突飛猛進。從自主無人機到用于戰略規劃的預測分析,人工智能改變了現代戰爭,增強了決策過程,實現了后勤自動化,并提高了戰斗力。在通信和情報搜集方面,人工智能驅動的算法可從龐大的數據集中篩選出可行的見解,使情報機構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效率識別威脅、預測敵對行為并維護國家安全利益。

當前的現代戰爭時代正處于信息化智能化的戰爭時代,海量多模態的復雜戰爭數據可能造成“分析癱瘓”狀態,人工智能的出現可以短時間內迅速處理海量數據,挖掘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從飛機的預測性維護到無人機的自主操作再到先進的網絡防御機制,從人員的指揮控制到態勢感知目標識別,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軍事戰略和軍事技術,也將徹底改變軍隊模擬訓練和作戰支持。
預測性維護 借助人工智能增強的神經網絡和機器學習對先進軍用飛機進行異常檢測是維護關鍵設備的重大進步。通過分析收集到的運行數據,識別出設備的潛在故障或性能下降趨勢,從而提前進行維護操作,以避免設備故障。
美國洛·馬公司與SAS工業公司合作,正在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徹底改變飛機的維護工作和性能,開發了一套“大力神融合”(HercFusion)工具,利用C-130J型“超級大力神”軍用運輸機近300萬飛行時長的數據來預測何時需要更換部件。
自主無人機 美軍自主無人機已經能夠在沒有人類直接控制的情況下執行從偵察任務到定點打擊等多種任務,近期已開展測試與有人駕駛機的纏斗工作。這些無人機配備了先進的傳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夠在復雜環境中自主導航識別目標,并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做出決策。人工智能還使得無人機編隊協同作戰成為可能,進一步提高了作戰效能。
美空軍一架改裝的F-16戰斗機,配備了專門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能力,使飛機自主飛行并對駕駛X-62"VISTA(可變飛行器模擬測試飛機)的人類飛行員實施戰術機動。
網絡防御 在網絡防御領域,人工智能為軍方防范威脅國家安全的網絡攻擊提供了關鍵優勢。人工智能系統會監控網絡流量,尋找可能預示著網絡威脅的異常模式,實時分析這些威脅,并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啟動防御協議。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智能從以往的攻擊中快速學習的能力會提高其有效性,使其成為網絡武器庫中的寶貴工具。這種主動防御機制對于保護敏感軍事數據和維護關鍵國防基礎設施的完整性至關重要。
五角大樓的人工智能驅動項目致力于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網絡安全防御領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精準檢測和迅速應對網絡中潛在威脅的異常行為。通過這種方法,國防部聯合人工智能中心(JAIC)為五角大樓的網絡空間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五角大樓首席數字和人工智能辦公室(CDAO)高級官員表示,五角大樓首席數字和人工智能辦公室致力于向作戰人員提供關鍵能力。還強調了CDAO與2022年國家防御戰略的一致性,概述了國防部應對俄羅斯、伊朗、朝鮮和中國所帶來的挑戰的路線圖。
指揮控制 作戰指揮是軍事行動的關鍵環節。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得作戰指揮更加高效、精準。通過實時數據收集和傳播,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為指揮官提供全面、最新的戰場畫面,幫助他們迅速做出反應。它能夠幫助指揮官制定作戰計劃并評估其實施的可能性。通過模擬不同方案的效果和風險來協助指揮官做出最佳的作戰方案。這不僅提升了作戰計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還顯著增強了指揮官的決策信心和應變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中做出更加明智和果斷的決策。
信息、監視和偵察資產通過圖像、視頻饋送、信號攔截和電磁探測等綜合手段提供有關敵軍的數據;友軍通過各種指揮控制系統提供狀態更新和支持請求;天氣變化、戰場上出現平民或引入虛假信息等不確定因素進一步增加了作戰環境的復雜性,阻礙有效決策,需要指揮人員綜合分析考慮做出決定。

態勢感知與目標識別 戰場態勢是指作戰雙方各要素的狀態、變化與發展趨勢,主要包括兵力部署情況、裝備情況、地理環境、天氣條件等,未來戰爭中,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評估技術是輔助指揮員進行戰場態勢評估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高效的數據處理和模式識別能力,能夠實時分析戰場上的各種信息,為指揮員提供準確、全面的態勢感知,從而幫助他們在復雜多變的戰場環境中做出更為精準和有效的決策。美陸軍開展了人工智能傳感器原型設計,通過遠程EO/IR或熱成像傳感器收集和組織戰斗數據,幫助武器操作人員更快地攻擊敵方目標。
美國防部利用陸軍工具(Panoptic"Junction)來執行人工智能行政指令,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可擴展和持續的監控來增強對異常和惡意網絡活動的檢測。該工具使用人工智能驅動的程序化訪問授權IT系統的平臺和威脅情報,以確定哪些風險最適用于特定飛地的架構。
美國人工智能公司Skylark"Labs已為美國防部完成了其專有的反無人機系統(c-UAS)解決方案的測試。此次演示重點介紹了"Skylark"Labs"的"ARIES"系統(空中偵察和消除系統)及其檢測和跟蹤非法無人機的先進能力。Skylark"Labs"借此展示了"ARIES"獨特的超視距"("BVLOS")"無人機探測和跟蹤能力。該功能顯著增強了反無人機監視的范圍和有效性。在不同場景的監控模擬過程中,ARIES檢測到遠距離威脅,跟蹤其相應的飛行路徑,并根據其機動動作識別其他潛在威脅。此外,該系統還展示了預警能力,可以向用戶發出來襲無人機的警報,以便及時響應并有效地進行c-UAS監視操作。
歷史見證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戰場上創造驚喜,但是任何一個輕微的誤導和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崩潰。自主武器系統是最復雜的人工智能類型,通過自動化程序使機器不必接收指令而使用武力,幾乎不需要人為干預。這類系統的開發對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上的發展應用固然有推動作用,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人類喪失了對武力和武器使用的控制和判斷。
無人駕駛自主系統的出現給國防提供了強大力量。無人駕駛飛行器已不再是單純的觀察工具,而是能夠做出獨立決定的全面綜合戰斗機。它們配有視覺傳感器以超高精度檢查并跟蹤潛在目標,還可以將偵察數據融合,識別地方部隊、結構和武器裝備的細微之處。更值得一提的機器學習技術使這些無人機通過研究學習過去的戰爭活動來提高其戰術決策能力。它們不再是聽話的工具,而逐步有自己的判斷。


在敘利亞近期爆發的軍事行動中,就有這樣一個案例。成群結隊的軍用無人機,通過神經升級獲得了先發制人的能力,它們在黑夜的遮蔽下悄悄穿越邊境線。人工智能驅動的目標判別算法在復雜城市環境中定位目標,用機器人精確地分配導彈炮擊。同樣的六足偵察機隨后恢復到超視距模式,計算出口路線,并在突發情況下對敵方進行反擊。同時,通過硬鏈路數據上行鏈路向指揮部傳送實時評估,指導人類步兵的行動,使之成為一支無縫的統一部隊。結果是毀滅性的。一開炮就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戰果,同時將附帶損害和盟軍傷亡降到了最低。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非生物人工智能頭腦毫不猶豫的計算。
我們訓練人工智能的大腦雖然是為了更好的防御,但是可能對創造它的人類造成生存威脅。在軍事行動中還會引發倫理和道德問題。
網絡攻擊:網絡信息時代,人工智能系統之間通常與其他系統互相連接,很容易遭到網絡攻擊,第三方操縱系統并傳輸錯誤信息以達到欺騙的目的,可能導致該系統被用來對付自己的國家或其他意想不到的目標。
缺少信任: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了武器智能化的發展,但是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同時設備運轉的流程缺乏透明度,我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信任度需逐步建立,可能會存在無法判別敵友情況。這使人們對軍事力量失去控制擔憂,會對戰爭的進行產生重大影響。
可靠性: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系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訓練的數量和質量,并且數據總是存在偏見或錯誤的風險,在軍事中任何風險都有可能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目前人工智能在戰場上正處于覺醒階段,軍事應用變的越來越普遍。但是該技術的快速發展必將對未來戰場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我們必須認識到人工智能最終會超越我們制約它的能力,它既能讓軍事行動更智能化,也可能會將戰場變成人類無法監督或約束的混亂領域。我們必須積極主動地在人工智能機器設定中設立道德約束和責任,謹慎使用。與此同時必須培養智慧,將這種力量作為促進安全與和平的力量,而不是征服與沖突的力量。
責任編輯:劉靖鑫